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午停下来歇息半个时辰,让一行人喝个热水,吃点儿干粮以后,很快就又启程了。

到了傍晚时分,一行人才总算是要进城歇息了,马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城里面的县令、县丞等人,正带着衙门里的其他大小官员,以及当地的乡绅、文人等比较有名望的人,等在城门口迎接。

见到马车过来了,一群人便齐齐行礼,“见过夫人!”

燕国公毕竟还没有正式称帝,杨氏也没有正式昭告天下受封为皇后。

因此这一群人尽管在态度上表现出了对杨氏的重视,但是在称呼上还是称的是夫人。

杨氏也没有下马车,只是隔着马车说道:“诸位不用如此多礼!我只是路过晋城,过来歇息一晚上,你们这样大张旗鼓,反倒是让我于心不安。”

听到杨氏这个话,这一群人的领头之人,也就是晋城的县令顾士诚便开口说道:“夫人客气了!燕国公不忍天下百姓受苦,在晋中起兵为天下黎民百姓反雍,我等十分敬重燕国公,也是真心想要来拜见夫人。”

尽管杨氏是大雍的宗室郡主,但是终究只是郡主,和大雍天子的关系也不并算亲近。

而且出嫁从夫,杨氏是燕国公的夫人,在外面代表的肯定还是燕国公府。

所以晋城的县令顾士诚一开口,就是贬低前朝大雍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大力夸赞燕国公起兵之举。

杨氏身份复杂,其实也说不好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过因为此行的目的 ,面上还是一副高兴的样子。

并且夸赞道:“你们有心了!你们敬重国公爷,只要能够对治下百姓好,国公爷就能记得你们的好了 ,我一个内宅夫人 ,不过是路过晋城,哪里需要你们这样?现在时辰也不早了,眼看着就要关城门了,就不和你们多说了。”

杨氏只是表明一个态度,也不需要说太多的话,说过几句以后,就表示要离开了。

主要也是没什么话好说,对于这些官员的为官经历,为官这些年的政绩如何。

一来是她也不知道,并不好开口,二来就是身份不适合开口了。

晋城县令顾士诚又说道:“夫人一路奔波,下官也不好再打扰!只是听闻夫人要在晋城歇脚,特意把府邸收拾好了,还请夫人移步。”

关于这个事情,杨氏就没有再开口推辞了。

毕竟是早就说好的事情,府邸也特意收拾好了,总不能开口说不去了。

她就说道:“那就劳烦了!”

闻言,晋城县令顾士诚带着自己的那一群人,就骑马亲自领着一行人往自家府邸走去。

一行人不是骑马就是坐在马车里面,晋城又不是什么十分大的城池,很快就到地方了。

到了晋城县令的府邸以后,现在杨氏要住在里面,县令顾士诚自然不能住。

要不然瓜田李下 ,就不是在表明效忠的态度,而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于是恭敬的把杨氏送到门口,刚才特意在城门迎接杨氏的这一群人就要告辞离开了。

留着这些人的家眷在府里面迎接杨氏,陪着杨氏说话,表明自家态度的恭顺。

县令顾士诚就说道:“府里面一切都收拾好了,夫人放心住就是了,我等就先告辞了。贱内就留在府里面陪伴夫人,要是有什么不妥当地方,或者夫人有什么吩咐,直接给贱内说就行了。”

杨氏便道:“知道了!劳烦你费心了!”

一行女眷的马车,便被驶进了府门。

刚进府门,杨氏还没有从马车上面下来,原本已经在府里面候着的这些女眷,就赶紧又行礼,“见过夫人!”

杨氏在清芙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赶紧就亲手扶起为首的县令夫人刘氏,“不必如此多礼。”

随后又看向其他女眷,“你们也是,都不用如此多礼,本来就是我叨扰了。”

县令夫人刘氏就说道:“夫人客气了,夫人能到家中下榻,简直是让家中蓬荜生辉,我等感激还来不及,何来叨唠之说?”

这个话也是真话,作为一个县令家,就算只是接待过国公夫人,那也是一件很值得说道的事情,说出去都会有不少人羡慕。

更何况杨氏现在还不只是燕国公夫人了,极有可能会成为这片江山的皇后,就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日后只要说起来,都是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家里面当初还接驾过皇后!

这种事情,多少人心里面都是巴不得!

要是能够接驾,哪怕是要贴进去无数钱财,都有不少人家是上赶着的。

杨氏愿意一路上麻烦一些,入住这些官员腾出来的府邸,同样也是给对方体面,好起到安抚后方的作用。

但是杨氏现在毕竟还不是皇后,算起来和这个县令夫人都是官眷,如果直接承认这些话了 ,就显得太张扬了。

所以听到县令夫人刘氏这些话以后,杨氏就笑道:“哪里就这样了!你也太客气了,你把府邸腾出来了,不知家中怎么安排,要是因为我的叨扰,让你们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地方住 ,倒是我的罪过了。”

县令夫人刘氏连忙回道:“夫人说的哪里话,能有幸招待夫人是我们全家的福气。而且老爷大多数时候都是住衙门,本来就很少回来。犬子在外面读书,也不在家里面。平时也只有我和家中小女在家,我已经和县丞夫人李氏说好了,去她家借住。”

听到这个话,杨氏并不奇怪,不过还是说道:

“哦?既然平时只有你们母女在家,我看到也不用出去借住了,我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就够了,你们又不是没有地方住,不如就还是留下来,也陪着我说说话。对了,怎么没有看到你家女儿?”

县令夫人刘氏就道:“小女年纪小,不懂事,担心冲撞了夫人,我就让丫头、婆子把她拘在屋子里面了,不敢出来打扰夫人。”

杨氏听了,连忙就说道:“你也太小心了!小姑娘天真烂漫,哪里称得上是不懂事,就算是有一二不妥之处,我难道还能跟一个小姑娘计较!还不快把孩子带过来,让我见见!我膝下就两个儿子,也没有能养个姑娘,就喜欢别人家的姑娘!”

