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星空乌托邦 > 第412章 人类真正的太空旅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2章 人类真正的太空旅游

6天以后,一个土黄色的星球出现在宇航员的视野中。‘星空号宇宙飞船’开始减速,整个减速的过程需要3个小时左右。然后开始进入火星轨道开始飞行。

在距离火星200-300公里的大气层边缘,宇宙飞船先是花费了2个小时对火星绕行一周并记录了相关科学数据后,继续降低速度进入了大气层,并在继续低空绕行火星三圈之后,进入了预定的降落地点上空。

在降落到距离火星表面2万余米的位置后,头朝下的一定角度平飞状态的飞船速度已经降低到1000公里\/小时的时候,飞船的空中姿态开始调整,逐渐恢复为垂直起飞的状态。

坐在位置上的宇航员们都在看着前方,头顶上悬挂的大型屏幕正在播放登陆镜头。随着飞船下降的高度来到了数千米,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黑色建筑群的大型基地,甚至还有一个类似于垂直起降飞行器使用的大型机场。

“哇!太壮观了!这就是少洛先生所说的火星基地!”当土黄色表面的火星表面出现了火星基地图像的时候,宇宙飞船中和观看直播的数十亿观众们震撼地大声喊叫了出来。

以光速传播的微波通讯信号从2亿公里之外,抵达地球大约需要10几分钟的时间,会有一些直播延时。

火星基地建设在靠近火星北部常年在零度以下的位置,这里有着大量以固体冰存在的水,这些巨量的冰资源是火星基地存在的最重要条件。冰可通过电解状态产生氧气和氢气,氧气和水则是人类存在的重要前提。

当宇宙飞船的三个支撑脚稳稳地降落在基地的时候,一队十人左右的“裁决者”建设者们来到飞行器这里进行迎接。

此时是火星的时间大约下午4点多钟,这里的实时温度约为零下20度左右。火星的尺寸和地球相仿,自转一周(一天)的时间约为24.6个小时,也与地球相近。火星上一年(围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约为687天,几乎相当于地球的两倍。

火星的大气密度还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这里必须需要宇航服内自备的呼吸系统来支持。简单地来说火星和月球有所不同,火星在白天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都是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这也就是说,在这里并不需要时时刻刻穿戴一个笨重的宇航服,只需要准备一套可靠的呼吸系统就可以在火星上活动。而火星上约为地球0.4倍的重力值,也很容易适应。

在接受到外部环境安全的提示后,郑华英第一个从伸缩舷梯上身穿宇航服走下了宇宙飞船,这也是少洛特别安排的一幕。作为整个首飞航天员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性队员,被推向前台的郑华英将会对整个女性群体的宇宙探索,激起强大的推动力。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竟然成了这个时刻的主角。我想火星旅游开启了人类伟大宇宙探险的伟大篇章,而我将会秉承少洛先生和乌托邦社会的理想,将人类文明传及到浩瀚的星空。”

14岁的郑华英,对着直播的镜头说道,通过透明的面罩可以看到她那笑盈盈的快乐表情。

飞行器降落的基地后面,已经竖立着一个高度约为30米的旗杆,顶部的星空国硬质金属丝国旗,在宣示着星空国对这个区域和基地的主权。

“敬礼,欢迎来到火星!”‘裁决者’机器人队长带着队员向着已经集合完毕的300名宇航员,双脚并拢大声喊道。

“敬礼,同志们辛苦了!”樊晓舰长双脚并拢,大声敬礼喊道。

他身后的宇航员们也是对着‘裁决者’们集体敬礼。樊晓来到这里之后,将会成为火星基地的指挥官,并将带领大家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众人在‘裁决者’的带领下,先进入了一个特殊隔离的空间,这个特殊隔离空间是火星空间和生活区之间的通道。

等300名宇航员进入隔离空间后,隔离空间和火星空间完全断开。隔离空间此时被充入了大量模仿地球成分的空气,并且和生活区空气和气压一致。

然后这个隔离区和生活区的通道打开,队员们从这里进入了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人类生活区里面。

生活区的外部是一个由一块块透明保温玻璃组装的顶棚,阳光甚至可以直射进来。外墙则是由先进的保温材料建设而成,能够确保生活区内部和火星环境之间达到一个比较小的热交换损耗。

在靠近火星两极地区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火星地表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

