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67章 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布政司的大人们怎么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布政司的大人们怎么拿?

在湖广、四川乃至江西,孙庆丰的遭遇只不过是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四处都在上演着惨剧。

新化知县程志看着各地的文告眉头紧皱,自打督师杨嗣昌下达就地征粮的命令后,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大部分百姓迫于生计,不得不将祖田卖掉。

那些地主也趁火打劫,趁机压低田价,使得百姓不得不以低于市价一倍的价格卖田。

这还是好点的,起码还有田可卖,那些租田的百姓就更惨了,光是新化县就有八户人家自缢……

程志对此很是不忍,可这是上头的死命令,杨督师说了,若不能完成每县的份额,今年的考成就别想了。

所谓考成,其实便是吏部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每年一次,政绩优秀者可升迁,一般者留任,次等的免职,或者调任更偏远的地方。

粮食确实是如数收了上来,想来保住自己的位子应该问题不大,可是上头竟然要求将这些粮食的三成,卖给粮商换成金条。

程志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他却有些于心不忍,毕竟那些粮食可都是老百姓的救命粮。

倘若卖给粮商,粮商必定趁着百姓家中无粮,趁机哄抬粮价,迫使老百姓卖儿卖女去买高价粮。

可是,那些粮食本就是他们种出来的呀!

程志虽然在乎自己的官位,却也觉得这么做有点丧尽天良,因此他一直拖着,并未执行上头的这个命令。

“知县大人,侯知府亲自来找您了,已经到前堂了,大人赶快去迎接吧!”县衙主簿焦急的过来传话。

程志闻言叹了口气,他似乎知道侯知府的来意。

待到了县衙大厅,吃的滚圆的侯知府笑意盈盈的起身道:

“程县令,怎么着?还非得让本知府亲自来寻你?”

侯知府可以算是开门见山了,其他几个县的县令早就办好了此事,唯独这新化知县程志故意拖延。

“侯大人,哪儿的话,实在是这阵子太忙了,下官一直在外头督促征粮之事。”程志解释道。

“那现在总归是忙完了吧?莫怪本知府没提醒你,新化县乃是上等县。

盯着这位子的人,可着实不少呢!”侯知府笑眯眯的提醒着。

程志微沉吟了足足两息后才道:

“下官会尽快办,三日之内必定办妥。”

侯知府见程志终于答应,这才满意的道:

“卖粮的金条,你留下一成,剩下的交给本官来办。”

程志蹙着眉头,似乎是在挣扎,最终站起身来道:

“知府大人,下官的那份儿就算了。”

只要考成没问题,程志并不想挣这份儿百姓的血汗钱。

侯知府闻言看了看程志,皱了皱眉头。

“坐,坐下。”

程志不知何意,只得重又坐回了座位。

侯知府喝了一口茶水,脸上再度露出市侩的笑意来:

“程知县,咱可不能老没长进呀,要学会和光同尘,得有大局观。

你不拿,我怎么拿?

我不拿?布政司的诸位大人怎么拿?

布政司的诸位大人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啊?”

侯知府颇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意思在里头,他十分不认可程志的作风,但却很欣赏他。

侯知府刚考中进士当第一任县令时,也是如程志这般,想做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可却在县令这差事上一坐就是八年。

直到有一天,他悟了。

在一个充斥着恶臭腐败的地方,清廉,是有罪的。

所以他升迁了,从侯知县,变成了侯知府。

见程志沉默,但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侯知府这才放心。

“记住,三成粮食全部换成金条,要越快越好。”

……

湖广,荆都。

军营的中军大帐内,摆着一大桌子丰盛的菜肴,那是湖广布政司的左布政使陈广亲自派来的大厨做的,据说曾经还做过万历朝的御厨。

桌子上只坐了督师杨嗣昌一人,他手里拿着各地传来的军情,对面前的美味佳肴毫无兴致。

与流寇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均州一战,十一万军队将李自成的六万大军杀的大败,如今李自成已经锐气全无。

