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又过了一年。

很快到了春闱科考的日子,盛家上下都在忙着给长柏和长枫二人准备带去贡院的衣物吃食。

子慕看明兰给长柏长枫两个哥哥做的护膝十分暖和,便也学着给齐衡做了几副护膝,做完后便一个人坐在窗下叹息。

【亲亲,说实话你这护膝做的……】

【呜呜呜……绒团,我好没用,连护膝都做不好。】

【亲亲做的明明很好啊,你看每一副护膝和上一副护膝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啊。】

绒团本来就把子慕当自己崽崽养,这会儿也不说子慕做的护膝不如明兰了,直接开启了夸夸模式安慰子慕。

【真的吗?】

【必须是真的呢,亲亲。】

绒团在心里暗骂主系统没用,其他统都没有懂这玩意儿的,一句话就是一群统里没一个有用的。

自家崽崽都撒娇了,自己还帮不上忙,好心疼好难过,不行,我回去就得去闹。

最后在绒团的指定下,子慕从一堆护膝里选了一副最能看的过去护膝让侍女给齐衡送去。

子慕送完护膝后,也不想齐衡能不能收到了,更不想知道他收到护膝后的反应。

毕竟自己的针线女红自己心里是最有数的,平宁郡主给齐衡准备的恐怕比外面做的都要好,更别提自己做的那副丑丑的护膝了。

护膝是上午送去齐国公府的,子慕收到齐衡回信的时候就在傍晚。

齐衡的回信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字字句句都表达了齐衡对子慕赠他那对护膝的喜爱和子慕特意帮他做护膝的欣喜。

子慕看完信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傲娇的笑容。

——————当晚齐国公府—————

平宁郡主和齐国公帮自家儿子检查贡院几日要用的东西时,就从书箱里将子慕亲手做的那副护膝拿出来。

夫妻二人看着上好的皮料和缎子,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这么粗糙。

而自己儿子还视若珍宝将这护膝放好大概就知道这副护膝出自谁手了。

齐国公和平宁郡主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后,都默契的忍着笑意。

最后平宁郡主实在没忍住噗呲笑出了声。

齐国公迎着儿子幽怨的目光强硬给自己娘子挽回尊严:“这……晋阳公主的针线女红,连你母亲都不如哈。”

平宁郡主听到齐国公的话就不服气了:“夫君这是何意?现在开始拿我针线说事了?”

“没有没有,娘子的针线现在也是极好的。”

齐衡听到齐国公说自己的子慕妹妹顿时就开始反驳:“父亲说的哪里话,子慕妹妹没事忙的很,盛太夫人和皇后娘娘都不曾拘着她学针线女红,她做成这样已然很好了。”

“是是是,好好好,我错了,不该说娘子也不该说晋阳公主,晋阳公主和娘子年轻时候的针线一样,每一针每一线都有独特的想法,是我太俗看不懂。”

齐衡和平宁郡主看齐国公这样母子俩都笑了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十分和谐。

—————盛宅林栖阁—————

“娘你看六妹妹给我做的护膝是不是很好看,我的是枫叶二哥哥的是柏针。”长枫将护膝放在林噙霜面前显摆。

林噙霜将护膝接过来啧啧道:“明兰的针线确实好,我看了都喜欢。听说余老太师的孙女余大姑娘的针线女红便十分好,明兰同她交好也得了些真传。”

“娘,快先把六妹妹送的护膝收起来,我看妹妹也做了几副,就是不知道会不会送我。”

林噙霜不可置信的问:“谁?”

“我妹妹啊,子慕,墨兰。”

“墨儿还会做女红了?我怎么不知道?”

不是林噙霜瞧不上自己女儿,子慕其他方面都是出类拔萃,就唯独那女红不知道被盛老太太和王大娘子说了多少次,说句实话就自己女儿做的针线自己都看不下去。

没过多久子慕做的那几副护膝先是去葳蕤轩丢了一圈人,长柏本着不破坏妹妹难得的性质选了一副护膝留下后。

剩下的几副护膝终于送到了林栖阁。

长枫和林噙霜母子二人盯着几副护膝看了好久后,长枫选了一副还能看的后就把子慕的侍女打发了。

回头对着林噙霜率先开口:“娘,把六妹妹给我的护膝装好,子慕这副护膝我打算以后当镇宅之宝,这次去贡院就不带了。”

林噙霜听完自己儿子说完,就看到子慕出现在了长枫身后,她同情的看了一眼自己儿子。

长枫被自己亲娘同情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刚准备开口询问就听到了子慕的声音:“三哥哥好像很嫌弃我做的护膝。”

“没有,哪有,怎么会?”

“那去贡院就带我这副?”

“妹妹别了吧,入贡院是要检查的……”

子慕跑到林噙霜身边晃着林噙霜的胳膊使出了浑身本事撒娇:“娘,你看他。”

“长枫就带你妹妹做的这副护膝,怎么能欺负你妹妹呢?”

盛长枫:……

然后长枫本着兄弟同心的原则篡夺自己二哥和自己一样用子慕做的护膝,但是没有成功。

入贡院后检查的时候看到齐衡和自己的护膝,无论是从材质还是做工或是从针法上看都出自同一人之手的护膝后才觉得平衡了许多。

放榜当日长柏名字不出意外的出现在了甲榜,齐衡,长枫名次虽然没有长柏的高但也是榜上有名。

顾廷烨和梁晗二人的名字虽然不在甲榜,但也出现在了二榜上。

这下盛家的书塾在汴京彻底出了名,庄学究在盛老爹和年幼的长松挽留下决定最后再收最后一批学子。

汴京显贵们更是削尖了脑袋将自己儿子孙子往盛家书塾里面送,盛老爹在朝堂上更是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