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81章 行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行山北麓的山道上,烈日炎炎,高树蝉鸣,一大队人马正在迤逦向前。

没有热血澎湃的誓师,也没有振奋人心的鼓动演说,一碗碗烧酒喝下去,谁也不能摔碗,就这样抹一下嘴,握紧手里的兵器,人马四千,出了黎城县的大校场,沿着太行山中的山道,向南迤逦而去。

军中的斥候已经撒出去很远,全是一些武艺高强,能上马骑射的汉子。况且,在这河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尚还远远不是女真人的控制范围,众人的心情,自然也没有那么紧张。

众人一路向前,既有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的美景,也有林树青葱,叶茂荫深的森严景象。人工砍伐的痕迹虽然不少,不过总体来说,成片的原始森林,不知要比后世强上百倍!

李彦仙坐在一块山石上,满头大汗。他拿起水壶使劲灌了几口,心中的烦躁才压下几分。

他也没有料到,仅仅过了一个晚上,他就被从都头提升为了营统制。而据他所知,左右军十个营统制,他是唯一一个新人,其他九个都是招讨使王松部下的老弟兄。

李彦仙转过头,向旁边的朱天问道:“朱都头,出去查巡的弟兄回来了没有?”

朱天道:“李指挥,兄弟们已经出去了一个多时辰,应该差不多了,要不小人再派人去看看?”

朱天的话音未落,前面有几个身影已经跃入了眼帘,紧接着有两个人跑到了跟前。

“李指挥,山脚下发现了一群番子,正在歇息,人数大概有300人左右,你看咱们该如何处置?”

消瘦的年轻汉子说完,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

“番子?”

李彦仙吃了一惊,他从树叶的缝隙中看了看日头,断然道:“咱们是前军斥候,大军距离咱们,最少也要一两个时辰的路程。咱们先过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形,再做决断!”

李彦仙留下一队人回去禀报,一队人接应,自己率领其他的兄弟向前而去,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半山腰。

李彦仙让部下都是藏好身子,自己拨开草丛,向下看去。

山脚下的平谷处,一对女真人骑兵正在河边歇。这些人分成了六堆歇,每一对约50人,其中一部分人身着重甲,另外一部分人身着轻甲,旁边放着他们的兵器,有长约一丈的骑矛,也有狼牙棒和中间用铁链连起来、一长一短两根木棒铁箍的连枷。

女真人的战马都在一边的几十棵树上绑着,有几个女真士卒正在给马匹喂食。几个手持骑矛的女真士卒正在外围巡视。

沿着河边,一六百过去有六七辆大车,上面堆满了口袋,看来应该是这些女真人掳掠的粮食。

距离几堆女真人不远处,有大约百人的宋人百姓蹲在地上,大多数为年轻女子,也有一些宋人男子,也不知道这些女真人是从何处掠夺而得。

年轻女子都是双手紧缚,男子不仅双手紧缚,而且所有人被一条粗绳所串,想是怕人逃脱。

义军走过一处碧绿的山坡丛林,眼前怪石嶙峋、沟涧纵横,却颇有些荒凉景象,就似后世的陕北一般。

“大官人,我看你和邓世雄嘀咕了半天,究竟所为何事呀?”董平白脸晒得通红,额头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汗珠。

王松抹了一把汗水,沉声道:“我让他继续招兵买马,然后带领兄弟们去东京城,那里有事情需要他。”

董平摇了摇头,不知道邓世雄去东京城有什么事情。只是王松不说,他也不会问。邓世雄这小子做事踏实,办事倒是让人放心。

“大虎,你是哪里人啊?”看到众人都是默默前行,唯独林大虎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子,王松不由得心里一动。

林大虎赶紧吐掉嘴里的草枝,上去回道:“大官人,小人祖上是陕北绥德军人,后来的河北,世世代代都是在都作院做事,算得上是一辈子的贼配军了。”

“贼配军,绥德军!”

王松笑了一下,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低着头努力前行的折月秀,朗声道:“大虎,那你一定会唱陕北民歌了!”

林大虎一愣,摇摇头道:“大官人,小的只会哼几首粗俗的曲子,什么陕北民歌,可是不会!”

