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48章 皇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汴京城中,皇宫大内,前宫后殿,诸省各院,到处都是来来往往搬运东西的禁军、宫人。车来车往,人进人出,鸡飞狗跳,忙做一团。

谁也没有想到,自即位以来,大宋道君皇帝所决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国都南迁。

国都南迁,可不是简单之事。安排船只,通告沿途官府,安排诸军护送;运送的书籍画册,金银制钱,府库辎重;南下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家眷奴仆等等,没有至少半月功夫,又哪里可以成行。

金人大军南下,形势严峻,比之靖康元年更加糜烂不堪。再待下去,大宋迟早要亡国,大宋官家赵佶,也要成阶下之囚。

王松阵亡以来,大宋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糕。没了王松,军中的忠义军旧部也变得有气无力,不复往日之勇。

局势糜烂,淮北落入金人之手,运河阻塞,盗贼四起,人心惶惶。若是再不迁都,东京城就要沦陷,漕运也会堵塞。

金人送来的和议可谓恰到好处,以至于赵佶心中对完颜宗弼都有些感激。两国一拍而合,建炎和议很快达成。

建炎,老皇赵佶重新登基的年号,和历史上赵构南迁的年号一模一样。父子二人果然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

宋金双方最终的和议如下:

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官家赵佶为大宋皇帝,双方以兄弟相称;

大宋割让两河之地,西、北都以黄河为界,以南以西属宋,以北以东属金;

大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建炎元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滑州交纳。

斥王松谥号为“缪丑”,其家人不能享受任何朝廷福荫及赈济不说,还要株连下狱。

和议达成,大宋朝廷就开始了轰轰烈烈、忙前忙后的迁都事项。

迁都的事情,在民间早已经是沸沸扬扬,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百姓跑到东华门外去静坐示威,不是被禁军赶跑,就是被抓捕入狱,闹腾了几天,也就安静了下来。

谁都看得出来,朝廷南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既然阻止不了,就只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了。

东水门外,汴河渡口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百姓不断登船,顺流南下,去寻找新的希望。

那些不愿离开的百姓,只能是唉声叹气,自求多福了。

“去催催,怎么安排的车辆还没来?”

看着皇城内乱糟糟成一团,赵佶不由得皱了皱眉,沉声道:“这些士大夫们,一点点琐事都办不好,一个个整日里不知在忙些什么,真是百无一用!”

“来人,把那些字画赶紧拿上来!”

看到自己的一些字画被压在下面,赵佶满面怒容,心疼地叫了起来。

内侍和禁军们赶紧把车上的东西又卸了下来,开始重新捆装。

看到自己的字画被箱子装了起来,摆放妥当,赵佶才放下了一颗心。

赵佶思索了一下,回过头,对身旁的曹勋轻声道:“李纲出城赴任去了吗?”

曹勋是赵佶宠臣曹组之子,官至阁门舍人、勾当龙德宫,也极得赵佶宠信。

历史上,靖康之耻发生后,宋徽宗赵佶曾派曹勋潜逃回宋境,带了书信给自己的儿子宋高宗赵构,希望儿子能出师北伐,迎回自己和家人。

没有想到,赵构没有北伐救回父亲和家人,反而把曹勋贬斥到了外地。

“回陛下,李纲已经出京去了。他曾来向陛下告阙,只不过陛下政事繁忙,没有功夫见他而已。”

赵佶轻轻摇了摇头,心里也有些感慨。

“这个李纲,虽然愚陋,却也是忠心。他要朕迁都去京兆府,伺机收复河东、河北两地,真是书生意气。京兆府地处金、夏两国之间,已是瓦砾满地,破败不堪,岂是良都? 陕西已遭金人荼毒,又岂是长久之所?”

曹勋点头道:“陛下说的是。江宁府有长江天险,千年古都,又未遭战祸,实在是合适之极。”

江宁府就是南京城,乃是江南东路府治,是大宋繁荣富庶之地。无论是百姓人口,还是粮食产量,都是国内翘楚,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明显领先于淮南西路和江南西路。

再加上南京城六朝古都,长久以来,是长江以南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赵佶迁都于此,也并不是无的放矢。

赵佶点点头,沉声问道:“搬迁的船只、人员都安排好了吗? 还有大哥儿一家,也都要安排妥当。”

他顿了一下,沉声问道:“大哥儿这些日子还好吧?”

“陛下放心就是。”

赵佶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爱子之心,人之常情,还是不愿伤害自己的儿子。

曹勋低声道:“大殿下一切都好,皇太孙也不错,他二人还让小人给陛下道安呢。”

发动了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夺位以后,赵佶还是让儿子待在原来的东宫,供奉一切如常。虽然警戒的卫士多了不少,但出入也算自由,并没有形成软禁。

赵佶点点头,轻声道:“希望他能明白朕的一片苦心。若是真亡国灭种,我大宋皇室、朝廷百官也要跟着受灾受难。朕不能看着他错下去。”

看到皇帝眼神迷离,若有所思,曹勋在旁边轻声的说道:“陛下,柔福公主到了。”

赵佶抬起头来,果然看见赵多福从车上下来,正在往这边走来。

赵佶眉头一皱,不耐烦地道:“媛媛,你怎么到宫里来了,府里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吧?”

