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山登绝处我为峰 > 第131章 采诗官的世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那漫长的古道之上,有一孤独身影渐行渐近。此人乃是一位采诗官,唤为曹澈,肩负着采集世间歌谣、洞察百姓心声之重任。

他身着一袭略显陈旧的长袍,衣角在风中微微飘动。发束有些许凌乱,几缕发丝被风吹散,贴在那略显沧桑的面庞上。

风尘仆仆。

他走过山川,走过大江大渎,走过田野纵横,走过白云苍狗,走过人间烟火,道起瓦甓,前段时间,他刚走过一家小笼包店。

无巧不成书,他是真的没想到,那家小笼包店,暗藏的玄机不光那皮薄肉美的小笼包,还有那首荡彻人心的《塞上诗》。

收获满满的曹澈,上扬的嘴角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就这么扬了一路。

忽然,背后的一声招呼拖慢了他的步伐。

“先生,且慢!”

先生?

这是一个很有讲究的称呼,除了那位受全江南尊敬的先生,书院里教书的夫子,称一位陌生人为“先生”,怎么想,也不是一个合适的称呼。

若那人知道自己是采诗官,也轮不到“先生”两字放在话语之前,在曹澈之上的官员,不用那么文绉绉的称呼,在曹澈之下的官员,往往称他为“大人”。“先生”二字,放在江南,终究是有些过重了。

思忖片刻过后,曹澈转过身,见到了那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年轻人。

“在下陈逸,先前与先生在锦霖小笼包店有过一面之缘,先生言语举止颇有读书人的风范,问题也很有特色,故而在下斗胆猜测,先生是一位采诗官。”

陈逸笑着做了个揖礼,身旁许诺也有模有样地跟着做了,心里感叹着江南文人真讲究。

曹澈连忙抱手回礼,眼前这位少年模样的年轻人与那位腰间悬剑的......女剑士给他的观感不差,先前在小笼包店,也是吵吵闹闹的氛围中一道安静的风景,而且光是刚刚那一番话,就很读书人。而江南,最好读书人。

“小兄弟眼光独到,在下曹澈,衢州人氏,有幸被识出采诗官之名,实乃幸也,敢问小兄弟,可是胸怀鸿鹄志之士,墨囊余香?”

曹澈的用词倒也很有意思,“小兄弟”一词无意中拉进了距离,后用谦辞,意在打消陈逸“先生”一词有意无意的拘束感。虽说陈逸还没开口,但曹澈实际上心里对他即将的言语,大抵有了个猜测。

毕竟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不得志的读书人。

经常有一些读书人,知道了他是采诗官后,毛遂自荐,就地铺纸研墨,写出那些积压在他们心中已久的“鸿篇巨着”,只求得到赏识,不愿做那孤芳自赏的傲梅,可那些被读书人们寄予厚望的诗词,往往人曹澈啼笑皆非,出于礼节,不好推辞,只得留下一句“若有机会......”,说实在的,很多乡野田间流传的歌谣,比那些自恃大才的读书人写出的诗词,好上太多了。

见陈逸如此打扮,且身上无值钱显露之物,曹澈下意识就要将他当做了不得志的一位读书人。

但是不知为何,对这个读书人模样的少年,曹澈没有太多反感。

“曹先生见笑了,在下不才,正是有些诗词傍身,才敢来斗胆打扰曹先生。”陈逸说道,言语诚恳,令曹澈心中好一阵舒服。

“来,小兄弟,我看你倒是实诚的很,咱们坐着说。”

曹澈也不矫情,做他这种官职的,往往游行于人间烟火,哪里会是斤斤计较之辈,故而他就近找了一块大石,招呼着那两人坐了下来。

有诗便听,有词便闻,这是采诗官的职务。

若能让自己会心一笑,那今天一天的心情,都有了保障。

若还是先前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流,那他曹澈也就左耳进,右耳出,无非是耽误了一壶茶不到的功夫。

曹澈这人,就是心胸开阔,想得开。

“愿闻其详。”

曹澈待陈逸坐下后,笑眯眯地说道,他有一个小举动,让陈逸很是心安。那便是这个采诗官,下意识地将手放在了笔袋之上,相信无论是哪位自荐之辈,见到此情此景,都会由衷地开心。

就像剑士,将手搭在剑旁,这代表了对另一位剑士的尊重。

“医界贤良,济世悬壶,志在四方。念杏林春暖,仁心永驻;橘井泉香,德韵悠长。妙手回春,神思诊病,救死扶伤日夜忙。真情切,看患家展笑,心满荣光。

从来使命担当,任风雨、前行路未央。叹苍生疾苦,忧怀常在;沉疴痼疾,斗志如钢。岁月匆匆,韶华不负,一片丹诚映暖阳。医之道,愿人间康泰,永绽芬芳。”

陈逸缓缓开口,娓娓道来。

这篇自夸之词,写自他的十六岁。

当时陈逸医道小成,又痴迷音律,坐在木桌前对着文字敲敲打打,花了半个月有余写出了这首一百多字的词作,意在激励自己,在医道之路越走越远。而那首费尽心思写出的词作,被他牢牢记在脑海,直到今日,再次被提起,当陈逸亲口念出此词时,带着怀念,带着微笑,也带着微微的曲调。

许诺在一旁张大嘴巴,一下子就感觉自己的“小笼包之歌”变得有些逊色了。

“好,好,好!”

