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科举,寒门读书郎 > 第238章 大佬斗法,打来打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8章 大佬斗法,打来打去

永兴三十六年七月中旬,内阁起了变化。

内阁原三巨头,是严、张、汪三人,可一进入七月,就传出严思勉积劳成疾,到中旬他便正式病重乞归。

帝不许,随后应许严思勉举荐补徐嵩入阁。

严思勉认为这是一种政治手段,他认定徐嵩会感激他,尽管在朝廷谈师生之谊很扯淡,可他却相信徐嵩与他至少是政治上的友人。

还是在七月,月末汪阁老病重上书乞骸骨,帝依旧不许。

明显汪阁老也意识到了危险,内阁一致同意动用太常寺库银,他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徐嵩是以一个好好先生的姿态入阁的,作为严思勉的弟子且在汪阁老病重的情况下,有他平衡内阁,朝廷一切都暂且安定。

外人并不觉得内阁斗争与李承平有太大关联,翰林院里钻研学问不容许他顾念朝堂上的政治斗争。

但恰恰是内阁几大阁臣的争斗,给了李承平调查太常寺库银的机会。

“搅的人心乱。”庄方心不在焉道。

内阁争执不休,廷议就跟打嘴仗似的毫无作为。

庄方自然关心接下来的朝局变化,但他更关心的是这个月的俸禄能不能发下来。

底层官员的想法就是这么些,没有百姓想的那么复杂,上层的权力斗争,可不是他们这些小官能说上话的。

李承平哑然失笑道:“苦熬些时日吧!没看那些前辈连上半年的俸禄都拖着没发。”

这么一说,庄方的心情好了不少,他至少不是最惨的。

内阁压着不批,户部就顺势不拨钱,可以预见七月的俸禄要么发一半要么就是拖。

一众翰林就像当初十年寒窗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着书。

在庄方眼里李承平一如既往的捧着书看,只有李承平才明了自己内心的烦乱。

太常寺库银账册没有丝毫纰漏,这让他怎能不急。

等明日他还是要再去太常寺一趟,他心里安下心来,这才看起书来。

任何让人头疼的事,似乎往往都伴随着转机。

拯救李承平的不是太常寺遗留的蛛丝马迹,而是在两个人身上。

程长捷快步走过来,目光闪动道:“掌院找你。”

李承平一愣,反应过来感谢一笑。

望着离去之人的背影,程长捷有点苦恼,这人他是越发琢磨不透了。

徐嵩在此时找自己,这容不得李承平不多想。

不能在称呼他为徐学士,成了阁老,哪怕是内阁末席,那也是跺两脚朝廷震三下的存在。

思忖的多了,李承平很快就联想到了内阁的争斗上,只是他不解,值此关键时刻,徐嵩找他作甚。

还是那套政治思维,人是向前走的,一件事的达成完全看后面的推动力量有多强。

徐嵩的目的其实很好猜,他想做的必然是符合自己利益的事。

不想库银一事被抖搂出来的是严阁老,想爆出来但不想引起太大动乱的是张阁老。

几人斗法,无疑是有利于调查的,最起码会对太常寺有一定的疏忽。

严思勉想要光荣退去是不可能的,他走了,促成库银曝光的张阁老是不可能接受这个烂摊子的。

原以为内阁通过决议是张、汪二人的联手,直到后面李承平才明白这是张阁老主导,汪阁老默许的。

汪阁老默许倒不是他参与了库银一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交换。

他不是一个人,身后一大票人等着他政治资源的倾斜照拂,说走就走是对这些人的不负责。

如果直接退了,晚年怕是别想安详。

治黄已经让他看清朝局,此时退去尚可保留身后名。

他不走也不行,据李承平所知,自从内阁因辽东和治黄产生分歧以来,汪阁老的人被打压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严、张二人联手何人能挡。

南方派系虽然四分五裂不团结,但在排挤北方派系上还是出奇一致的。

能外放的,直接就被丢了出去,可贬可不贬的,一律贬官清扫出京。

不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他能做的唯有政治妥协。

若没有永兴帝设置的底线在那摆着,以汪阁老为首的北方官员日子一定会更加难过。

王明觉与他交谈中没少跟他吐槽,汪阁老目前的困境,其中几分真几分假李承平不知。

他就是听个热闹,若非程冬也受到了影响,大概王明觉也不会拉着他说这个。

汪阁老一退,北方官员势必需要第二个领头羊,王明觉想当魁首罢了,想赢得李承平好感,拉拢陕西士人而已。

赵琳先前是混都察院的,留下的政治资源不少。

在内阁纷乱不断的情况下,多方势力都在浑水摸鱼,极力达成自己的目的。

永兴帝显然也不想事情虎头蛇尾,严思勉乞归的奏疏到后面直接留中不发,硬拖着想看看严思勉是不是在装病。

徐嵩和王明觉同时找到自己,这是李承平没想到的,他直呼离谱。

这是李承平到徐嵩班房的第一想法。

张、汪被刺严,徐、王分属严、汪,现在这二人搅到一块去,反正就很乱。

李承平只想说严思勉终究是看错了人,都是人精,那个不是位高权重,那个都不傻。

严思勉想借自己从而脱身,徐嵩是万万不会答应,他更是极力想取代严思勉。

纷争再起,对李承平来说现下的京城就是个多事之秋,大佬们打来打去。

被永兴帝派了个活,让他想摸鱼都不成。

目前的内阁虽说是有四人,但其实就是一个两人组内阁,徐、严看似一队却貌合神离,没有组合是铁板一块的。

意识到朝廷出现的问题,徐嵩急切需要一个破局的关键节点,李承平自然而然就被他联想到。

李承平那次面圣,徐嵩就有所怀疑,等圣旨一下他细细盘算后便知晓了大概始末。

利用太常寺库银扫清内阁前路,是徐嵩的目的。

严思勉害怕乞归,汪阁老逐渐被清扫出局,挡在他面前的便仅剩一个张阁老。

要知道库银涉及的人可不止严思勉,整个主政内阁都脱不开关系,查明真相,三个都出局多好。

因此,徐嵩面露笑意一脸真诚道:“久安来了,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