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返回雍城的一路,并没发生什么意外事件。
而返回雍城的李言,马上便开始进行准备了。
虽然说,按照三国会盟的结果,三国在已经结盟的情况下,不会立刻向各自的目标发动进攻,但是,三国约定,明年会向各自的目标发动进攻,而今年,秦,魏,随三国,将会约束军队,不再互相进行攻伐。
而李言此时,也需要为明年的攻楚之战,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的便是粮食物资。
秦国攻楚国的选择非常有限,基本就是几条江河水路,秦国攻楚的后勤压力算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物资的调动,需要花一些时间。
而秦国攻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水军。
因为秦国进攻楚国,不管是大军的行军还是粮食物资的运输,都需要依靠水路,所以,水军将是秦国攻楚的关键。
没有水军的支撑,秦国不可能突破秦楚边境防线,同样,没有水军,秦国也无法对攻入楚国的秦军进行物资补给。
此时的水战,依然是以接舷战为主。
双方船只互相靠近,依靠跳帮作战,来占据对方船只,或者是烧掉对方船只。
秦国攻楚,水战方面,秦国水军拥有地理优势。
由于秦国水军位于上游,所以,秦国水军是顺流而下,有水流的加持,在速度上可以超过楚国水军。
但是,秦国水军有一个问题,那便是,在兵力上,秦国水军不如楚国水军人数多。
楚国由于地处南方,江河湖畔众多,识水性的人自然也多。
而识水性的人多,自然招募水军便容易一样。
所以,在诸国当中,楚国的水军人数是最多的。
尽管秦国的蜀地也有不少江河,但是,毕竟,没有楚国那么密集。
所以,秦国的水军在人数上不如楚国。
秦国常备水军兵力大约有五万人,其中,两万是常备军组建了,另外三万,则是各地招募的士兵组建的。
一般来说,两万常备军组建的水军算是秦国水军当中正儿八经的正规军。
拥有的准备是最好的,训练也是最多的,这两万水军,主要任务便是进行水战,所以,弓箭,控船,投矛,步战都可以。
而另外三万征召的军队,属于轮换制,一般在水军当中是打下手的,比如说,划船,或者是专精于一项技能,射箭或者是近战。
秦国水军五万人,拥有大型楼船和轻捷艨艟、斗舰三千余艘。
其中,秦国水军当中,真正的主力,是大型楼船。
这种战船,因为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
秦国的楼船长度一般在二十七米左右,可以容纳近百人作战。
不过,秦国的水军看起来实力不弱,可是和楚国一比,就有一些不够看了。
首先,楚国的水军规模极大,由于楚国内部遍布的江河湖泊,使的楚国的水军人数远超其他国家。
因为,对于楚国来说,想要沟通广阔的领土,走陆路基本没可能,所以,只能依靠水路。
可以说,楚国早期之所以扩张的那么快,和密集的江汉是脱不开关系的,而后期,楚国之所以扩张速度变慢,一是因为楚国的对手越来越强了。
毕竟,弱小的菜鸡已经被消灭干净了,剩下的那些,没一个是简单货色。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由于楚国境内良好的水路网络,使的楚国对于陆地运输的重视不足,道路也没有其他国家的好。
所以,楚国军队对于补给高度依赖水路。
当楚国军队脱离南方密集的水网,进入北方地区时,往往会因为失去水路,导致补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楚国北上,水路运输无法再像南方一样方便,导致楚国的扩张能力减弱。
而有大量的江河湖泊,让楚国水军的数量不多都不可能。
秦国估计,楚国水军的规模,保守在二十万左右。
而以楚国的能力,如果有需要,在短时间内,楚国还可以再征召超过十万水军参战。
这二十万楚国水军,大约有三分之一布置在楚,随边境,以防备随国和魏,郑。
另外三分之二当中的大半,大约十万水军,集中在秦楚边境,长期防备秦国。
剩下的那些水军,则分布在楚国各地,主要是在楚国更南方,处理被楚国称呼为南蛮原始部落。
所以,秦国如果想要攻入楚国,那么,首先需要面对的,便是布置在秦楚边境的十万楚国水军。
楚国水军十万人,秦国水军只有五万,人数是楚国水军的一半。
而且,秦国水军不但在兵力数量上,比不过楚国水军,在战斗力上,也比楚国水军差。
楚国境内众多的江河湖泊,保证了楚国水军数量的同时,还保证了楚国水军的训练需求。
楚国境内可以进行水战训练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着名的便是洞庭湖,巢湖,太湖,鄱阳湖,四处。
这四处不但是楚国的重要产粮区,同时也是楚国水军的基地和训练场。
尤其是洞庭湖,其是距离秦楚边境最近的地方,楚国防备秦国的十万水军,大多数时间,大部分的兵力就在洞庭湖。
而且,由于洞庭湖和长江直接相连,楚国水军随时可以进入长江和秦国水军交战。
至于秦国吗?蜀地是有几处大型湖泊,也可以用于水军训练,但是,这些湖泊和楚国的太湖,洞庭湖一比,就有一些小巫见大巫了。
面积最小的巢湖,其大小一个都顶几十个蜀地的大型湖泊。
而且,蜀地拥有的湖泊,大多处于高海拔地区,联通长江水系困难。
这让秦国水军的训练环境比楚国水军差很多。
另外,楚国水军的战船也不比秦国水军差,甚至要更好一些。
由于楚国地处长江中下游,江面开阔,水流平缓。
而秦国地处长江上游,江面狭窄,水流也更湍急。
所以,楚国的战船可以比秦国的造的更大。
像楼船,秦国造的最大的楼船只有二十七米长,而楚国造的楼船最大的,却可以达到三十五米以上。
对于此时的水战来说,战船更大,更高,便是更强的存在。
在双方战船处于同一科技水平的情况下,大就是好,大就是强,大就是获得胜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