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中国近代轰动案件 > 第129章 “以暴制暴”!1984年南昌市前进路“6·12”特大杀人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章 “以暴制暴”!1984年南昌市前进路“6·12”特大杀人案

南昌市郊外的刑场。寂寥苍凉。茫茫东方,一抹晨曦,似血一样鲜红。没有一棵树,只有无边的乱草,缀着凉森森的露珠,一直铺向地狱的门坎。风,早已屏住了呼吸。蜿蜒曲折的小溪,无声地用破碎的雾霭遮着脸儿,仿佛不忍心看到这幕悲剧。

默默行驶的警车,黛色的,远远看去,衬着蛋青色的天幕,像一幅剪影。

警车悄然停住了。从车上跳下几个公安刑警。最后下车的是一个反绑着双手的年轻罪犯,但没有剃光头,也没有穿狱中色彩单调的囚服。雪白的衬衣,掖在深蓝色的长裤里,留着时髦的略有些卷曲的长发,高挑个儿,身材匀称,带着几分潇洒。他默默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平静、自然,那一张还带着稚气的圆脸,苍白、清秀,没有恐惧,也看不出一丝惊惶的神色。

“还有什么话要交代么?”一个法警戴着洁白的手套,轻声地问。

“没有了。谢谢。”罪犯凄然一笑,泰然自若地问答。

“那你自己往前走去吧!”法警吩咐着,侧转过身子,举起了乌亮的手枪。

年轻的罪犯抬起头,深情地凝望着高远的晨空。一缕云彩,染上了曙光,像飘动的彩绸,轻盈地静静地横亘长天。远处的闹市,城廓如烟,缥缥缈缈。他略微踌躇了一会,便迈开了脚步。

“砰——”瞬间一声凄厉的枪响,罪犯猝然倒地。栖息在草丛中的一群小鸟,失声惊叫着,直插云天。大地惊醒了。

法医小心翼翼地扒开罪犯的眼睛,细细地察看耳膜,借着绚丽的一线阳光,一丝不苟地在执刑情况报告书上写着:“瞳孔放大,耳膜出血,脉搏停止,一枪毙命。”

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12分钟后,刑场上印迹全无。一个被悄悄处决的人,永远地从世界上消失了。

这是一个罕见的恶性案件。发生在南昌市前进路的一个大院里。

这个院子是典型的旧式巷子。鹅卵石铺成的小径,终年潮润润的。夹墙高耸,一色是青砌成的风火墙。风雨剥蚀,长着斑斑驳驳的暗绿色的苔藓。乌瓦,斜开的院门,门外,有三五级不等的石阶。居住这里的市民,职业比较复杂。多数是在服务、手工业、建筑等行业工作的。古风犹在,邻里之间,洋溢着传统的美得和浓郁的情趣,不像那些派头十足的大机关家属区,咫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1984年的盛夏,气温高达摄氏40度,热气蒸人。家家便把竹床、竹躺椅摆出来,泡上一壶茶。人们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摆着龙门阵,从街头到巷尾,熙熙攘攘,仿佛是个大家庭。

不久以前,新搬来了一家,住在巷子正中,这家主人姓陶,年近60,依然是膀阔腰圆,粗粗壮壮,看去只有50上下。两个儿子,有30开外,长得和他们的父亲一样。三个铁塔式的男子汉,都是砖瓦厂的出窑工。或许是烟熏火燎缘故吧,一个个养成了火爆子脾气,他们和巷子里的居民都合不来,他们看不起谁,谁也不愿意惹他们。只有老大的媳妇,叫美兰,却是个贤淑的人,但胆小怕事,有时偷偷和邻里走动走动,只要被她那整天阴沉着脸的婆婆看到,便要莫名其妙地被训一顿,一天到晚,惶惶然,仿佛是受惊的可怜的小鹿。

