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242章 福祸难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盱眙这个地名来自上古百越语,意思是“善道,好的道路”。

因为地势平坦,水网发达,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衣冠南渡时,大量的北方士族和流民,从盱眙涌入徐州南部避难。

为了安置人口,王导推行侨寄法设置了南幽州、南兖州、南青州。

东晋实际控制的半个徐州,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世家和依附于他们的流民。

迅速扩张的人口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

幽、兖、青、徐四州,犬牙交互,管理混乱。

盱眙也就成了像贾元这样的商人,逃避商税的必经之地。

徐叔濯担任的这个横野将军,品级不高。

现在,却是徐州武职里最让人羡慕的将领。

徐叔濯兴奋地搓搓手,嘱咐起几个裨将。

“带人过去盘查勘合、官凭、路引,如是徐州签发,常例抽货物一成,南幽、南兖、南青的,抽三成,扬州、南并州的,先告诉咱是谁家的船,别出岔子!”

“喏!”

几个裨将领命而去。

侨寄法将北方迁入的人口称为侨人。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接受侨州郡县的管理,还不用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

南豫州商户的货物自然是不用交税。

但是沿途少不了要献出一点,给像徐叔濯这样的武将。

毕竟没有他签发路引,货物可出不了关,进不了城。

当然,这个肥差,自然少不了上下打点一番。

只是他运气不好,这段时间没捞到多少油水。

船刚一进水寨,一群士兵立刻围在码头上。

从苻坚准备统一天下,发动南征开始。

徐州人心惶惶。

盱眙水寨也半年多,没有商队到访。

少了往来商队的贡献,这些人的日子相当不好过。

“你别下去,我去应付!”

看见码头上人头攒动,贾元叮嘱起霍利。

“戴好遮面巾,不要下船!”

船只在码头下了锚。

随从们收起风帆,搭好船板。

朱擘扶着贾元下了船。

看到贾元右肩挂着比脑袋还要大的铁钩。

前来盘查的众人无不屏气凝神。

“先拿来勘合、印信、路引。核验后,再行卸货。”

跑了不知多少趟的贾元,还没进寨就知道。

这守将又换人了!

往常在吴郡四姓的庇护下,只要报上姓名,籍贯。

水寨大门一开,就能直接向东,朝淮阴前进。

这种肥缺,往往是价高者得。

身后还要有某个世家充当后台。

不过,这次贾元的后台,更大一些就是。

瞥了一眼,有些颐指气使的裨将。

他用眼神示意朱擘,把令牌拿出来。

朱擘从他衣襟里摸出令牌。

一拿出来,令牌反射出的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裨将们慢慢凑近,看清了上面的图样。

“咱去禀报将军!”

一人反应过来,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余下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纳头便拜。

“末将不知,大人到此,失敬失敬!”

“可看清了?”

徐叔濯听着裨将的报告,有些不可思议。

“卑职看得仔细,属实是北府军令!”

“哎!”

徐叔濯重重地叹了口气。

算来算去,居然是最差的情况。

是谢家派来的人。

无论如何大胆,自己可不敢在谢家手里抽成。

而且,现在各地都流传着一个流言。

谢玄屯兵寿阳,谢安出镇广陵,呈掎角之势。

北府兵驻地广陵离盱眙不过三百里。

东海徐氏在南徐州也算望族,和陈郡谢氏却难以相提并论。

徐叔濯刚上任没多长时间,打点的花费,还没挣回来呢。

实在没必要在谢家这里找不痛快。

“备上几篓鲜鱼,搬几坛好酒,宰头牛。先设宴款待,再通报本家!”

裨将退出门外。

贾元和朱擘正前呼后拥地朝这里赶来。

徐叔濯远远望去,长叹一声。

“是福是祸,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