火星人类生活区完全模拟地球的生活环境。温度被控制在20度左右,而大气中的成分也是模拟地球的氧气密度,不过根据火星上空气二氧化碳占据95%的成分,做出了调整。

二氧化碳的含量被降低到了1%以下,而将氮气的浓度从5%左右提升到了78%左右,氧气含量则调整到了21%。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即便是氧气的含量比较高,当二氧化碳远远超过空气正常含量值的时候,人类将会出现血液酸中毒的情况。

现在的生活区空气的成分,基本和地球一致。

整个生活区的内部,已经分为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区域。宇航员们首先来到的区域是住宿区,这里修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1万平米、能够容纳2000人同时住宿的四层宿舍楼,而一楼则是设置的大型餐厅。

里面现在有一些机器人在里面忙碌。大家回到各自分配的房间,脱掉宇航服并且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来到一楼餐厅就餐。

已经一周没有吃正经饭的航天员们,开心地端着餐盘在选择着自己喜欢的食物。晚餐竟然高达几十个品种,肉类、禽蛋、蔬菜应有尽有,而且包括西红柿汁、黄瓜汁、西瓜汁等瓜果汁提供。

更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所吃的米饭和面食产品,味道比地球上的感觉更好吃。

这些米面食品,正是火星基地使用电能和生物能催化的“人造粮食生成机”,这个重约3吨的机器在每天能够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特定的模拟环境中生产出500公斤人造粮食。

这些粮食里面增加了一些特殊的营养元素和必要的添加剂,并被做成了小麦面粉或者大米的状态,味道和营养比起天然植物食品更好。

“真没想到,火星基地竟然完全能提供和地球一样的食品供应!”队员们纷纷感叹起来。

基地所有的食品都是火星上出产的,在合适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这些产品的供应量足以满足上千人每天的供给。

居住区里除了种植植物之外,还养了一定数量的鸡鸭猪羊牛等产品,只不过因为饲养周期太短的问题,还没有达到一个合适的循环供应。

面积为12万平米的人类居住区里,动物和植物的养殖种植区都占5万平米左右,因为有20米的层高,所以很多动植物区域都是数层的设施配置,和魔都市星空乌托邦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很类似。

等到产量到一个稳定的数值时,足以满足3000人以上地球人类正常的食品要求。到时候满足火星旅游的要求很简单,甚至还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具有保障功能的太空基地。

樊晓和郑华英等300名首批火星探险的队员预计将会在这里停留3个月,在熟悉运营这座火星基地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其中,人类在火星生存环境的测试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另外,关于寒带植物在火星上生长环境的测试也将变成重要科研的项目。火星上赤道地区的温度最高可以达30度,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度左右。

火星基地外部的温度区间在0度到零下60度左右。这种环境只要有水源和阳光的照射,一些高寒植物有可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彻底在火星上生长下来。

火星上尽管空气的压力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但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达到了大气含量的95%,而地球上二氧化碳占大气含量仅为万分之四。从这个数据上分析,同样单位体积内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地球的20-30倍之多,植物有着光合作用的充足原料。

自从5月份开始火星基地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特种玻璃生产线,也同样能够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设备;一个水泥基建工厂,兼人工肥料制造工厂(用于局部改造火星土壤环境);

一个金属冶炼厂(冶炼钢铁、铝和镁等火星矿石含量较高的金属,用于火星基地和未来产业的扩建和生产必须的工业设备,并且已经可以生产各类电机系统);一个容量为600万千瓦的大型储能中心(1万个电池1号A型组成);

一个化学合成研究所。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所产生的大量氢气,以及空气中其他的特殊气体成分,在特殊条件下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后,提取橡胶、油脂类、pVc塑料、化纤类、碳纤维等各种基础产品,为火星基地的工业设施和生活必需品提供保证。

比如火星上已经能够生产诸如高性能轮胎、传送皮带、密封垫圈、服装材料、液压油润滑油等必需工业原料。

在火星资源并不稀缺的前提下,这些工厂的产量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十倍以上数量级的增加。在远期的目标展示中,以火星基地为中心,星空国已经具备在2-3年中,建成能够容纳10万人级别人类生活的火星城市。

火星靠近两极的地区有着大量的固体冰,在用水方面有着足够的保证。当然对于诸如人类居住区来说,全封闭的大型空间中实现了绿色循环之后,甚至水资源的消耗都是有限的。

可以说,即便是火星在目前得不到人类母星地球的支援下,火星基地已经具备了成为独立运行人类大型居住区的资格。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火星基地上的生活和工作景象将会在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时对地球进行直播。特别是郑华英这个探险团队的指定直播官,已经成了地球上的超级网红之一,被几十亿地球网民称之为“火星少女”。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2023年元旦。