折月秀只顾低头前行,好像没有听到王松和林大虎的谈话。

王松看着眼前纵横的沟沟坎坎,蓝天上漂浮的几朵白云,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羊拉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呀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手

了啦见那村村呦,了不见呀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

苍凉洪亮、粗犷高亢的陕西民歌嘶吼起来,响彻山林,士卒们精神一振,都被质朴的歌声撩拨的兴奋起来。

折月秀心里猛地一颤,如何还有这么好听、说到人心底去的“民歌”?

难道说,这王松去过陕北或者河外三州、见过那里的沟沟坎坎,又或是王松关关雎鸠,在向她暗示些什么?

林大虎却是摇了摇头,嘴里面说道:“大官人,小人真的没有听过这样的什么民歌,不过,还是很好听的,你再教教大伙!”

王松并不知道,他所唱的陕北民歌,是在陕北彻底荒芜、沙漠化以后所诞生的,距离后世也不过三四百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代,由于过度开发,堡寨的大量修筑,草地面积大量减少。再加上气候寒冷,处于高压状态的游牧民族南下,使本已疮痍满目的陕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自然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森林遭砍伐,植被大量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但是无论如何,还没有达到后世那种黄沙漫天,沟壑纵横的荒凉景象,自然也就没有这种民歌诞生的土壤。

听到林大虎的话,王松不由得遗憾的摇摇头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一人,在水一方,看来陕北的汉子,还是在唱着几千年诗经里的东西! 却不知这河东,有什么好听的民歌没有?”

张横在一旁摇头道:“大官人,这河东的小曲小人倒是听过一些,民歌什么的,小人就孤陋寡闻了。”

林大虎在一旁说道:“相公若是知道什么河东曲子或民歌,唱出来大伙儿听听,权当解闷!”

旁边的军官也都起起哄来,折月秀也是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看着王松。

王松点点头,笑道:“那我就献丑了,唱得不好,大家莫怪!”

折月秀心里暗自“哼”了一声,不知道这家伙又会冒出什么惊人言语。

王松看了蒙脸的折月秀一眼,清了清嗓子,站到一块高石上,开始唱起了那首着名的河东民歌?走西口?来: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着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数山陕、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在这条路上,无数饱含希望的穷苦人死去,无数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满含希望继续前行。

而?走西口?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将男女至爱、离情别绪与人生苦情一并抒发,以凄婉的歌声,揭开了移民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饱含着时代的沧桑。

众人还没有从那高亢、饱含深情的声音中反应过来,王松已经唱起了另外一首有名的民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林大虎疑惑的在一旁问道:“大官人,这高粱酒是什么酒啊,就是红曲酒吗?”

这个年代,还没有高粱酒。王松想了一下,回道:“这高粱酒,是比烧酒还纯的一种好酒。有些人家嫁女儿的时候,会自己酿造一些这样的好酒,作为自己女儿的嫁妆。”

林大虎不由得吞了一口唾液,向往的说道:“怪不得是搭起了红绣楼,抛撒着红绣球,小娘子招亲,这样的酒一定很好喝!”

李孝春也在一旁打趣道:“大虎,不知哪家的小娘子会倒大霉,嫁给你这个酒鬼! ”

张横也是笑道:“讨了娘子,又有酒喝! 若是没有战功,讨娘子的银子从哪里来?”

林大虎涨红了一张脸,说道:“张大哥,有没有战功,到时候战场上自有分晓,你等着瞧就是!”

众人在一起说笑,折月秀却是脸红了半分。这王松如何一点也不害臊,这样露骨闷骚的曲子,他也唱得出来!

那红红的高粱酒,到底是什么鬼酒,真的那么好喝,真的是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吗?

“你搭起那红绣楼呀,抛洒着红绣球呀,正打中我的头呀……”

山梁上,一个个原来沉默不语、闷骚的士卒也跟着王松大声唱了起来,就连那折小娘子也轻声细语的加入了其中。

群体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她也只是一个年纪尚幼的少女。

看到王松的眼光看过来,她心慌不已,不由得低下头来,加入赶路的义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