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人质疑隆庆开关。

朱翊钧便立即让冯保拟了两道旨意,第一道是给张居正的,擢升他为内阁首辅,算是给了名分。

而第二道便是给高拱的,内阁首辅的位置,朱翊钧给了张居正,高拱只有一个入参事的职务,算是降了两级启用。

冯保拟好旨意后,赶忙过来,让皇帝陛下御览。

朱翊钧将两封圣旨全部看完之后,让冯保亲自传旨。

冯保得命,先是到了内阁,为张居正传旨。

虽然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之职,但张居正却还是保持了沉稳,他邀请冯保入房,而冯保也没有拒绝。

两人落座之后。

张居正看向冯保:“冯公公,我为首辅,高拱何处?”

“陛下已有安排,着高拱入阁参事,他是代罪之身,连降两级,也说的过去。”冯保说话的时候,还挺开心的。

可张居正听到冯保的话后,脸色却是变得极为不自然。

“高拱是前首辅,根基尚在,他虽只是入阁参事,但与首辅又有何异呢。”

“名不正则言不顺吗,张阁老,您以前在他之下的时候,便不怕他,此时到了他的上面,还怕他不成。”

“这不是怕不怕,高拱恨我,若他入阁参事,事事掣肘,对社稷无益,我要面见陛下……”

听到张居正要面见陛下,冯保可是浑身打了一个激灵。

他赶忙起身。

“张大人,你可不能害我啊,你此时去面见陛下,不就是在告诉陛下,我将他对高拱的安排,提前告知你了吗,这,这可不行……”

张居正看着这么激动的冯保,心里只觉奇怪,冯保是太后身边的亲信,按道理来说,不应对陛下如此害怕啊。

不过,冯保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他也不能卖了冯保,只能在旨意宣读之后,再求面圣,陈述利害。

送走冯保之后,张居正便回到了内阁之中,他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

官员质疑隆庆开关,上书弹劾。

说白了,不也是陛下的安排。

这只是一个由头罢了。

………………

大明帝国闭关锁国政策并非贯穿始终,而是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就是洪武元年至永乐元年,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太祖高皇帝下旨规定“片板不准入海”,这一时期的海禁主要是为了防备倭寇之患,太祖高皇帝曾有大白话文下旨,“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而第二个时期便是成祖皇帝朱棣登基之后,永乐元年“今诸藩国,愿入中国者听”开始,到“郑和下西洋”进行大量的朝贡贸易……这一时期,大明帝国对于沿海百姓的管理较为松散,几乎没有。

而这一时期的开放主要是为了展示大明帝国的国力和扩大朝贡……当然,也有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找寻极有可能流亡在外的好大侄回国,享福……

虽然在永乐年后,官方出海宣扬国威的次数减少了,但民间的管理依然不算严格,直到弘治年间,倭寇之祸产生,并越发严重,大明又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特别是嘉靖一朝,倭寇之祸已不是小打小闹后,大明的海禁政策已成历史之最……

而到了隆庆元年,开始“准贩东西两洋”,私人贸易发展快速发展,大量拉美和日本白银流入大明帝国,这一时期的开放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海外贸易,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倭寇之祸的产生。

隆庆开关促进了大明帝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

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据冈德·弗兰克等人的分析,晚明七十年间,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即大约五亿两,都经过各种渠道流入了中国……

乾清宫中。

朱翊钧坐在龙椅之上,气喘吁吁……

刚刚他将乾清宫中所有人退下后,自己连着翻了六七个跟头,而后,便是累的气喘吁吁,回到龙椅上休息。

这具身体虽然贵不可言,但太弱了……

想他上一世,十岁的年龄,爬树掏鸟,下河抓鱼,漫山遍野跑一天,也感觉不到疲惫。

可此时,也是十岁的年龄,翻了几个动作幅度不大,并且还不标准的跟头,便这样了。

朱翊钧准备在十三岁的时候,练习上一辈祖传的朱家拳法,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终极目标。

当上皇帝之后,最大的梦想,便是多活几年,虽然朱翊钧才十岁的身体,可在思想上面,已经认同了自己皇爷爷追求长生的想法了……

趁着休息片刻,朱翊钧也在想着隆庆开关的事情……

此时的大海,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海上霸主”,存在着多股势力的竞争和角逐。

大明帝国本身拥有强大的水师力量,虽然到了现在,大明帝国的水师可能没有像永乐时期那样的绝对优势,但仍然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战斗力……

然而,这一时期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在海上扩张。比如荷兰,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海上力量也不容小觑。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地区进行贸易和殖民活动,与大明的水师等势力有过接触和冲突……

此外,在东南亚还有一部分势力极为强大的海盗,在当时的东亚海域,大明水师、西方列强以及海盗等各方势力相互竞争、此消彼长。

海上霸权并非由单一势力完全掌控,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不过,若从规模、装备和战绩等方面综合来看,大明的水师在此时仍具备较强的实力。

大明对于世界的探查,起步早,但在后期,却被人甩在了后面……

在上一世,朱翊钧都经常分析原因。

善于钻研的他,也总结出了几条原因,第一条就是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奇技淫巧登不了大雅之堂,郑和七下西洋,堪为壮举,可在满朝士大夫眼里,就是胡闹。

第二条,“官本位”根深蒂固,一切政策都要为朝廷服务,要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皇帝陛下的统治,维护统治首要要求稳,即面对的问题越少越好,如果开放贸易则不可避免产生诸多问题,既然会产生很多问题,那便干脆关闭国门……

第三条就是架子太大,放不下,大明乃中心之国,地大物博,对于外面的世界,不愿意去理会,当然,这种架子此时的朱翊钧也有……

他从不否定,大明的闭关锁国。

他只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它的实施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统治者的主观因素。

当然,在太祖高皇帝时期,这项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明的国家安全。

正在朱翊钧想事情的时候,张鲸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冯公公从内阁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