赵多福皱了皱眉,上前给赵佶见了礼,欲言又止。

曹勋赶紧远远地走开,站到了一处,转过了头去。

“爹爹,你把王松的谥号定为“缪丑”,你难道不怕王松找你麻烦吧?”

女儿的话,让赵佶眼睛一瞪,脸色一沉。

“媛媛,你怎么这样跟爹爹说话。谥号是金人的意思,爹爹是被逼无奈。你今日前来,有什么事吗?”

赵多福见赵佶面色阴冷,心中一寒。她看了看周围,见没有闲杂人等,这才低声开口。

“爹爹,女儿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求。”

“你有什么事情,快快说来,爹这里忙的很!”

“女儿是来求一道圣旨,求你让宗正司准了女儿的和离,女儿不愿意南下。”

赵佶大吃一惊,眼睛看着赵多福,瞪的和鸡蛋一样大。

“爹爹不必惊诧,女儿和黄都尉并无夫妻之实,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爹爹开恩啊!”

“此事万万不可!”

赵佶怔了片刻,一拂衣袖,脸色铁青。

“迁都之事千头万绪,爹爹整日里焦头烂额,那有空闲去管你这些破事。此事到了江南再说!”

赵多福看到父亲脸色铁青,不由得心中冰冷。这要是到了江南,她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王松。

不过,让她以人妇的身份去见王松,却是万万不可能。

事到如今,只有退而求其次了。

“陛下,和离之事不提也罢。女儿再求一道圣旨,求你放了大理寺牢狱中的两位犯人。”

“大理寺牢狱中的两位犯人?”

赵佶一怔,女儿的“陛下”二字,让他莫名尴尬了起来。

“媛媛,不要这样和爹爹说话!”

赵佶脸色一板,假装怒道。

“到底是什么犯人? 你倒是说说?”

他大概已经猜到,女儿说的二人,应该是忠义军的张横和王伦二人。

既然黄河以南都割给了金人,就把这二人放出去,让他们去折腾,给金人添添堵,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赵多福面色平静,轻声道:“陛下,此二人原是王松的手下,因一些欲加之词,被投在了大理寺的大牢中,一个叫张横,一个叫王伦,都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果然如此,赵佶点点头道:“媛媛,这件事爹爹知道。这二人犯了国法,爹爹若是宽赦了他们,难以向满朝文武大臣交代。再说了,官员犯法,由大理寺审讯,爹爹也无权过问。”

“陛下就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赵多福冷声道:“东京城的官员都在忙着迁都,谁还管得了这些事情! 大理寺的官员还不是听陛下的,只要陛下一纸诏书,谁敢不从!”

赵佶脸色一沉,赵多福却是话音软了下来。

“陛下,我嫁了自己不喜欢的人,王松也死了,你就帮我一次。希望陛下尽快可以放二人出狱。”

赵多福转身离开,留下满脸不快的赵佶,紧紧皱着眉头。

看着赵多福离开的身影,瘦瘦弱弱,风一吹要倒的样子,赵佶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他沉思了一下,对一旁的曹勋说道:“你去一趟大理寺,让大理寺的官员准备一下,就说朕要过问张横二人的案子。”

郓王府,赵楷的书房之中,一个茶盏被摔得粉碎,混合着破纸、灰尘,一地的狼藉。

房中的书籍、古玩字画等物,已经被搬得干干净净,房内也显得空荡荡的。

赵楷挽着袖子,坐在椅子上,一脸的铁青,额头上全是汗水。

眼前的下人,哆哆嗦嗦站在眼前,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是道君皇帝的意思,大理寺下的公文,明日就放了那两个贼配军!”

“道君皇帝怎能这样!”

赵构从旁边的椅子上站了起来,愤愤道:“为了太上皇上位,三哥这些日子是忙前忙后,一刻都没闲着。他却倒好,上位却是一纸诏书,把两个贼人给放了! ”

赵楷站起来,沉着脸道:“也都怪我近些日子太过忙碌,把这事给忘却了。”

赵构看了看赵楷,低声道:“难道三哥就这样算了?”

“这些贼子,想要逃得性命,没有那么容易!”

赵楷神色变得阴冷,他在房里转了几圈,喊了几声,下人匆匆跑了进来。

“去叫万俟卨叫来,让他坐了这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也该出些力气吧!”

赵构本想劝阻,念头一转,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

“三哥,忠义军这些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定不能让他们活着离开京城,否则后患无穷!”

“放心吧,绝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

赵楷断然说道,脸上的表情阴冷。

“本王就让这些贼子知道,得罪我赵楷的下场!”

“郓王殿下,陛下让你去睿思殿,看样子是那些大臣们办事不力,让你去督促一下。”

“这就过去!”

赵楷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九哥,你也赶紧过去收拾,我去宫里一趟。这几日下来,可是累的人够呛!”

赵楷急匆匆离去,赵构看着赵楷离去的身影,眼神迷离不定。

“九哥你窜上跳下,出尽了风头,我岂不是要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