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满为患的官厅中,兵部尚书王在晋清冷的声音宛如惊雷一般,惹得在场的官员和卫所将校们面色大变。
图穷匕首见。
这位代天巡狩的兵部尚书,终是将矛头对准了南京城外的军营吗?
可他们这些人近些年明里暗里,可是没少利用手中的权柄,收受贿赂,贪墨军饷,如若眼前的文官整饬城外军营,日后腾出手来,是不是也会收拾他们?
兔死狐悲之下,不少将校都面露犹豫之色,神情显得有些彷徨。
";诸位若是有所顾忌,也可待在这南京兵部,本官决不强求。";
左右环顾了一圈周围面面相觑的将校之后,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脸上便是露出一抹冷笑,眼神也是变得凌厉起来。
看来这是天高皇帝远,这些在地方上父死子继的卫所将校们已然忘记了,他们效忠的应当是如今坐镇淮安府的天子,而不是那个躲在城外军营的魏国公!
";来人,给本将封锁南京署衙官厅。";
";没有尚书大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不待周遭的将校们有所反应,随同王在晋一同起身的京营武臣黄得功便是毫不犹豫的朝着外间吩咐道。
";大人,何至于此?!";
";南京军营事关重大,还请尚书大人三思..";
许是听懂了王在晋的言外之意,亦或者感受到了黄得功言语中不加掩饰的杀意,官厅中本是犹豫不决的将校们纷纷主动开口,但却少有人像孝陵卫指挥使梅春一样主动起身,直接了然的表明态度。
";哼。";
冷哼过后,黄得功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官厅外凌乱的脚步声所打断,一道略有些惊惶的喊叫声也随之响起:";将主,南京城外军营哗变。";
哗!
闻声,官厅中的将校们尽皆变色,就连沉默不语的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也猛然睁开了眼睛,脸上露出了些许愠怒。
魏国公好胆,居然真的敢";拥兵自重";,与朝廷打擂?
";看管好城中各处,尔等随我亲往城外军营。";
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惊怒,兵部尚书王在晋朝着官厅中的将士们吩咐了一句之后,便头也不回的往外间而去。
在其身后,则是眼神坚毅,步伐急促的京营武臣黄得功,以及孝陵卫指挥使梅春。
除了这两位武将之外,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也在身后各式眼神的注视下,跟在了王在晋的身后。
...
...
";梅将军,让你的亲卫看管好城中各处衙门,以防宵小作祟。";
待到众人离开署衙之后,此时天色已然大亮,远处街道上尽是探头探脑的百姓。
";还请尚书大人放心。";
军情紧急,王在晋也顾不上吩咐太多,匆匆命令在兵部署衙附近当值的京营将士集结之后,便是急匆匆的往南京城门而去。
此前他为了防止魏国公徐宏基";破釜沉舟";,刻意让京营将士们驻扎在距离南京城约莫三十里的官道附近,此时赶来尚需要一定时间。
兵力有限,这南京城的防务便只能暂时交由孝陵卫负责了。
或许是有人刻意煽风点火,还不待王在晋一行人靠近城门,街道上便出现了诸多惊慌失措的百姓们,远远的还能瞧见冲天的火光。
";肃静,肃静!";
见状,负责替大军开路的京营骑卫们便是挥舞起手中的长鞭,神情颇有些阴冷的驱赶着街道上似是慌不择路的百姓们。
这些人虽然瞧上去像是受了惊,但却不偏不倚的拦在众人的必经之路上。
其用意,自是不言而喻。
";拦路者,杀!";
约束少许,眼见得混乱的秩序依旧没有得到恢复,京营武臣黄得功便拍马上前,面若寒霜的咆哮起来。
咣当!
一声令下,在场的京营将士们纷纷抽出了腰间的长刀,凶神恶煞的盯着街道上仍在来回穿梭的百姓。
说来也怪,几乎就在京营将士们抽出腰间长刀的刹那,本是慌乱喧嚣的街道瞬间安静下来,神色各异的百姓们也重新找回了方向感,默默躲在街道两侧的坊市,注视着杀机凛然的京营将士们。
";继续出发!";
见麻烦解除,高居于战马之上的王在晋便是有些心急如焚的催促道,并不自觉抬头看向在低垂穹顶上缓缓燃起的棕黄色狼烟。
这便是京营将士们用以传递紧急军情的信号。
";尔等注意保护大人!";
或许是感受到了隐匿在空气中的杀意,经验丰富的京营武臣黄得功在若有所思的瞧了瞧街道两侧的百姓之后,便是有些突兀的朝着自己的亲兵命令道。
不愧是世镇南京的魏国公府,即便是待在城外军营,也能随时遥控这城中的一举一动。
而刚刚的那场骚乱,极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嗖嗖嗖!
就好像是猜到了黄得功的心中所想,刚刚才安静下来的街道上猛然响起了箭矢刺破空气的声响,惹得王在晋下意识的抬头观瞧。
";保护大人!";
与此同时,两名心有所感的京营将士们脚下猛然用力,不顾一切的朝着身旁的王在晋飞扑而去。
当!
几枚闪烁着寒芒的箭矢被京营将士身上的甲胄所阻挡,发出剧烈的金属碰撞声。
";大人?!";
";尚书?!";
见状,怒不可遏的京营武臣黄得功猛然翻身下马,将在战马上摇摇欲坠的王在晋搀扶而下,一张黑瘦的脸庞上充斥着溢于言表的杀意。
";本官无碍。";大口吞咽了一口唾沫,心有余悸的王在晋摆了摆手之后,便忍不住去寻找替他挡箭的京营将士。
见二人因为有甲胄护身,并没有被箭矢所伤之后,方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
";继续出发,赶赴城外军营。";
抬头环顾街道上四散而逃的百姓们,王在晋脸上露出一抹冷笑,随即便在黄得功惊忧的眼神中吩咐道,语气中充斥着不容置疑。
军营哗变,百姓拦路,冷箭行刺,眼前这些事的";罪魁祸首";简直呼之欲出。
";遵令。";
见王在晋的态度坚决,深知军机稍纵即逝的黄得功也没有再劝,只是亲自挡在王在晋和同样面露惊恐之色的高第身前,纵马往城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