陶家的孤傲,若不与人们搭界,倒没什么,人常说井水不犯河水,大家还可以和平相处的。不知是看到巷子里的人软弱可欺,还是另有什么原因,渐渐地,变得相当霸道起来。

小巷里只有三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这三位好汉下班回来,浑身烟尘,一人便占一个,即使有人在那里洗米洗菜,他们也旁若无人,把头伸到水龙头下面,哗哗地冲个痛快,溅得人满脸满身是水渍,竟毫不在意。夏日傍晚,陶家五张个床,长龙似地排在巷子正中,便占尽了小巷中通风最好的黄金地带。

开始,善良的人们总是忍让,或相劝几句,但得到的往往是嘲讽,话说重了些,兜头一顿恶骂。偶尔,触犯众怒,巷子里的老居民都出来打抱不平,陶家几条汉子便一齐出马,挥拳恫吓,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气概。

居委会主任是个爱唠叨的老太太,心善,上门细声细语地做“思想工作”,陶家主任亦派老太太出来挡阵。

“主任大人,我们是出窑工,粗人,懂不得那么多规矩。”说完,故意把锅铲往锅里一甩,咣当一声刺耳的响声,算是下了个文明含蓄的逐客令。

遭难最甚的是陶家的邻居,那是理发世家,姓章。人们往往看不起理发这门手艺,认为“顶上功夫”,章师傅却在巷子中负有盛名。他不仅手艺精,而且人缘好,50开外了,个子不大,穿一套得体的小西装,眉毛淡淡的,眼睛中含着谦和的笑意,尽管头发不多,但梳理得整整齐齐。老两口只有一个独生儿子,名字叫章玉元。章玉元去年高中毕业,没有上大学,章师傅本想叫他学理发,又怕委屈了孩子,便请人帮忙,让儿子在一个颇有名气的中学补习。

这个青年长得白白净净,书生气很足,爱读书,从不惹事,尤其是对陶家,更是退避三舍。但是,陶家见他们势单力薄,便得寸进尺,先是明目张胆地占去了他们后院一块晒衣服的空坪,盖了一个厨房,接着,又把老屋升高了一层。他们在瓦厂,有的是砖瓦,不仅遮住了左邻右舍的阳光,而且把阳台从空中伸过来,居高临下。阳台上的出水管,恰巧对着妙家的房屋的正中。晴天朗日,突然一片污水从天而落,直泻章家屋顶,那久经风霜的老式薄瓦片,怎经受得起。于是,屋中雪白的蚊帐,便被糟蹋得像抹布一样肮脏了。

有一次,陶家更放肆,章家人正在吃饭,他们竟把洗痰盂的秽水从阳台上往章家正门口泼进去。哗的一声,章家桌上的饭菜全被污水所沾。真是欺人太甚。章家忍无可忍,全家出来说理,陶家三位好汉却高高站在阳台上,一边喝酒一边叫喊着:“你们去告吧!找法院,找衙门都行!”说罢,得意地哈哈大笑。

状元巷的人们气炸了,曾去告过,法院也怕惹那些蛮不讲理的人,南昌城人称他们为“罗汉”,常常只是息事宁人罢了。这一回,又来了负责调解民事纠纷的干部,经过调查,严肃地批评了陶家的恶霸作风,但没有作任何处置。表面上,稍好了一阵子,但陶家却憋了一肚子气,不久,就酿出了一件大惨案。

1984年6月12日中午,章玉元放学回来,看到陶家又在修房子,无意地站在屋檐下,想看个究竟。

“贼眼睛,看什么?”头顶上传来炸雷般的怒吼声。

热血腾地冲上年轻人的脸颊,浑身像火一样燃起来。“我看看的自由都没有了吗?”章玉元顶撞了一句,但声音很轻。

“老子叫你看个痛快!”冷不丁,凌空飞来一拳,正砸中章玉元的眼窝。

章玉元眼前金花四射,无端受辱的刺激,远比肉体的疼痛更让人难熬。

章玉元脸色铁青,全身炙热,像着了火。

“贼眼睛,骨头还痒么?”陶家的老大不解气,又在恶狠狠地挑衅。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了。恶有恶报!”章玉元强忍着。