在星空国的支持下,全球在2023年一共有2万多个大小乌托邦社区投入运营,入住的居民超过了1亿人。当然这些社区基本上都是居住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中小型社区,从基建规模和运营条件上更容易满足要求。

而那些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甚至达到十万人以上级别的乌托邦社区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建设准备过程。

星空国为此配置了20万多名‘裁决者’机器人提供给乌托邦社区使用。这些经过重新优化后的机器人,除了能执行社会服务和安全工作之外,还具有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职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星空乌托邦社区的居民生病以后,普通的病症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里由这些‘裁决者’机器人所诊断治疗。而乌托邦社区中的学生教育,至少可以实现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脑机工程知识灌输。中学毕业后,将直接可以申请至星空大学就读。

因为区域规模的问题,星空大学只在规划人口超过10万人的乌托邦超大型社区存在。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乌托邦社区居民来说,他们读完中学后可以就近加入星空大学就读,并后在毕业后接受星空大学的对应脑机工程。

2023年1月1日,少洛发表了面对全球乌托邦会员们的新年祝词:

“同志们,新年快乐!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全球的183个国家中,一共有个乌托邦社区投入了运营,覆盖人口达到了1亿2千万人,为人类在更多区域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做出了突出的示范作用。

在这一年,我们推出了全新一代的‘裁决者’社会服务机器人,推出了全新的纯电大型飞行器,推出了‘梦想家’娱乐系统,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载人星际飞行,并登陆了月球和火星等人类从未踏足过的世界。

在2023年,我们将正式开启以火星旅游为代表的星际旅游行动,这预示着人类文明走向浩瀚宇宙的开始。

面对已经到来的2023年,希望全球的60亿乌托邦会员们一起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建设覆盖5亿人口乌托邦社区的伟大目标。我们坚信,实现乌托邦伟大梦想的时刻将会很快到来!”

少洛这段发布在多个平台之上的新年祝词,仅仅在“星空乌托邦”平台上的点赞量就超过了20亿,这是一个网络时代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

1月16日周末,郑一虎和太太,以及郑华健、郑华刚、郑华强、郑华燕等人都在家里一起吃饭。客厅里的大屏幕上,正放着火星直播的画面,这是全家最近每天都要观看的一个节目。

“华英出来了!”当火星直播官‘火星少女’郑华英在屏幕上露出可爱的面孔时,客厅里全家人都“啪啪”地鼓起掌来,眼睛盯住了屏幕。

“屏幕面前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火星少女’郑华英。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项人类火星工程的奇迹。

大家看我的身后,这是一片面积达到1万平米的小树林,我们在10月份从地球上带来的1000余株白桦树苗,和白松树苗就种植在这里。经过近3个月的科学种植和试验,这批树苗已经全部存活并开始生长。

在这里,每一棵树木我们都有着单独的灌溉系统提供水分供给。不过最近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个区域的火星土壤中,同样有着不少的水分能够保证这些植物的存活。而这里除了温度和西伯利亚类似之外,每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甚至是地球的30倍。

据我们这段时间的观察表明,白桦和白松两种植物的生长速度甚至比地球快了5倍之多。星空国的工作人员仍在这里,尝试着其他植物的生存和改进工作。这里的环境将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也许这里将成为人类未来的另一个大型居住地.......”

郑华英身穿一件白色的宇航服,正站在零下30度的环境里给观众们直播。因为火星的大气压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有压力控制系统的宇航服在火星表面仍是必须,可是植物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种植试验成功。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中,郑华英的直播就是一系列完美的火星知识科普课。让几十亿的地球居民详细地了解到了火星的环境、资源,人类火星基地的各种生活、生产等高科技设施,一步步地诱惑着地球人族遨游太空的追求。

“华英快回来了,2天之后我们的另外一架宇宙飞船将要携带300名游客出发前往火星。而华英将会在这批游客到达之后返回,正好跟得上一起过春节。”

郑一虎嘿嘿地笑了,这个小女儿是最受一家人疼爱的宝贝。

“爸爸,我春节不在家你就无所谓了!”郑一虎的儿子郑华强故意气鼓鼓地说道,他今年已经23岁了,正是第二艘宇宙飞船的舰长,他将接替樊晓在火星上工作3个月,担任火星基地的负责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郑一虎白他了一眼说道,惹得全家人笑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