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 第146章 有条不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燃烧室内的煤炭熊熊燃烧。

锅炉内的软化水又一次被加热。

在蒸汽的推动下,活塞的往复运动,带动着飞轮。

搅拌器的桨叶缓缓转动。

“在下,演示品控之法,诸位细观!”

朱拯带着工匠开始了制砖。

黏土、砂石被抬了过来。

“原料,要先经检验,像色泽,黏度,含水率等,都要检测,并指定标准。”

朱拯似懂非懂地看着杨行秋摆弄起黏土。

“先生所言,某实不解,还请详述!”

朱拯的反应还在杨行秋预料之内。

在古代推动工业化,杨行秋要解决最大的困难不是工艺水平,而是数据量化。

人类的主观判断不能完全代替数学法则。

数据量化就是将主观判断中抽象,模糊的生产因素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从而达到分析判断的目的。

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方便和直观地监测生产因素。

目前,没有那么多种类的测量工具,杨行秋也只能暂时用目测的方法去判断。

但是,品控的理念必须让他们明白。

“平日生产,如何评判?”

“土质致密,色泽均匀,无草木杂物,以手按压便可成型,又不湿手,此为上等。”

朱拯捏起一把黏土,放在手中,展示着标准。

“练泥前,各处均匀取样,以此为宜!”

杨行秋围着原料堆,从内到外取样品检测。

朱拯观察着他的操作,暗暗记下。

“砂石,又当如何?”

“粒度均匀,细度一致,过大过小都应筛去!”

“好,也如此查验!”

朱拯算是明白杨行秋在干什么了!

往常要工匠细细核验,如此可省去不少时间。

杨行秋将手里的砂石丢回去,拍了拍手。

“原料都按此法核验。至于,各料配比,阁下自行验看。”

杨行秋没觉得朱拯会把用料比例这种商业机密告诉自己。

朱拯看着料堆,心里计算着用量。

杨行秋看着桨叶开始匀速转动。

“转速平稳,可以投料了!”

杨行秋拱手示意朱拯可以动工了。

“下料!”

随着朱拯的命令,工匠们立刻聚拢起来,挥动铁锹将黏土向搅拌器中投放。

“从周围向中心均匀投料,不要急!”

“投料中,随时查验原料,另要观察搅拌器内部,切莫大意!”

朱拯按着杨行秋的指示,走到搅拌器前,观察着里面的泥浆。

“添些水!”

工匠们按照命令一桶桶地倒入清水。

随着含水量增加,泥浆逐渐变得细腻起来。

“停!放砂石。”

砂石投入后,朱拯又转头去查验黏土的情况。

“有些干燥,内外翻动!”

工匠们又将黏土调和均匀。

朱拯查验完黏土又观察起泥浆的状态。

“填些砂石!”

朱拯逐渐掌握了品控的要领,开始指导起熟练工匠,一起参与进生产中。

“泥已备好!”

在朱拯的示意下,杨行秋让王贤关闭气阀。

随着泥浆从搅拌器中倾斜而下。

朱拯知道了杨行秋的获利百倍是个什么情况了。

练泥一百石,当用十日。

今日练泥,八百石有余,不过转眼间。

人工不增,用时缩短何止百倍。

妙!妙!

朱拯抓起一把泥浆,在手里反复揉捏。

细腻光滑,更胜往昔。

好!好!

朱拯激动得忘了手上还抓着泥浆,一把抱住杨行秋。

“先生大才!先生大才!”

手用力一摸,杨行秋的脸上立刻出现几道泥印。

“哈哈!”

工坊内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哎呀呀!”

杨行秋赶紧拿起衣袖擦脸。

“就依杨先生之法,开工!”

来不及道歉,朱拯又转身回到了生产之中。

陆梨笑了几声,又想起昨天没来得及跟牛钧说起的事。

盯着满脸泥水的杨行秋,陆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