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 > 第525章 科举名额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时候朱由校有点想不通老朱同志当年为何只搞南北卷,而不是跟后面的康麻子一样分省定进士录取名额,朱由校虽然不喜欢野猪皮屠杀奴役汉人,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管控官员方面,的确做得比明朝好不少。

“启奏陛下,现在一下子要进行如此多的变革,是否会有点急迫了?”最终,即将主导土地变革的李长庚不得不站出来表态变革的步奏有点急了。

看到开始打退堂鼓的李长庚,朱由校开导道:“李阁老说的如此多的变革,指的是秏羡归公、吏员升迁、清丈田亩、摊丁入亩、黄册更新、科举名额变更这几件事吧,这几件事归结起来,其实就两件事,那就是整顿吏治与增加田税。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吏治松弛,腐败成风,尤其是地方吏治,早就到了不得不整顿的时候。

而田税嘛,不用朕说,张居正清丈田亩才过去多长时间,纳税的田亩就少了六十八万顷。

至于盐政变革、官员致仕与荣养、废除卫所等,都有专门对应的衙门负责,并不在此次讨论的内容上面。”

在李长庚还在纠结不知如何答复的时候,方从哲忍不住发声道:“启奏陛下,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整顿吏治与增加田税,本是臣等本分,但大明社会的管理与维护可都是由一个个士绅组成的,尤其是乡村之地,更是要靠乡绅耄耋去维护,若现在要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与人口根基,恐怕会造成大明地方的动荡不安,老臣恳请陛下三思!”

“那元辅认为该如何整顿吏治与增加田税?”朱由校并没有因为方从哲的反对而大发雷霆,反而情绪十分稳定,因为方从哲说的话也的确十分有道理。

方从哲一副苦口婆心地语气劝谏道:“回陛下,秏羡归公与吏员升迁考成之策,能很好地解决吏员的懒政与坏政问题,同时能极大地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控。

按照张江陵之法清丈田亩,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解决征税土地不足问题,而且还不至于引起地方士绅与勋戚的过激对抗。

至于摊丁入亩,废除人丁税,从而按照田亩征收田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从根本上解决田税不足的问题,但阻力将会十分的庞大,若再加上按实际黄册人数重新调整科举名额,老臣担心大明江山会有社稷之危,老臣还请陛下慎行。”

对于方从哲的话,朱由校并不会十分听信,只是沉吟了片刻后,便看向其他人道:“你们呢?”

“回陛下,臣并不是很赞成元辅的论断,虽然田亩与人口是地方乡绅赖以生存的根本,但废除人丁税与按田亩征税,操作得当的话,并不会引起朝廷与他们的激烈对抗,反而能简化户部与地方的田税征收,并且还能得出大明的真实的土地与人口数。

至于科举名额与真实黄册人口数挂钩,臣更以为是千年未有之善政,若能操作得当,将能很好地解决各布政司、各府县的秀才及举人数量分布,从而进一步影响朝廷每三年一次的进士录取分布,并最终平衡朝堂官员的来源地,而不是只集中于某几个布政司!”

纠结了半天的李长庚,最终选择彻底站在皇帝的一边,做隆武朝的“严分宜”,而且他早就不爽士子与官员超过半数皆出自东南几个布政司。

随着内廷在武昌不遗余力的投资,废除南京六部与拆解南直隶,加上皇帝连续多次否定来自东南官员的举荐,李长庚逐渐明白了皇帝的目的,那便是要平衡大明各地的发展,尤其是去掉东南官员对朝堂的掌控。

这两年多不断发生的大案,无不印证着李长庚的猜测,从而更加坚定了向皇帝靠拢的心思。

见李长庚居然公然支持自己,朱由校心中大喜,忍不住笑着看向李长庚道:“李爱卿,你刚说两个操作得当,可否详细说说?”

“是,陛下!”李长庚理了理思绪后,继续回道:“秏羡归公、吏员升迁、清丈田亩、摊丁入亩、黄册更新、科举名额变更这几件事,可谓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要想清丈田亩、摊丁入亩、黄册更新,都需要事先整顿吏治,尤其是吏员,因为这些政令最终都是由这些吏员去执行。

解决了吏员的懒政与不作为,并给予他们升迁的机会,清丈田亩、黄册更新将能保证更接近真实,有了真实的黄册田地与人口数据,朝廷征税与科举名额变更等政令,将会变得有据可循,进而保证朝廷政令的上通下达,并最终解决困扰朝廷两百多年税收不足的痼疾!

朝廷有了充足的税收,便可以给官员与边军发放足额的俸禄,消除边患、救治洪涝干旱与兴建朝廷工程等。

至于地方乡绅的阻拦,虽然是必不可免,但朝廷也该在其它地方进行一定的弥补,比如内地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科举名额,沿海则是发放出海贸易的权利和减免一定程度的市舶税,同时,还可以增加秀才、举人与进士的免税田亩数等!”

李长庚的话音刚落,方从哲立马高声反驳道:“启奏陛下,老臣对于李阁老之言不敢苟同,地方乡绅数量众多,几个科举名额是根本无法满足的,而且科举乃关乎国朝根本,岂能如此轻易拿来交换。

若科举名额数按照黄册人丁数来重新平衡,的确照顾了内陆尤其是西北等地的士人不足的问题,但对东南几个文运昌隆的布政司又有何公平可言。

既然增加了秀才、举人与进士的免税田亩数,宗藩与勋戚的田亩数是不是也要增加?如此这般,大明的可征税田亩总数又能新增多少?”

看着争吵的两人,朱由校心中莫名的高兴,商议国事的时候老是一团和气的,朱由校心里一直不得劲,这下总算看到他们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