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88章 天苍苍,野茫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畜卦六爻讲述了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一统北方,推动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的历史故事。

北魏(386年—534年)历一百四十九年传十二帝,是北朝第一王朝,也是南北朝时期最强大的一个王朝。但其前身,只是鲜卑族一个小小的部落,原本居住在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两汉时期北匈奴兵败西迁,鲜卑族拓跋部随之逐步西迁,进入原北匈奴驻地,漠北地区。

魏晋时期,拓跋部仍处于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形态。公元315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因助西晋大将刘琨对抗匈奴有功,被封为代公,又进封代王,定都盛乐(今内蒙古林格尔县境内),国家机构逐渐完备。

但这时候的北方,还不是他们的天下。公元376年,前秦宣昭帝苻坚灭代。拓跋部“有厉,利巳(si)”,年仅六岁的王子拓跋珪(371年-409年)被安置在家乡,后随母亲贺氏寄居于鲜卑族独孤部。

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原本归附苻坚的各部族纷纷独立。公元386年,十六岁的拓跋珪纠合拓拔族旧部“舆说輹”,他召开部落大会正式脱离前秦政权恢复代国,建都盛乐。同年四月,拓跋珪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复国之后,拓跋珪励精图治,力图复兴拓跋部。

拓跋珪复兴拓跋族的第一个敌人,是匈奴族的刘氏部族争夺部落联盟的领导权。一时之间,两支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北方草原上“良马逐,利艰贞”。

拓跋珪渐渐不敌,只得请鲜卑族慕容部前来助阵,终于大获全胜,平定黄河以南诸部。拓跋珪“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一战缴获骏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部族兵马也获得了短暂休整的宝贵时期。

拓跋珪确立部族领导权后,他的敌人变成了部落北面的高车族、柔然族,和南面鲜卑慕容族的后燕。

高车族,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是漠北的一个原始游牧部落,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又称敕勒族。敕勒族喜爱歌舞,苍凉雄壮的民歌《敕勒歌》即出于此族。这个部族后来一分为二,一部分转战中原,逐渐融合于中华民族。一部分沿叶尼塞河向北迁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萨莫迪人,并在16世纪末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拓跋珪决定先干掉高车族。因为这个部落盛产善战的骑兵,征服他们,有利于增强拓跋族的战斗能力。

他用四年时间收服了高车族,部族势力大增。其中仅390年西征高车袁纥部一役,便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 顺便于公元391年逼降柔然部族。

高车和柔然投降以后,阴山以南诸部纷纷向北魏投降。“童牛之牿(gu),元吉。”这些尚处于原始社会部落文明的胡族全部归附于拓跋珪部下。北魏很快发展成为当时北方实力最强大的政权之一,为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拓跋珪要面对的,是国力并不弱于他的后燕政权。

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326年-396年)也算一代雄主,骁勇善战,勇猛过人。他十三岁即随父征战,屡立战功。他击败过东晋权臣大司马桓温,也击败过东晋北府军统帅、名将刘牢之,也曾鼓动苻坚进攻东晋,致使前秦在淝水之战战败,元气大伤,进而复国称帝。

后燕比北魏世代交好,互有联姻。慕容垂也算拓跋珪的救命恩人,正是因为他发兵相助,拓跋珪才能赢得部落内战确立领导权。

但是现在,慕容垂已经老了,年近七旬,而拓跋珪的北魏却越来越强大了。两人若同有吞并天下之志,势必有兵戎相见、不共戴天之日。

公元395年,两国发动了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战。这一年,戎马一生的慕容垂虚岁七十,他的掌中大刀已如“豶豕之牙”,就像被阉割过的猪的牙齿一样,失去了锐气和杀气。这对年轻的拓跋珪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军出征之前,老迈的慕容垂便已卧病在床。拓跋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战机。

他率军后撤至河西,与后燕大军隔黄河对峙,同时暗派骑兵堵截燕军与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的信息道路,使慕容宝失去国内消息。然后,拓跋珪开始向燕军散布慕容垂已死的谣言,于是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燕军军心动乱,被迫烧船撤退。 待黄河河面冰冻,拓跋珪即下令渡河并派二万多魏军精骑追击燕军,在参合陂大败燕军,并将四万降兵全部坑杀。

公元396年,为报参合陂之仇,慕容垂抱病出征北魏,这头老掉牙的老人虎威犹在。他命人凿开太行山道,率军奇袭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阵斩北魏名将拓跋虔,接着派慕容宝挥兵进逼拓跋珪。

相比慕容垂的强势,拓跋珪显得狼狈不堪。惊惧之余,他打算撤军返回盛乐。而因拓跋虔战死,拓跋部诸部族也纷纷开始动摇。

不出意外的话,慕容垂和后燕铁定要赢,但是意外果然还是出现了。

白发苍苍的慕容垂来到参合陂凭吊,眼见穹庐之下四野苍茫,燕军尸骸堆积如山,忽然悲从心来,致使旧病复发,呕血不止,速崩。

拓跋珪大大松了一口气。终极大boSS慕容垂死了,从此“何天之衢,亨。”北魏一统北方的征程就像天空一样宽广而顺利。

两年后,拓跋珪灭后燕,定国号为大魏,迁都平城,建宫殿、宗庙、社稷,即皇帝位,是为魏道武帝,也可称魏宣武帝。

拓跋珪建立北魏后,一直在提倡学习汉文化,但这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半只脚踏入文明时代的鲜卑族拓跋部的野蛮,是赤裸裸不加修饰的。

他的次子、清河王、征南大将军拓跋绍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往往以公开抢劫、当众杀死猪狗为乐。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孕妇,竟然残忍地剖开肚子要看胎儿。拓跋珪对此愤怒至极,他教育的方式也极其简单粗暴:头朝下倒吊入井水,眼看快呛死时再拉上来,如此循环几次。

如此野蛮教育,怪不得这逆子竟敢弑杀生父。但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说他不仁不孝如禽兽,因为他杀父是为了救母。

公元409年,拓跋绍的母亲犯了大错,被拓跋珪囚禁在宫中准备处决。十六岁不到的拓跋绍闻讯后,带着几个死士翻墙跳进宫中,干脆利落地把父亲给杀了。

这事很快闹大了,朝野之间议论纷纷,各地反抗拓跋绍的兵马纷纷赶来。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392年-423年)得到了文武百官的支持,很快杀死了拓跋绍母子,并诛杀从犯十几人,同年即皇帝位,是为北魏明元帝。

拓跋嗣本就被拓跋珪当作接班人培养,十二岁时就被封为齐王,官拜相国,授车骑大将军,与此同时,他的生母刘贵人被赐死。拓跋珪的理由是,欲效法汉武帝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为的是不让妇人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政。父子俩为此一度闹得很不愉快。

这个就叫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了一个四不像。

汉武帝是因为自己太老而太子还小,不足七岁,这才担心主少母壮以致祸乱宫廷,不得已赐死钩弋夫人。但拓跋嗣封齐王时已有十二岁,而拓跋珪才不过三十三岁,有大把的时间培养孩子长大成才,因此实在不必多此一举。

魏明元帝登基后重用汉人参政,推行汉化改革,借助汉民族的文化知识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流民,抚恤百姓,使北魏政权再度恢复稳定。

他并非雄才大略的开拓之君,却是一位英明睿智的守成之主,在位期间内迁民众,外卫边疆,使北魏迅速从部落社会迈向封建社会。

至于统一北方的历史性任务,要等他的儿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