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禀陛下,\"不知过了多久,内阁首辅方从哲略有些疲惫的声音于暖阁内幽幽响起:\"兹事体大,张家口堡城中晋商当尽皆斩首,以儆效尤。\"

\"巡抚解经邦虽任职不久,但不辨真相,听信谗言,负有失察之责,当去职;涉事兵备道及军中将校均交由三法司,依法处置。\"

这桩沸沸扬扬的\"通敌案\",不仅起源于京师勋贵,甚至还波及到了宗室藩王,其中还有无数官员涉事其中,追查起来难度极大。

毕竟依着锦衣卫提供的证词来看,张家口堡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们,早在朝廷尚未与蒙古土默特部达成\"隆庆和议\",正式设定\"互市\"之前,便开始与塞外蒙古部落眉来眼去,私下兜售粮草物资。

这场时间线跨越数十年的\"通敌案\"若是严格追查,只怕规模和影响丝毫不亚于国朝初年的\"洪武三大案\"。

但如今的大明已然不复巅峰,外有辽镇建奴虎视眈眈,内有流民百姓苦不堪言。

此等情况下,朝廷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严格审理这场骇人听闻的\"通敌案\"。

听闻内阁首辅方从哲虽是言辞灼灼,但话里话外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吏部天官周嘉谟便是轻轻颔首,浑浊的眸子中涌现一抹柔和。

万历年间党争四起,但张家口堡的晋商们依然能够\"瞒天过海\"的向蒙古鞑子走私粮草,足以印证这件事背后牵扯到的关系有多错综复杂。

在某些时候,适可而止反倒是最为恰当的解决方式。

\"就这么办吧。\"简单思考过后,案牍后过后的朱由校便是轻轻颔首,清瘦的脸颊上隐隐涌现了一抹愤慨。

很显然,他知晓如此草率的结案,定会产生不少漏网之鱼,但考虑到好不容易才趋近稳定的朝局,首辅的建议已然是最为妥当之举。

\"回禀陛下,\"就在乾清宫暖阁冷凝气氛迅速缓解的时候,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户部尚书李汝华却是出其不意的缓缓起身。

瞧其摇摇欲坠的模样,一旁的兵部尚书王在晋赶忙伸手搀扶。

朝着王在晋点头示意之后,户部尚书李汝华便在暖阁内诸多臣工若有所思的眼神中缓缓开口:\"张家口堡晋商通敌卖国,罪大恶极,此乃锦衣卫钦办的大案,老臣本不该多言..\"

\"但如今我大明财政枯竭,辽镇军费连年增长,河南陕西等地天灾频出,太仓库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粮..\"

\"老臣无能,斗胆恳请陛下,锦衣卫自宣府镇晋商抄家所得,是不是给太仓库分润些许...\"

言罢,白发苍苍的户部尚书便是以头伏地,脸上满是憔悴之色,吓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不待朱由校的吩咐,便是快走两步,将这位哆哆嗦嗦的老臣搀起。

依着历来的规矩,似锦衣卫及东厂联合办案的时候,无论是抄家所得亦或者涉案财物均不用通过户部,直接充入天子内帑。

起初的时候,户部尚书李汝华并没有将主意打到张家口堡晋商的身上,毕竟在他的念想中,此前他三番两次奏请朱由校开内帑,犒赏九边将士,已然算是失去了为人臣子的本份。

毕竟终日惦记着天子的\"私房钱\",实在是好说不好听。

但当李汝华听闻张家口的这些晋商于当地传承两百余年,身家怕是丝毫不亚于南直隶那些富可敌国的\"盐商\"的时候,毫无波澜的内心瞬间泛起了无数涟漪。

什么名声,什么规矩,什么臣子本份,哪里比得上实实在在的银两?

若是能够在\"卸任\"之前,为户部多筹措些银两,哪怕是年关之后便\"致仕回乡\",他也心甘情愿。

\"唔,\"见户部尚书李汝华可怜巴巴的模样,朱由校心中也是有些不忍,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

事实上,他之所以在以雷霆手段解决了京师勋贵,且边镇或有异动的情况下仍不收敛,近乎于执拗般的想要解决张家口堡晋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有感于朝廷财政枯竭。

而这些身价不菲的晋商们,恰好能够为朝廷枯竭的财政注入一抹生机。

\"禀陛下,\"见朱由校的目光望来,身着斗牛服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便上前一步,在暖阁内诸多文官的注视下抱拳道:\"锦衣卫自张家口堡八家不法晋商的府邸中共搜查出白银七百余万两,上好良田一万两千亩,宣府镇各地商铺地契及古董字画若干。\"

\"另有女真建奴的两百余万两白条..\"

哗!

未等锦衣卫指挥使将话说完,暖阁内便是哗然一片,包括内阁首辅方从哲在内的三位阁臣以及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均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盯着侃侃而谈的骆思恭。

大明财政在经过万历初年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改革之后,曾一度呈现中兴之象,但随着张居正的撒手人寰,以及万历皇帝的\"苛政\",大明每年在抛去留于地方的\"秋粮\"以及地方驻军日常所需,仅有四五百万白银被押送入京,充入户部。

换句话说,大明每年的税收在抛去地方日常所需之后,可供中枢花费的税银仅有四百余万两。

可现如今,锦衣卫竟是通过抄家,自张家口堡的晋商家中抄得白银七百余万两?这岂不是相当于朝廷财政一年半的结余?

\"陛下,\"财帛动人心,如此恐怖的数字,令内阁首辅方从哲都有些坐不住了,下意识准备起身,向案牍后的天子进言。

朝廷如今百废俱兴,正是用钱的时候呐!

未等首辅将话说完,朱由校便是伸手将其打断,言简意赅的说道:\"内帑留下一百万,剩下的都交由户部。\"

深知如今大明处境的朱由校,并没有在这笔钱粮的归属上做太多犹豫,直接在暖阁诸臣惊喜的眼神中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留给了户部。

事实上,朱由校也知晓大明如今贪腐成风,行政效率极为低下,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或许可以通过雷霆手段,将注入张家口堡晋商这等蛀虫直接解决,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大明持续了百余年甚至两百年的\"旧疾\"治愈。

\"陛下英明。\"

只片刻的功夫,人满为患的暖阁内便是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山呼声,暖阁内如冰雪般冷凝的气氛瞬间消融。

但案牍的年轻天子仅仅是在几炷香之后,便缓缓隐去了嘴角的笑容,转而朝着辽东所在的方向望去。

相比较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这些数典忘祖的晋商们实在是不值一提,他真正要对付的敌人还在辽东虎视眈眈。

建奴这头蠢蠢欲动的野兽,估计已然等不及要露出爪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