“啊哈,小子还嘴硬,看我拆了你的骨头!”陶家老大气势汹汹地挥拳扑过来,对准章玉元的太阳穴狠狠一击。章玉元忙倒退了一步,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一拳落在章玉元的鼻上。一阵麻木,鲜血汩汩流了出来。

刹那间,章玉元想起家中有一短剑,报复的火焰被这鲜血燃烧起来,章玉元头脑发胀。闪电般走进家里,取出短剑,紧攥着,直向陶家老大的胸膛狠狠地刺去。

出手如闪电!平时的怨恨、屈辱,仿佛全集中在这致命的一击了。陶家老大像触了电。摇晃着,挣扎了几步远,扑地倒了,章玉元正欲抽身而走,一座大山似的黑影掠过,惊悍的陶家老二,龇牙咧嘴,嘶叫着,从墙上扑下来。

章玉元敏捷地一闪,顺手又是一剑……

陶家主人看到两个儿子相继倒在血泊里,横眉竖眼,嗷地发出森然的怒吼声,端着一根晒衣服的叉子,直向姚林彬劈来。章玉元躲过,趁对方扎空的瞬间,把短剑又插了进了对方的胸膛……

章玉元正想离开,忽然,陶家老太婆从身后抱住了他的腰,并咬住了他的肩膀。他返身又是一剑……

“你疯了!”一个年轻的妇女扑上来,抢他的剑,他顺手刺去,凝神一看,是美兰,她,她是在陶家被欺凌的人,不能伤害她。他忙收手,却已来不及了。短剑失去了冲劲,美兰肋间受了轻伤。

前后只短短几分钟,陶家四口,全躺在血泊之中。

美兰忘记了哭,也忘记了捂住自己的伤口,只是怔怔地看着浑身溅满鲜血的章玉元。

父亲,一见儿子转眼间杀了这么多人,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啪啪,左右开弓,两个大耳光,并一把揪住了章玉元:“混蛋!……”

章玉元一声不吭,丢下沾满鲜血的短剑,一把挣脱父亲的双手,返身骑上自行车,一眨眼,就消失在小巷深处。

“混蛋,还不去投案自首。”章父凄凉的喊声,像滚烫的油,溅在小巷人们的心田里。

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悄然涌上心头。章玉元决定到庐山去。他却没有去过。在这告别世界的最后时刻,应当去看看祖国的名山胜水,那茫茫的群峰,滔滔的云海,或许是最理想的归宿之地吧。过去,他曾听过有痴情的少男少女,不远千里到庐山双双殉情的不幸故事,他很不理解,而现在,自己也要走这条路了。不过,是畏罪而去的。一想到生命的末日,他的一颗心,又仿佛是秤砣一样沉重了。

一列夜行的火车,正停在郊外的小站上。章玉元跳上车,车上人很多,只得站在两列车厢之间的过道上。一个外出做买卖的农民,依偎在一大筐鸡蛋旁,酣睡着,他紧靠着这个农民身旁坐下,闭目养神。列车飞驰,纷乱的思绪,渐行渐远,一颗心,慢悠悠地飞向那明丽清秀的匡庐仙境。

“喂,站起来!”一声断喝,把章玉元惊醒了。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魁梧的中年人,目光犀利,却穿着便衣,章玉元的心怦怦乱跳起来。

“从哪里来?”

“南昌。”

“那里上的车?”

“南昌城北。”

“跟我走!”他不容置疑,领着章玉元走进列车员的房间,一个身着警服的公安人员,已端坐在那里等待他。

隐瞒,已经毫无必要了。章玉元感到有点遗憾,生活太严厉了,竟剥夺了他最后一点奢望。

1984年7月。法庭,金色的国徽,高悬在正中。严峻的审判台,铺着雪白的台布,纤尘不染。像面对威严的群峰,像面对无垠的大海,一走进这个特殊的地方,人们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庄严、圣洁、心灵净化的感觉。真善美在这里得到真正的尊重,假丑恶则受到无情的鞭笞。

然而,铁面无私的法官,可以同情罪犯吗?

