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辛弃疾与陆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二章 辛弃疾与陆游

【五十人打五万人,南宋武力值最高的文化人。#辛弃疾#宋朝历史】

他是南宋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文化人,第一硬核的战地诗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曾率50人在数万金军大营中生擒叛贼,临终前仍梦想要收复失地,他就是被称为词中之龙的一代名将辛弃疾。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历城的四风闸村。当时中国的北方已经沦陷在了金国的统治之下。相传辛弃疾的爷爷辛赞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小迷弟,所以就给自己的孙儿取名叫弃疾,希望他能像霍去病一样心腹宋室。

按理说,生在南宋乱世的辛弃疾定能有一番作为,但为何却一生不得志,最终抱憾而终呢?

这还要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此时距离靖康之耻已经过了13个年头,宋室南渡重新建立政权,但辛家因为家族人口众多无法南下,只好委曲求全在金国朝廷里谋生。

尽管如此,辛赞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辛弃疾出生的这一年,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指导黄荣甫收复沦陷的山河。但却被宋高宗的12道金牌逼迫班师回朝,冤死风波亭。

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岳飞可能就是辛弃疾一生不得志的预兆。10年抗金大业付诸东流,爷爷只好带着年幼的辛弃疾时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让他不断亲眼目睹百姓在金人统治下所遭受的屈辱与痛苦,还曾带着辛弃疾以赶考为名两次来到燕京考察敌情,为日后起兵做着准备。

对一切也使得辛弃疾在少年时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远大志向,养成了燕赵骑士的侠义之气。

在辛弃疾22岁这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百姓由于不堪忍受金人严苛的压榨,开始奋起反抗。

辛弃疾借时机成熟,也聚集了2000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了书记,负责记录军队的战情军需,参与军事机密的讨论。一个行武出身的伟大诗人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一年后,金国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所杀,金军开始向北撤退。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但当他完成使命归来之后,却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献给了金军,义军也因此退散。

血气方刚的辛弃疾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自己仅有的50多人突袭了几万人的金军大营,硬生生地把叛徒擒拿回了建康,在陛下交给了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使他一鸣惊人,凭借着勇敢和果断,23岁的辛弃疾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佥判,掌管刑狱事务,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途生涯。

辛弃疾初来乍到,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

所以辛弃疾在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里曾写下了《美芹十论》、《九议》等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的称赞,甚至被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

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奈何高宗飞汉,他再也不能驰骋沙场,只能被束之高阁。拍枪的雄心壮志,初心不改的抗金大业已然无法施展。

这文官一当就是20年,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也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清朝官臣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以至于辛弃疾的最高官职只做到了从四品。

以求和为主导的朝廷为了彻底断了辛弃疾北伐的念头,经常联名上书弹劾辛弃疾,而他似乎也早已察觉了这一天的到来。

公元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在担任江西安福县时,开始在上饶修建一座庄园,用来安置家人定居。

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设、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立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做好了归隐的准备。

果然没过几个月,辛弃疾就受到弹劾,被罢职免官。此时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就回到了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在此后的20年里,辛弃疾除了有两年时间出任官职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隐居。57岁时,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便居家移居到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的闲云野鹤般的村居生活。

瓢泉田园的宁静和当地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所动,思如泉涌,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季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景的诗词。

但在其64岁时,这种舒适的生活再次被打破。此时主张北伐的韩侂胄开始启用主战派人士,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任命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一年后,辛弃疾觐见宋宁宗,提出金国必乱必亡的言论。韩侂胄似受此影响,任命辛弃疾出知镇江府。

辛弃疾在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在一些见风使舵的官员攻击下,辛弃疾再次被贬。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数次推辞不就职,等到朝廷再次启用他时,68岁的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

不久之后,辛弃疾便去世了。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辛弃疾身故之后,家无余财,仅留下生平诗词着作等书籍。

朝廷得知他的死讯后,宋宁宗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少师,谥号忠敏。

——“岳飞,辛弃疾都没有霍去病的好运气,没有遇到明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可惜了。宋朝就不配拥有岳飞,辛弃疾等人。”