县令夫人刘氏便说:“既然夫人要见小女,也是小女的福气!我这就让人带小女过来,不过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也担不起夫人在这里等!我已经命下人备好了晚膳,夫人一路奔波辛苦,想必也饿了,不如我们先去正厅。”

杨氏这才点了点头,“也好!”

然后才在一群女眷的围绕下,朝着正厅而去,准备用晚膳。

赵妈妈、清芷、清兰、清芙、盛夏她们几个丫头婆子,刚才杨氏和这些官家女眷说话的时候,是已经下了马车站在一旁候着,并不敢有什么动作,免得让人觉得国公府的丫头、婆子没有规矩。

现在见到杨氏要去正厅用膳了,赵妈妈就赶紧小声开口吩咐道:“夫人用了膳就要歇息,床榻被褥这些夫人日常用的东西都要先布置好,虽然说刘夫人肯定不敢拿不好的东西给夫人用,可是外面的东西夫人不习惯,还是要换成我们自己带的东西。”

“现在珍珠、翡翠两个,要一直跟在公主身边,公主晚上也不会赴宴,等会儿就要被带到院子里面歇息,也没有时间管夫人这里了。你们几个,留一两个跟我在这里服侍夫人就行了。其他的先去打听好安排给夫人的院子是哪一个,去把夫人的屋子按照夫人的喜好布置好!”

这个事情也是合理的安排,不过盛夏想到下午杨氏对她的吩咐,不等赵妈妈安排谁留下来服侍,或者是其他人主动请缨要留下来。

她赶紧就小声开口说道:“赵妈妈,我留下来吧!夫人中午的时候就吩咐了,让我晚上跟在身边,把她们闲谈间说的那些生辰、成亲这些日子记下来,回头该给赏赐的时候才不会忘。”

既然杨氏都已经吩咐了,赵妈妈怎么也不可能和杨氏的吩咐反着来。

“既然是夫人的吩咐,玛瑙和盛夏就跟我去正厅服侍夫人用膳,清芷、清兰、清芙你们几个去打听一下夫人是住哪个院子,然后把屋子里面按照夫人的习惯布置好,再问清楚热水这些是在哪里,把热水也打好,等着夫人回来了,就能马上洗漱。”

看清芷、清兰、清芙领了吩咐退下去了,赵妈妈才又带着玛瑙和盛夏,赶紧跟在一群要去正厅用晚膳的女眷后面。

这些丫头婆子私底下的这些安排布置,杨氏倒是并没有注意到,同样也不关心。

反正无论如何,这些事情身边这些服侍的人怎么也能安排的妥妥贴贴,不需要她操心,要不然也就没有留在她身边的必要了。

杨氏一边往正厅里面走,一边还是在和身边的这些官家女眷说话。

虽然说的都是一些家中孩子有多大了,成没有成亲,是不是该抱孙子了,家中老人有多高寿,或者是孩子听不听话这一类的家长里短。

但是就算都是说一些家常里短,不同的人开口说,效果也不一样。

和身份差不多人说这些家里面老人、孩子的事情,可能就真的是随意闲谈,也就是用来打发时间。

不过要是身份高很多的人,也愿意耗费时间和身份远不如自己的人说些这一类的家长里短,就是给了莫大的面子了。

身份低一些的人,自然也会受宠若惊,如果自己家的这些事情,还真的让人记在心里面了 ,那在心里面就更是要感恩戴德了。

就像日后燕国公真的坐稳天下,杨氏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这个县令家中老人要是过寿,杨氏还能记得这个事情,派人送来赏赐,哪怕只是一件两件东西,又何尝不是天大的恩德,让人在心里面感恩戴德。

又或者这个县令争气,县令夫人刘氏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哪怕不是特殊时期,也能入宫拜见那个时候已经是皇后的杨氏,杨氏在闲谈间,提起昔日两人见过面 ,甚至说过什么话都还能记得,随口就能问出家中老人、孩子现在的情况,表现的十分亲近。

这个刘夫人听了,心里面还能不激动,觉得受宠若惊,更加忠心耿耿?

这也是杨氏吩咐盛夏在一旁听着,把那些生辰、成亲之类的日子都记下来的原因。

要让杨氏真的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面 ,随时随地都能想起来,肯定就太为难人了。

毕竟并不是真的十分看重的人家,也不是一户两户人家,这么多人家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全部记下来,放在谁身上都是为难人。

但是把这些事情登记在册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需要用的时候,去翻阅就行了。

杨氏的这些目的,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这些年也没有什么机会跟在杨氏身边增长见识的盛夏自然不知道。

二等以下的丫头都不能近身服侍,她升二等本来就没有几年,偏偏杨氏还不在府里面,她以二等丫头的身份跟在杨氏身边,一共也没有几天。

所以盛夏比起穷苦人家养出来的孩子,肯定要有见识不少。

但是比起大户人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见识上面多少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不过正所谓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

现在盛夏跟在杨氏身边伺候了,甚至因为她识字比较多的缘故,杨氏和这些官家女眷接触的时候,还特意让盛夏在一旁服侍,盛夏倒是也不愁没有机会增长见识。

而且杨氏现在是在以母仪天下的标准要求自己,盛夏跟在杨氏身边,眼界、见识这些事情,只能增长的更高。

当然,眼下什么都不知道盛夏,还只是努力的按照杨氏的吩咐做事,害怕自己会有疏漏。

但是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之下,盛夏能够明白的东西自然会更多。

比起那些大户人家从小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未必就会差了。

一旦有什么变故了,也不会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