章玉元被两个法警带上来了。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白晰的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决没有常见的杀人犯眼睛中那种阴森森的冷气,他半是羞怯,半是惊惶地瞟了审判长一眼,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学生,便温顺地低下了头。

“你叫什么名字?”

“章玉元。”

“还有别的名字?”

“没有。\"

“家住哪里?”

“南昌前进路。”

“今年几岁?”

“17岁。”章玉元迟疑了一下,又改口:“18岁。”

“是18岁吗?”审判长认真地问。

“我是1966年6月11日出生的,到出事那一天,正好18岁零一天。”章玉元坦率地回答。

根据刑法,18岁以下的属未成年的青少年,量刑可以从轻,一般不处极刑。年龄的界限,此刻,可是一条生命攸关的生死线。从章玉元迟疑的口吻中可以看出,他是懂得这一普通的法律常识的,但毫无在这个细节上求生的愿望。审判长心里一震,这不是往昔常遇到的那种作恶多端惯于狡辩的罪犯,而是偶发性的犯罪青年,想到这里,那冷冰冰的语气渐渐地缓和了。

“这是你杀人的凶器吗?”审判长拿起那把从发案现场取来的短剑,上面的血迹,已经凝固了,变成暗紫色。

“是的。”罪犯点了点头。

“你知道私人不准制造凶器的法规吗?”

“知道的。”章玉元解释说:“这是我二年前在砂轮上磨制的。当时刚掀起一股武打热,我只是为了好玩,根本没想到用来杀人。”

“私造或私藏凶器,是一种违法行为。”

罪犯点了点头。

接着,按照初审的规程,由罪犯叙述作案的经过。章玉元丝毫没有隐瞒,如实地讲述了作案的动机和详细过程。法庭上,谁也没有插话。审判长细细地观察左右两位人民陪审员的神色,他们没有因罪犯的暴行而愤怒,也没有审理其它案件时常出现的情绪的波动,只是默默地沉思着。

暂时休庭时分,审判人员议论纷纷,法律的天平无法平衡,感情的天平更是摇摆不定。根据章玉元杀人的手段的残忍和严重的后果,完全可以判处死刑。但从酿成这一惨案的原因,被害者却有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严重责任。那些横行无忌的人们,他们肆意欺凌别人的时候,自鸣得意,他们没有想到:生活是严肃的,给别人酿造的苦酒,最后往往是由自己一口喝掉。

休庭时,审判长走出大门,负责内勤的同志迎了上来,告诉审判长一个消息,前进路的居民派代表送来了联名信,请求法院对章玉元量刑时,从宽处理,免判死刑。

审判长看完信,苦笑着。善良的人们,往往只是从感情的好恶上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他是法官,从法律的角度,应当如何判决呢?

他不由陷入了迷惘之中。

陶家四口被章玉元杀了,巷子里的人,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还有几家买了鞭炮,当街燃放……

轰动南昌的章玉元杀人一案终于判决了。根据刑法,彬彬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是,不开宣判大会,不事先发布消息,死刑执行以后,只发一张措辞十分简单的布告。并且要做好罪犯家属和案发现场居民的思想工作。

“你要留下遗嘱吗?”判决以后,法院曾派了一个干警和法警去看章玉元。

章玉元摇了摇头,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惶惑和不安神色,但一会儿就平静了。

“你给父母留几个字吧。”法警好心地劝说。

“我很对不起他们,只希望他们早一点忘记我。”姚彬悲凉地说道,过了一会,又补充了一句:“我不想留下任何东西,也不值得留下任何东西。”

审判长皱起浓眉,向执行死刑任务的法警交代,临开前,给罪犯加一次餐,他喜欢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执开时,要一枪毙命,尽量减轻罪犯的痛苦。

是的,处决章玉元,从法律上看,并无太多的异议;但是从感情上,人们都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和不安。他是不是应当死呢?

他死了,悄悄地死在荒凉冷漠的刑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