曹澈一连说出了三个“好”,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是采诗官,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故而很多时候都不用端着架子。这首诗虽然在他的诗囊中只能排到中上,可角度与题材,却是他此生第一次所闻,陈逸之语,处处生花,皆是妙笔!

正如他先前在小笼包店淘到的《塞上诗》那般惊喜,曹澈一拍大腿,兴奋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就将笔从笔袋中抽了出来,带过的微风,大抵是文风吧。

“陈兄,有意思啊,描写大夫的诗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你这曲子,虽说有些青涩生疏,但也不差,搭配上这首称赞名医悬壶济世的词,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曹某人真没想到啊,一个小小的小笼包店,卧虎藏龙,有那么多的惊喜!曹某欣喜,曹某欣喜啊!”

用词精准,富有诗意。

曹澈兴奋地提起了笔,拿出一张纸来,似乎下一刻就要落笔。

“陈兄弟,敢问这首诗词,名为何?”

“莫急,曹先生。”

陈逸顺势抓住了曹澈将要落笔的手腕,手指悄然搭在了他的脉搏上。

一时间,如烟波纹隐约荡开。

曹澈不知,眼前的这个少年,已然来到了他的世界,目的是为了清理那些甄老魔留下的“蛋花”。

陈逸心神振荡,短短弹指间,无数画面涌入了他的眼帘。

烽火连天,喊杀之声如怒涛汹涌,直冲云霄。广袤的荒原之上,甲胄之士如洪流猛兽般冲撞在一起。刀光剑影交错,似银蛇乱舞,寒芒闪烁间,鲜血飞溅,染红了黄沙。战马的铁蹄声是动人心魄的鼓点,激昂的高歌奠定了基调,连绵的战火传递着将士们的视死如归。

华灯初上,宫廷之中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那宏伟的宫殿内,宾客云集,皆身着华丽服饰,珠翠环绕,光彩照人。宫女们手托佳肴美酒,穿梭于人群之间,步履轻盈,姿态优美。王公大臣们或相互交谈,笑语欢声;或举杯畅饮,兴致高昂。大殿之上,乐师们奏响悠扬的乐曲,丝竹之声婉转悦耳,如仙乐飘飘。

在那宁静的村落中,炊烟袅袅升起,如丝如缕,在澄澈的天空中缓缓飘荡。村舍错落有致,或为古朴的茅屋,或为简陋的木屋,皆带着岁月的痕迹。屋前屋后,菜畦青青,嫩绿的菜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生机。田间小道上,有老农扛着锄头,缓缓而行,脸上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又带着丰富的生机,唱起了富有乡村气息的调子。

熙熙攘攘的集市之中,两拨侠客狭路相逢,瞬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人剑拔弩张,眼神交汇间,似有火花四溅。长笛不知从何处响起,紧张的气氛被刀光剑影烘托,侠客的剑意伴着笛音流淌在江湖,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这江湖,增添了一分江湖气。

“吾乃采诗之官,行于尘世之间,寻民间之声,录百姓之情。吾才疏学浅,然身负使命,不敢懈怠。每至一处,皆以敬畏之心,聆听众人之语。吾非圣贤,亦有过误,唯愿以虔诚之态,采集真善之诗,呈于朝堂,使上闻民声,下察民意。吾之所能,不过勤勉而已,愿为文化之传承、世风之洞察,略尽绵薄之力。”

恍惚间,陈逸听到了曹澈真挚的声音,热血而带着壮志豪情,似飞鸟一飞冲天,直上青云。

当无数伴着歌声的画面洪流般冲撞过陈逸的怀中时,有一个特别的画面,定格在了他的眼中。

那是平乐城的午后,穿着青衫的少年,手中托着一块脉枕,双目微闭,用心体悟着患者的脉象起伏。时而缓缓摇头,时而若有所思,好似在和那玄妙的脉搏展开一场静谧的交流。一旁的药橱弥漫着缕缕草药芬芳,月光透过窗纱照在他的身侧,给他蒙上了一层古朴的韵味。

那个少年似乎是感知到了什么,霍然抬头,撞上了比他大一些的少年陈逸的目光。

我与我,皆是我。

陈逸笑了,笑的很释然。

原来有些画面,声音与文字也能记录。

原来那个少年,已经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