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武大郎紧紧地拉着潘金莲的手,一同来到那片被烧毁的旧址前。
他满怀期待地说道:“娘子啊,这次我听从你的建议,决定用石头来建造我们的房屋。这样既坚固耐用,又能确保安全,以后再也不必担心火灾的威胁了。”
潘金莲则坐在家对面的美好外卖店门口,目光凝视着对面那些忙碌修建房屋的人们,偶尔还会亲自指点一二,力求完全依照她心目中的构想来完成这个工程。
而在美好外卖店不远处,昔日张大户所经营的张大炊饼铺,如今已随着张大户的入狱而彻底关门大吉。
潘金莲顺势将这些店铺全部接收过来,并充分利用起来。店里不仅有白玉莲和刘四三兄妹等人帮忙打理,炊饼店的生意更是日益繁荣昌盛,几乎垄断了整个县城的炊饼市场。
眼看着生意如此红火兴旺,甚至还有好几位富有的商人前来洽谈,表示有意收购这些产业。然而,潘金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毕竟,如此赚钱的买卖,她可舍不得轻易出手。
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跑向潘金莲,气喘吁吁地禀报说:“夫人,刘先生似乎有紧急事情要请您和武先生前去商议。”
听到这话,潘金莲的眉头微微一皱,但她并未多言,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晓。随后,她转身回到屋内,与武大郎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一同匆匆忙忙地朝着刘海先生家走去。
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急事,能让刘海先生如此匆忙地找他们呢?带着这份疑惑,他们加快了脚步,很快便来到了刘海先生家门口。
刚踏进房门,两人就看到刘海夫妇正站在客厅里,手里拿着一封信,脸上满是忧愁和焦虑。潘金莲见状,急忙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兰姨,您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
武大郎也赶紧上前扶住刘海,焦急地问道:“是啊,老师,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我去找个大夫来瞧瞧?”
刘海缓缓地摇了摇头,然后将手中的那封信递给了武大郎,叹息着说道:“唉,这是王立德寄来的信,你们还是先看看这封信吧。”
武大郎和潘金莲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这个王立德正是当地知州大人的全名。于是,他们连忙接过刘海手中的信,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没过多久,两人就将信件看完了,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潘金莲内心的担忧也终究成了残酷的现实。
王知州在信中的大概内容是,他如今已不再担任临安知州一职,正在前往杭州赴任的途中。
然后,信里还提及了一件糟糕的事情,即已经寻获了从清河县逃走的王都头。
此人携带巨额财物投奔了大名府的梁中书,并用大量金钱说服梁中书赦免了县令的罪责。要知道,梁中书可是负责大名府所有军政事务的关键人物,而他的岳父更是当朝宰相蔡京,权倾朝野、势力庞大。
此外,这位张县令平时也经常向梁中书行贿,仗着如此强大的后台撑腰,行事向来肆无忌惮。
出事后,他心急如焚地命令王都头带着金银财宝前往大名府疏通关系。平日里,他一直不断地用金银贿赂各方官员,如今终于看到了回报。
很快,他便成功获释,并重新恢复原职。不久后,他将返回清河县继续担任县令一职。
与此同时,所有原本应由他承担的罪责全都莫名其妙地落到了张大户头上,而张大户已经惨遭斩首示众。
王知州深知这位县令一旦回到清河县,必定会展开疯狂报复行动。
因此,当他得到消息时,毫不犹豫地立即派遣亲信快马加鞭地向相关人员传递这一重要信息。
此外,王知州强烈建议他们尽快离开清河县,以避免可能遭遇的不测。
考虑到安全问题,他甚至表示,如果愿意,可以前往隔壁的阳谷县。因为那里的县令是他的心腹之人,抵达后定能获得一些关照和庇护。
四人对视一眼,潘金莲率先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要听王师兄的话,谁也说不好县令什么时候回来,我们越早走对我们越安全。若是县令提前回来,我们就走不掉了。”
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赞同,接着便开始各自行动起来。
武大郎急匆匆地前往集市,准备卖掉那块土地;刘海则四处打听,寻找合适的买家来接手这座房屋。潘金莲也没闲着,她忙着转让炊饼铺以及与外卖相关的一系列生意。
潘金莲向不远处正忙碌着的白玉莲招了招手,示意她到美好外卖店铺这边来。
春晓远远地看见潘金莲,急忙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夫人,您方才去哪儿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看您脸色似乎不太好,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潘金莲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地回答道:“春晓,事不宜迟!上次跟你提起过的那位有意接手我们外卖店和炊饼店的李员外,你可曾回绝他?”
春晓连忙摇头,焦急地问道:“尚未呢,夫人。我还没来得及同他讲,到底出了何事呀?为何如此匆忙?”
潘金莲紧皱眉头,迅速回应道:“没错,张县令即将归来。若不快些变卖家当,套现离场,待他返回清河县后,恐怕我们都难逃一劫。”
说完,潘金莲深深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决绝。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可能费尽力气也很难和当官的斗争。
这次即使借助了王知州,还是没有将张县令扳倒,可见北宋后期官场的腐败,还有几大奸臣的权柄有多大了。
春晓听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瞪大眼睛,惊恐万分地看着潘金莲,声音颤抖地问道:“夫人,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真的要速速逃离此地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