【历史上最能写诗的大佬,一口气看懂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宋朝历史】

他是古代存诗最多的诗人,60年间创作了近万首诗。他历经了4位皇帝,却始终报国无门。他的爱国情怀、气魄和临终绝笔,无一不是他一生不得志的写照。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口气看懂陆游的一生。

陆游是如今的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江南的名门望族、藏书世家。他的父亲陆宰曾任地方主管运输事务的官员。在奉诏入朝述职的时候,于淮河船上喜得第三子,因此取名陆游。

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后,北宋灭亡,陆宰只好带着家眷南迁到浙江绍兴。陆游5岁时,金军再次渡江南侵,宋高宗率一众大臣南逃,陆宰则举家改奔东阳。家庭开始逐步安定下来。

因为陆游出生在北宋和南宋两朝交替之际,成长在平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时便能写诗作文。因为长辈利用功劳作为恩荫子弟被朝廷授予了官职。29岁时,陆游进京参加了给予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举行的进士考试,取得了第一名。

同时参加这场考试的还有秦桧的孙子秦埙。因为自己的孙子位居于陆游名下,秦桧大怒,甚至要降罪于主考官。一年后,在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的时候,秦桧指使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便被秦桧所记恨。

仕途一直不顺,直到陆游31岁时,秦桧病逝,陆游才得以步入仕途,不久之后便被调入京师。

陆游进入朝中后刚正不阿,先是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官,后又借宋高宗酷爱珍稀玩物,认为此举亏损圣德,并建议皇帝要严于律己。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赐给38岁的陆游进士出身,还封为了高官。陆游刚直不阿的性格还是没有收敛,上书建议整治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而当时宋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对陆游的建议给予重视。陆游见宋孝宗迟迟没有反馈,就将此事告诉给了大臣张浚。张浚便入宫质问宋孝宗,因此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一年后,宋孝宗任命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但因为将帅不和导致大败。一时间偏安之论在朝堂盛起,张浚只好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正是在这个机缘下,陆游结识了张浚并献策出师北伐。随着隆兴和议即将签订,陆游以临安濒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遭遇袭击为由,建议皇帝在合约签订之后应以临安为幌子接待金朝使者,而实际上则驻扎在建康。

这种计策都显示了陆游的收复故土之志。但当时朝中奸臣掌权,陆游控诉其利用职权广结死党,迷惑朝廷,后患无穷。宋孝宗听后大怒,将陆游贬到建康府任职。

不久之后又被罢免了官职,直到45岁时,陆游才再次被朝廷征召出仕,担任管学士和农事。由其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根据沿途的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两年后,陆游被驻军在南郑的王炎征召进入幕府。陆游得知后满心欢喜地只身前往南郑,做《平戎策》,为宋军草拟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

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实力了就进攻,没有实力就固守。但朝廷却否定了北伐计划的《平戎策》,并调王炎回京,解散了幕府,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

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这一次的军旅生活也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击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8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公元1172年,48岁的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使,陆游骑驴入川,很不得志。在蜀中任职期间,陆游造访了翠微苑、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老于此的念头。

50岁时,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乐》攻击了南宋的养兵不用、苟且偷安。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蜀州统帅迫于压力只好将陆游免职。

赋闲的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开辟了一个菜园,躬耕于蜀州,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直到54岁时,陆游的诗名日盛,受到了宋孝宗的召见,再次被起用任职。之后的10多年里,陆游因与主和派的水火不容,浮沉宦海。宋光宗即位后,朝廷最终还是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

66岁的陆游悲愤不已,再次离开京师,将自己的住宅提名为风月轩。

陆游被罢官13年后,朝廷再次召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国史、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了陆游上朝请安的礼节。

编修国史期间,因为韩侂胄主张北伐,受到了陆游的大力赞扬和支持,多次提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辱,为国立功。

一年后国史编纂完成,79岁的陆游便辞官回到了山阴。

就在陆游从辞官回家后不久,韩侂胄请皇帝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然而随着战事节节失利,韩侂胄众叛亲离,最终发动政变诛杀了韩侂胄,与金国签订了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后悲痛万分。

公元1210年,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不久后与世长辞,享年85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