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下了火石雨至今,未曾下过一滴雨,空气闷热难耐,土地无法种出庄稼。

不在海边的人能存活下来已属不易,即便他们去到海边,若不懂得制取淡水之法,也是徒劳。”

叶辰说道。

叶子勇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讲道:

“辰儿,这局势远比咱们想象的更为艰难。

那永安王如今为求生存,手段愈发狠绝,咱们须得谨慎应对。

要知道,咱们叶家真正的对头,乃是大黎国皇帝。

即便除掉永安王,还有那狗皇帝,而且还得防着他们联手。”

“他们联手的可能性不大,皇帝手头如今的兵马不足二十万。

在下火石雨之前,国库的粮仓不知缘何突然空空如也。

所以后来皇帝没了粮草,根本养不起众多兵马,许多人便自行拥兵。

现今这世道,谁有兵马,便听谁的。”

“永安王拥兵如此之多,自然不可能听命于皇帝。

之所以他们未去攻打京城,是因现在的京城就像是一座死城。

既无粮食又无水,谁去抢占都毫无用处。

故而在一个多月前,他们便不再继续交战,而是到处寻觅食物与水源。”

叶子安将后来打听到的消息道出。

“现在想那么多,想那么远都没用,想解决眼前的问题。

爹,永安王这次带了多少兵马来?”

叶辰现在也不想去攻打其他的队伍,现在攻打下来没有用,反而对他来说还是累赘。

地里种不出粮食,到处都没水没食物,他的队伍里总不能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所以现在先想办法解决了这个永安王再说,他有30万的兵马,将来对自己也是个威胁。

“来了应该有20多万,不过他们的骑兵应该只有一万多,估计是没有水养那么多战马!”

叶子安说道。

“爹,二叔,你们觉得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战术,才能打败他20多万兵马?”

叶辰想听听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毕竟他们两个打了几十年的仗是有经验的。

叶子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正面硬拼绝非上策。

他们人数众多,我们若是直接交锋,即便能胜,也是惨胜。”

永安王的那些人,都已经是到了生活绝境的地步,个个都是不要命的打法。

跟他们硬拼,自己这边有点吃亏。

叶辰听父亲说的,他也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准备继续听。

“我们现在唯一的就是,可以利用这里的地形优势。

咱们这一带山谷众多,若是能诱敌深入,设下埋伏,定能给他们沉重一击。”

叶子安想了想,继续说道。

叶子勇接着说道:“大哥说得有理,不过咱们还得派出一支精兵,绕到敌军后方,断其退路,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叶辰听着他们的建议,微微点头,也说道:“此计甚好!

而且我们还可以放出假消息,说我们这边粮草充足,淡水丰富,引得他们心急前来抢夺。

上次他们没有抢到叶飞太多东西,现在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来抢的。”

叶子勇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这叫请君入瓮吧。”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决定由叶子勇带领一队2万人马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山谷。

而叶辰则率领5万主力部队,在山谷中设伏。

叶子安带着15万人马绕到后方,阻断它们逃跑的路。

开始叶子安和叶子勇两个人都不答应。

因为叶辰带的兵马太少,而且他又是主攻的部队,人太少了容易吃亏。

“爹,二叔,这是金丝软甲,还有这个帽子。

你们两个穿上后不准再脱,特别是战斗的时候,一定要戴着帽子。

如果你们不知道它的好处,那你们现在就用刀试试,看能不能把它砍得烂。”

叶辰拿了两套最先进的防弹衣给他们,还有帽子,这样就不怕他们两个受伤了。

“好吧。”

叶子安和叶子勇兄弟两个看叶辰这样,他们也没什么好说了,只能按照叶辰吩咐的去做。

商量好这些后,叶辰就去休息了,赶了这么久的路,确实累。

休息好后,就开始要准备接下来的一场硬仗了。

虽然叶辰准备这一次用无人机炸弹,但打仗的事情瞬息万变,没有到真正结束的时候,后果是什么样的谁也无法预料!

毕竟他们的对手,能活到现在也都不是吃素的了。

叶子安召集了几位亲信,让他们把叶家军有粮食和水的消息,想办法传播出去。

现在到处都有灾民找吃的和水,所以消息传播的很快,没多久就传到了永安王的军中。

那些已经被缺水缺粮折磨得近乎绝望的士兵们,听闻这个消息后,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和贪婪的光芒。

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永安王,还催促着尽快向叶家的领地进发。

永安王听到消息后,马上就开始做准备。

他们前不久才刚刚从那里去抢过食物和水,只是死伤了不少人。

但现在人的性命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只有食物和水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吃的,随便在哪里都能招得到兵马。

只是这一次他准备得,要比上一次的士兵更多。

以前他没跟叶家军打过仗,但上一次的那一战。

他才知道,叶家军以前为什么有那么凶猛的威名了!

而此时的叶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等待着敌人自投罗网。

几天后叶子安终于接到了消息,知道永安王带着将近40万人,朝他们这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