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错!”江南点头赞许到,“另外,从1995年到现在,全国人口出生率以每年零点五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下降···”

“这虽然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贯彻落实,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肯定逐渐发生变化,同时也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家庭对生育的选择会更加谨慎。”

“你等着看吧,不出二十年,随着咱们国家平均寿命的上升和出生率的进一步下降,整个社会都会步入老龄化社会,到时候计划生育政策一定会废止,甚至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向···”

“什么一百八十度的转向?”

宋小乐敲门进来,刚好听到了江南说的最后一句。

“哦,我们刚刚提到大学生结婚政策的变化,江董说···”

徐姗姗把刚刚江南所说的大概内容向宋小乐解释了一遍。

“人口政策你也研究?我靠,你个孙子还有什么是不知道的?哎,采访采访你,女人生孩子的事儿你是不是也门清?”

“你给我玩儿去,我特么是学医的,女人生孩子我本来就懂。”

“···”

江南的话让宋小乐呆了一呆,随即想起来,江南说的没错,这小子还就是学医的。

“我特么竟然给忘了,你丫本来就是个流氓医生。”

“我特么再流氓也没你流氓,你特么骚是在骨子里的。”

“卧槽,说话要讲证据,不然再熟我也告你诽谤。”

“证据当然有,一会儿我就给清瑶说去···”

“···”

斗了一会儿嘴,逗的徐姗姗不时的抿嘴偷笑,宋小乐这才开口说了正事儿。

“老江,上市或者上市纪念版,都是公司标志性事件,你给写首歌呗···”

“写歌?”

听了宋小乐的话,江南这才想起来,到了大学后半段,他已经很少写歌了。

上次写歌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去年春晚的《篇章》。

不过从实习开始,他这几年好像就写了这一首歌,还是属于机缘巧合的情况。

“写歌?江董还会写歌?”

徐姗姗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宋小乐进来后,她已经坐到了办公桌的后面,听了宋小乐的话也凑了过来。

“你不知道了吧,咱们江董是中原省大学生歌手大奖赛的第六名,拒绝乐队的灵魂人物。”

“什特么的灵魂人物,乐队就俩人,一个唱歌一个弹吉他,我就是那个弹吉他的。”

江南给了宋小乐一个没好气的白眼,表面上对宋小乐的恭维不屑一顾,但嘴角却翘了起来。

有人在一个美女面前宣扬自己过往的成绩,是个男人都会很骄傲。

“是吗?真厉害!哎,老板,你为什么没在星辰娱乐出道儿啊?”

“第六名出什么道?偶尔玩玩就完了。”

江南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落在宋小乐的眼里,自然是一个“装逼”的评价。

听了江南的解释,徐姗姗迅速认可了江南没出道的原因。

确实,才是一个省的大学生歌手比赛,只是第六名,又是吉他手,虽然也是星辰娱乐的股东,不过估计确实在唱歌上没什么天分。

再说,歌星哪儿有星辰创投的股东份量重!

“哦···,哦···,怪不得你企鹅的名字叫拒绝,还说拒绝是一种人生态度。”

文艺范儿,总是能让女孩子打开心灵的。

“屁的人生态度,他是因为不带偏旁部首显得太下流。”

宋小乐看不惯江南,直接揭露真相,于是两个人就眼睁睁的看着徐姗姗的表情从疑惑到恍然大悟,再到乐不可支。

“偏旁部首···”

“拒绝?巨···”

“啊,哈哈哈,哈哈哈···”

“你特么也不是啥好东西,网名比我起的还淫荡,有脸说我。”

江南勃然大怒,直接把宋小乐也点了出来。

“我特么是跟你学的···”

“我让你学了?”

“···”

徐姗姗在一旁打开了电脑,迅速调出了企鹅软件,找到了宋小乐的头像,一个狗头,后面“常庆”两个字风骚且猥琐的映入眼中。

“常庆,常···,哎呦···”

顿时笑得直不起腰来了。

“哎呦···,哎哟···,不行,肚子疼···”

“二位老板,你们···,你们俩···”

“哈哈哈,哈哈···”

徐姗姗办公室外边的员工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听到宋总好像跟星辰来的江董在大声争吵着什么,旁边的徐总不但不劝,反而还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既然徐总能笑得出来,那就没多大事儿···

···

李岩是总台经济频道的记者,近期一直在中原省为《经济半小时》栏目做一个追踪报道,栏目主任却忽然间交给他的摄制小组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和巨浪网的一个记者一起,到中原省汝南去采访一个当地黑恶势力对投资商的在建项目吃拿卡要,影响建设的新闻。

接到电话的时候,李岩有点皱眉头。

这任务乍一听没什么特殊,可在李岩这种老记者的眼里,却一眼就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投资商、黑恶势力、在建项目···

再加上听说当地政府不但对黑恶势力的行径没什么作为,竟然还能够让新闻线索外溢到央台的耳朵里,李岩有八成的把握,这里面估计又牵涉到什么政治斗争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新闻工作者,李岩可不希望自己的报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不过主任亲自交代下来的活儿,直接拒绝却又有点显得不尊重领导。

“主任,我们这边儿的这个活儿可还没弄完呢。”

“没事儿,就去两三天,一路都有人安排好了,你们到哪儿就拍几个镜头,采访几个人就行,不用深度报道,甚至这新闻都不一定能在咱们台播出。要不是你离得近,台里现在又抽不出人来,我就安排别人去了。”

主任这么一说,李岩就明白了。

自己这次过去,确实就是作为工具,装模做样的转悠一圈,让该知道的人都知道,当地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人捅到央台那边了。

后面已经部署好的事情,可能就会推动的更迅速,更顺滑,更正大光明正当合理。

而这新闻,还真的不一定会上播,毕竟沾黑沾恶的新闻,与主流价值观不符。

而自己这边儿,这两天肯定也是全程有人接待,临走还能收个大红包什么的。

那就去吧,虽然新闻报道不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报道这个新闻的人还是没问题的,毕竟都得吃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