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什么赵梅梅会觉得自家大姐嫁过去的日子比在家过得好呢?是因为大姐结婚半个月后,回来的时候,人显得精神多了,也养的胖了一些。

那个时候,赵梅梅还为自己大姐高兴,觉得大姐马上就要过上好日子了,再也不用受苦了。

大姐自己心情也很好,她告诉赵梅梅,虽然现在自己嫁的那户人家对自己还不错的原因,是指望自己能够生个男孩,给他们家传宗接代。

前面那个,连生了三个女孩,是在生第四个的时候难产去世的。

但是大姐现在心态好得很,这样的日子也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了。

都不用她婆婆催,大姐自己对生个男孩的事情就很积极。

令赵梅梅惊讶的是,自己爹妈也没有在做妖蛾子,反而一改之前的刻薄嘴脸,对大姐开始嘘寒问暖起来,每次大姐回家,爹娘居然还会给大姐带些东西。

那段时间,是家里过得最平静的时候,大姐常说,她做梦都没想到现在爹娘会对她这么好,每次回来,东西也是越带越多。

带着两家人的期望,大姐终于怀孕了,在新婚第一年的年底,给自己的夫家生了一个男孩。

这下子大姐在婆家就更有地位了。

娘还主动跑到大姐家里,帮她坐月子,还给大姐带了一只老母鸡。

大姐感动的不行,母女两个也不知道说了一些什么,大姐就改了口风。

以前大姐都是想着离这个家里远远的,当初愿意结婚,也是想着这一点。

现在不是这样了,三天两头的就带着许多东西回家,大哥结婚的时候,大姐还拿了一百块钱过来!

赵梅梅看着大姐夫一家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有心想要劝劝大姐,还是顾好自己的家比较好。

但是大姐的那番话,赵梅梅至今还能一字不落的想起来,她不赞同的看着自己,一脸困惑地说:“小妹,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我们才是一家人,婆家都是把我们当外人的,要不是我给他家生了个男孩,现在哪有我说话的地方。咱家的弟弟们,也是我们的依靠啊,要是在婆家受欺负了,就只能指着他们帮咱们撑腰了!”

“可是大姐,你忘了之前你过得日子了吗?”赵梅梅忍不住反问。

这个家里,她和大姐都是不受重视的,大姐看她年纪小,还会经常分一些自己的食物给她吃,赵梅梅想让大姐清醒一点,过好自己的日子,离这个家越远越好。

“梅梅,别说以前那些事儿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家里条件不好,爹娘也是没办法,我是大姐,受点苦也没什么,他们是男孩子,吃得多点也是应该的,重要的是咱们一家人都要好好的才行。

你看现在,我结婚了,家里条件也稍微好些了,娘她不是对我挺好的吗。我坐月子的时候,还带了只老母鸡给我呢。

家里小弟的年纪还小,你平时也多帮娘干点活,这么大了,也要懂事些。”说着还想要摸摸赵梅梅的头。

赵梅梅躲开了,一脸震惊的看着她,像是从未认识这个人一样。她不知道大姐为什么变成这样,明明结婚之前大姐不是这样说得。

后面的一年,大姐还是这样,跟大姐夫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了,甚至还动了手。

可是大姐口中对她好的爹娘只会让她忍,为了孩子忍,为了家庭忍,谁让她是个女人呢。

然后,再问大姐这个月小弟的奶粉吃完了,让她再拿一罐回来。

赵梅梅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爹娘眼睛里的贪婪,感觉大姐疯了,这个家的人都不正常!

那个时候才十岁的赵梅梅就知道,要是自己不想办法,大姐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未来。

她想了好久,找赵父说自己想要读书,上学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她是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好离开这个家庭。

赵父当即就给了她一巴掌,骂了句“赔钱货”,大概是人在绝望之中,真的会生出勇气。

赵梅梅跪在地上,跟自己的父亲,磕了三个响头,她说:“爹,我不想嫁给大姐夫这样的人家,要是我能读书识字,肯定能嫁个更好的人家,到时候小弟的彩礼钱就有了。”

最后一句话,让赵父动了心思,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赵梅梅,那个眼神不像是在看自己的亲生女儿,倒像是在看一件货物。

赵父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样貌是比她大姐好上许多,顺着她的话仔细想了想,说不定还真能嫁个有钱的人家呢,到时候,彩礼起码三百块钱起步。

赵梅梅还在跪着,头磕在地上,安静的等待赵父的宣判,这已经是她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了。

越想越心头火热,在这个大饼吊着的情况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行,你是我亲生的女儿,既然你想读书,那就去吧。不过你也知道,家里条件不好,除了报名费,其他的你就要自己解决了,家里的家务也不能耽误,你娘还要照顾弟弟,没时间做这些。”

赵梅梅咬咬牙,还是点头同意了,没关系,只要还有机会就行。

买本子买笔的钱,可以去捡废品,省一省,先上学再说。家里的事情,可以起 床的时间早一点,也能行的。

这日子就这么挨着,后来有了机会,她学习了医学知识,可惜时间到了一九六六年,这个时候,这个社会都开始乱套了,学校也开始罢课,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学习,赵梅梅只好带着自己宝贵的书籍回了家。

就是那个时候,赵梅梅认识了吴国福。

那段时间,许多读书的年轻人,既无法继续读书,也没有办法被安排工作,只能响应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太多心怀壮志的年轻人,满腔热血地去建设农村。

可赵梅梅不想去,她吃过苦,知道农村一年四季过得是什么日子,要是一直做这些事情,那她前些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是家里不可能会花钱给她买份工作,周边的工厂也没有招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