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这就是印度 > 第197章 外资在印度为什么频繁跑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外资在印度为什么频繁跑路

印度被称为“外企坟场”,印度对外资态度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不友好”。很多外企带着满满的憧憬来到印度,最后都灰溜溜地跑了。2014年,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退出印度市场。2017年,汽车品牌雪佛兰撤出印度。2022年,中国手机品牌荣耀撤出印度,同年退出的还有全球着名连锁超市沃尔玛和在印度运营了20年的福特公司。从印度撤出的外国公司数不胜数,据统计,过去7年时间里,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业务,各行各业都忙着跑路,预计到2025年到2026年左右将会迎来大规模的撤资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外企在印度待不长?

当外资企业真正深入印度市场后,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印度政府政策的多变性和执行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了外资企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从税收政策的频繁调整到外资准入门槛的悄然提高,再到各种监管措施的突然加码,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扭曲利用,成为了对外资企业进行盘剥的工具。美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印度投资的美国企业中,超过60%表示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政策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是主要问题。

一、政策不稳定性且频繁调整

1?、外资准入政策频繁变动?

印度政府在外资政策上经常进行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外资企业在规划长期投资时面临风险。例如,对某些行业的突然加税、对外国投资的限制以及不断变化的劳动法规等,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预期。

印度的政策变化速度,那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今天说要鼓励外资,明天就可能出台限制政策。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外企感到心惊胆战,不敢做长远规划,一定影响了投资信心。

2?、限制性规定?

印度政府针对特定国家(包括中国)出台了专门的限制性规定,如pN3文件,要求来自这些国家的投资必须通过政府路径进行,并需取得印度政府部门的事前审批同意。这增加了外资进入印度的难度和时间成本。2024年8月初,印度政府对外宣布计划强制收购外资企业在印度的51%股权,事情发生后引发了外资企业的强烈反应。不久后VIVo就宣布转移了约600亿人民币资产以回应印度的这一政策。

截至2024年9月,已有2800多家外资企业选择撤离印度,这些企业有日本和德国的汽车企业,也有美国的消费品公司。这些企业涵盖多个产业领域,包括能源领域的凯恩能源、电信通讯领域的和记电讯国际、制药行业第一三共,日用化工巨头汉高,制造业的福特、通用汽车和哈雷-戴维森摩托,建筑行业的瑞士豪瑞、拉法基水泥,银行业(消费业务)的花旗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零售巨头麦德龙等。莫迪遭遇重大挫折,美资企业在印几乎“全军覆灭”,就连美国也对印度这片土地望而却步。

二、监管环境严格

1?、复杂的审批流程?

从2022年以来,印度政府就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格外关注,并且收紧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监管制度。对于需要通过政府路径进行的投资,审批流程可能繁琐且耗时,影响审批时间的要素包括外商投资所在行业是否敏感、是否为战略或财务投资、股权规模等。

2?、税务政策是大坑

印度的税收政策,简直是"魔鬼"级别的!印度的税收政策简直就是一个"大坑"。他们不仅税率高,而且还喜欢搞"追溯征税"。啥意思?就是今天定了个新规矩,然后说从五年前就开始算。这不是坑人吗?很多外企一算账,发现自己欠了一大笔税,而且还得加上罚款。

即便印度政府为吸引外资企业选择推出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政策,但在外资企业已经撤离后,印度政府也不打算改变税收的政策。

三、市场和文化差异

1?、劳动力虽廉价但素质低

很多外企进军印度,无非就是看中两点,第一就是用人成本低,第二,就是市场潜力大,毕竟没有一家公司能拒绝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市场。但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外企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原来是大部分文盲的员工,连最起码的流水线组装都做不明白。

就比如富士康,作为苹果手机的代工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印度设立了组装工厂。组装这类工作基本上和学历没有任何关系,但架不住印度有1.5亿的文盲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又何谈熟练组装呢?更让郭台铭崩溃的是,在印度生产组装的苹果手机竟然出现大肠杆菌超标的问题,实在是不知道这些手机在印度人的手里经历了什么。

2?、市场竞争环境?

印度市场的竞争环境可能较为激烈,本土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态度复杂,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甚至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印度企业或个人利用外资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困境,通过恶意诉讼、舆论造势等手段,迫使外资企业低价出售资产或整个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政府的监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与本地势力形成某种默契,共同对外资企业进行打压。而且在印度的商业环境中,有不少企业甚至连最基本的商业合约都没有,一言不合就会破坏商业信誉。

3、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印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以说是相当"佛系"。很多外企的技术和品牌在印度被肆意盗用和仿冒,但是维权却困难重重。这不是在打击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吗?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研发了一个新产品,结果转眼就被别人山寨了,而且还告不赢他们。你说气不气?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印度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市场,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对外企的运营效率和市场拓展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印度的基础设施是一言难尽,例如:电力供应不稳定,动不动就停电;道路坑坑洼洼,货物运输效率低下;网络时好时坏,办公效率大打折扣。这些问题加在一起,简直就是在给企业"增加成本"。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对外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外国企业在生产成本和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印度市场的兴趣和投资意愿。这种不利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得外国企业在选择投资目标时更加谨慎,避免了在印度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024年,莫迪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坦承,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是阻碍外资进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承诺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电力、交通等领域。但这需要大量资金,而印度目前的财政状况并不理想。