只消将其聚而歼之,便可大功告成,剩下的便只有张献忠的那四万人了。

此事由三省总督熊文灿处理,熊文灿本就是得了杨嗣昌的举荐才得以被重用,他能有如今的高位,也皆是杨嗣昌在天子面前美言。

在杨嗣昌看来,熊文灿不仅从政能力卓着,治军能力也出类拔萃,最关键的是与他合得来。

杨嗣昌和熊文灿本就经常被东林党人攻讦,二人也总是能互相支持,才在大明的官场中站稳脚跟。

只是对于流寇的处理,杨嗣昌与熊文灿的想法很不一样。

在杨嗣昌看来,流寇既是造反,就唯有剿灭一途,否则无以正视听。

一直以来,杨嗣昌都是坚定的流寇主战派。

可熊文灿却似乎更偏向于招抚,他认为流寇大多也都是为了生计,只要给予他们土地,便可免于战火。

为此熊文灿手里握着八万大军,将固守谷城的张献忠部包围,但却围而不攻。

据说张献忠已经答应了接受朝廷招抚,只是双方还在谈一些细节。

杨嗣昌虽然对熊文灿的招抚不是很同意,但却并没有过分呵责,主要原因是张献忠的马军太快了。

除非能一次性将张献忠部全部消灭在谷城,否则一旦让这厮突围出去,想再围堵住,可就不容易了。

张献忠的精锐马军虽然只有四五千,但却达到了恐怖的一人三马,论长途奔袭,以步兵为主的官军根本追不上。

张献忠甚至还作了一首打油诗,讽刺官军的诸多将领:

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

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足见其嚣张。

杨嗣昌当然想杀了张献忠,他想杀了所有敢于羞辱他的人。

可如今兵力虽多,只围堵李自成已经捉襟见肘,他不能强行让熊文灿打没有把握的歼灭战。

招抚就招抚吧,杀死拥有大军的张献忠难,可若是这厮接受了招抚,当了大明的官儿,杨嗣昌就有一百种方法可以置其于死地。

“督师大人,勋阳府、襄阳府、夔州府加征的粮食已经运抵军营,其他地方由于路途稍远,估计还要几日。”军需官走到帐前下跪道。

“送过来多少?”杨嗣昌捏着筷子夹起了一根鸡舌道。

“共计四十六万石。”那军需官赶紧回道。

“给曹变蛟送去六万石,叫他对右路严防死守,万不可使李闯逃至江西,告诉曹将军,十日后欲决战他为前锋。”

一旁的书记赶紧拿笔墨写作军令,小心翼翼的拿出杨嗣昌的印信盖上了戳,交给了军需官。

曹变蛟手底下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却都是能打硬仗的边军,曹变蛟本人也勇力非常,每有战事都冲锋在前,算是围剿流寇的诸多部队里最能打的。

杨嗣昌倒是不担心曹变蛟不尽心,曹变蛟与他一样,也与流寇有着解不开的仇恨,他的叔叔前总兵曹文诏便因流寇而死。

“给左良玉军送去十万石,告诉他,此番作战,有功者,本督师必赏之,敢不尽责者,本督师,必诛之!”

对于这左良玉,杨嗣昌倒是真有点头疼,这左良玉简直就是个兵痞,大多数时候只愿打顺风仗。

自打被张献忠接连击败了两次后,左良玉担心因为兵力大损而被朝廷忽视,便开始谨慎的保留实力了。

对于这等人,杨嗣昌是不大喜欢的,可左良玉手里有四五万人,这些兵都只听左良玉一个人的。

可这次剿灭流寇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他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尽力。

为了这次决战,提前一个月,杨嗣昌便命令湖广、四川、江西三行省的布政司开始征粮。

他知道加征可能造成的后果,可一想到这是消灭流寇最好的机会。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了好几年,流寇终于被围堵在了湖广。

怎能因为缺少粮草而错失良机呢?只能暂时再苦一苦百姓了。

只要消灭了流寇,他便能上奏天子,将这三省免上一年田赋,全作为对他们的补偿。

只要消灭了流寇,他不仅可以为父亲报仇,也可以为自己一雪前耻。

还可让朝廷、包括天子在内的所有人看到,如张世康那等只会耍嘴皮子的人是没有用的。

只有他杨嗣昌,才有能力击败强敌,才是大明中兴的希望。

只要消灭了流寇,即使是东林党人,也不敢再轻易给他使绊子。

只要消灭了流寇,天子必定再次对他言听计从,而他也必然能因此千古留名。

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前提,只要消灭了流寇。

一切的代价,就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