五、印度复杂的法律制度让外企感到头疼

1、印度法律严苛

印度的法律制度以其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和选择性执法而闻名。例如,印度《公司法》包含近30章500条,每一条后面都可能跟着罚金、监禁等后果。然而,执法部门通常不会主动通知企业更正其不合规行为,一旦被发现违规,罚金会从违规第一日起开始计算。

尽管印度在努力完善法律制度,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如法律执行效率不高、司法程序繁琐等,这增加了外资企业在印度的法律风险。

2、印度劳动法蛮横

印度的劳动法规非常不讲道理,即使印度的员工全责,解雇员工也是难如登天。就算员工表现再差,你想开除他?门儿都没有!工会势力强大,动不动就罢工。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规定,比如有些邦规定公司必须雇佣当地人。这不是把外企往死里整吗?这就像你开了个饭店,厨师不能换,服务员随时罢工,还得必须雇佣当地人。生意还怎么做?

六、频繁的调查和处罚?让外企望而却步

莫迪政府于2014年推出的“印度制造”计划,旨在打造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这一计划备受期待,莫迪也在当时高调宣称将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国企业,并为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为了吸引这些外资,莫迪政府也是相当的努力,先是开出各种优惠补贴福利,还有减免税收等,将还在外面徘徊的外资企业骗进来。

然而,现实却逐渐揭示了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外企一进入印度,之前莫迪政府承诺的各种福利补贴也被他用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强行罚款,外企发现,在印度办厂,最后都是得不偿失,不仅建的厂被占,还被罚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

许多外企在印度遭遇过各种调查和处罚。2008年,印度罚了微软70亿卢比,理由是微软没交够税。2013年,又从诺基亚手里抢走2.56亿美元,这次给的理由是诺基亚违反公平竞争。不久后,印度公开宣称Ibm垄断经营,重罚了Ibm 8.6亿美元。同样是2013年, 印度还罚了宝马1亿美元,理由是违反进口法。紧接着2014年,印度又以“莫须有”的罪名,罚了韩国三星2亿美元。2021年,印度的大棒又敲打到沃尔玛的头上,来到印度投资的沃尔玛,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因违反投资法的名义被印度罚了13.5亿美元。2022年,在韩国呼风唤雨的三星,被印度冠以逃税的名义,罚了2.12亿美元。紧接着,亚马逊和谷歌又分别被重罚1.72亿美元和2.7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在一周时间里就被罚了2次。2022年,中国企业同样在印度损失惨重,小米、oppo、vivo先后被罚。印度指控小米涉及洗钱,直接冻结小米48亿存款;对oppo罚款5.5亿美元,给的理由是逃税;又指控vivo避税,罚了18.9亿人民币。

还有很多的其他外企也未能幸免,被各种刁难和折磨。这些调查和处罚不仅让外企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导致其在印度的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吓得这些外企只能跑路。

七、政治和经济因素

?1、政治稳定性?

印度的政治稳定性对外资投资有一定影响。政治动荡可能导致政策变化频繁,增加外资企业的不确定性。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和执行力度不足?也让外企感到不安。尽管印度政府曾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来吸引外资,但实际操作中,外企往往发现这些政策难以落实,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被用于打击竞争对手或进行政治打压。

2?、经济保护主义?

印度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保护主义倾向,可能通过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来保护本土企业。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外资企业对印度市场的信心下降。同时,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和要求也让本土企业感到受到了歧视,从而出现本土企业对外资企业的反感情绪。

3、官僚腐败办事效率低

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低得惊人!在印度办事,那真是考验人的耐心。各种手续繁琐,审批流程漫长,而且还经常遇到"吃回扣"的情况。很多外企反映,在印度投资一个项目,光是办手续就能耗掉大半年时间。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吗?

同时,在印度的商业环境中,“吃拿卡要”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日常经营中的各类审批、检查,还是项目推进中的关键环节,外资企业往往需要面对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乃至地方势力的种种刁难和索贿。这些非正式的“交易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许多企业为了能够在印度立足,不得不选择妥协,支付这些本不应存在的费用,而这一切,都为企业日后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印度对外资的态度并非完全不友好,但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从苛刻的税收政策到糟糕的基础设施,从繁琐的官僚主义到朝令夕改的政策,这些都是让外企望而却步的"拦路虎"。虽然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这些问题不解决,外企还是在印度待不长的。而一旦这些外资企业都撤资了,那么印度的Gdp总值也将被削减,并将会对印度整体经济造成影响。而印度的工业制造也没有外资企业先进,没有外资企业又无法引进先进技术,那么印度的未来只能在低端生产和手工业水平徘徊。

印度制造业被外资抛弃已成既定事实。印度需要的是深刻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重新在世界制造业大舞台上拥有一定话语权。否则,被抛弃的命运将会继续延续。印度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拥有完善的法律框架,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条件,大力改善商业环境,才能让外资企业对印度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信心,从而让外资企业在印度投资拥有一个更清晰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