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样,赵匡胤黄袍加身,带领一众部下返回了都城开封。

他严令部下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令者族诛。

石守信、王审琦等得知兵变成功,立马大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

范质这才反应过来,哪有什么外敌来犯,这明明是上了人家的当。可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率百官听命。

赵匡胤一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禅位诏书,正式登基称帝,定都开封,改国号为宋,建立北宋王朝。

赵匡胤登基后,并没有诛杀柴姓王公贵族,他封柴宗训为郑王,善待公卿旧族,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大开杀戒斩草除根的帝王。】

看着天幕,赵聊天群里也是聊的火热:

--乾隆:“哈哈哈!这赵匡胤还算不错,比朱元璋和朱棣强多了,朱元璋为了登基弄死了小明王,朱棣登基弄死了他侄儿朱允炆,削藩比朱允炆削的还狠!”

--武则天:“赵匡胤的确有手段,不过我当年也是以女流之辈登基称帝,开创了一代女皇的先河。在位期间,我推行改革,选拔贤能,也算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唐太宗:“赵匡胤的治国之道,颇有我当年的影子。我开创贞观之治,广纳谏言,任用贤才,使得大唐国力强盛。不过,赵匡胤的宽厚和仁义,也是值得称道的。”

--汉武帝:“赵匡胤的登基,虽然手段有些突然,但能够迅速稳定局势,不失为一位明君。我当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康熙:“各位前辈的治国之道,各有千秋。赵匡胤能够善待前朝贵族,不杀无辜,这是他的仁德。我当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也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慈禧:“赵匡胤的宽厚,确实令人敬佩。不过,我当年虽然垂帘听政,但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只是,时局所迫,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赵匡胤:“各位前辈的治国经验,我都铭记在心。我虽然以兵变登基,但更希望以文治国,推行改革,选拔贤才,让百姓安居乐业。我相信,只有国家强盛,百姓富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明君。”

--朱元璋:“赵匡胤,你的做法,我虽然不完全赞同,但你能够以民为本,不滥杀无辜,这是值得我学习的。我当年为了巩固政权,确实有些过激,但也是形势所迫。”

--朱棣:“赵匡胤,你的仁德,我自愧不如。我当年为了夺取皇位,确实做了一些错事。但我也希望能够以你为榜样,做一个仁德的君主。”

--赵匡胤:“各位前辈的教诲,我一定铭记在心。治国之道,千变万化,但唯有以民为本,才能长治久安。我会努力做到这一点,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胡亥:“呦呦呦,重八哥和朱老四这时候还装什么好人啊!正是扯几把蛋!”

胡亥的突然插话,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群聊的氛围瞬间变得微妙起来,历史的长河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某种戏谑的色彩。

--乾隆:“胡亥,你此言差矣。历史自有其评判标准,无论我们生前如何作为,后世自有公论。赵匡胤的仁德,朱元璋的决断,朱棣的雄心,皆是他们各自时代的烙印,不可一概而论。”

--武则天:“胡亥,你身为秦朝末代皇帝,或许对权力的残酷有着更深的体会。但请记住,每个帝王都有他的难处与抉择,我们不能仅凭一己之私,去评判他人的功过是非。”

--唐太宗:“胡亥,你或许对朕的贞观之治有所误解。朕之所以广开言路,任用贤能,正是为了避免重蹈你秦朝覆辙,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赵匡胤的仁政,与朕的理念不谋而合。”

--汉武帝:“胡亥,你提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为朕所推行,但实则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与思想的凝聚。赵匡胤虽未如此直接,但他以文治国,选拔贤才,亦是异曲同工之妙。”

--康熙:“胡亥,你或许对朕的功绩有所偏见。但请相信,无论是平定三藩,还是收复台湾,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赵匡胤的仁德,与朕的治国理念并不冲突。”

--慈禧:“胡亥,你之言辞过于偏激。我虽为女子,但身处晚清动荡之际,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赵匡胤的宽厚,我虽未能亲身体会,但深知其对于稳定民心的重要性。”

--赵匡胤:“胡亥,你我虽处不同时代,但同为帝王,应能相互理解。我虽以兵变登基,但始终铭记以民为本,力求国家安定,百姓安康。你的批评,我虚心接受,但望你也能理解我的苦衷。”

胡亥的挑衅似乎并未能激起太大的波澜,

反而让这场跨时空的对话更加深入,

每位帝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阐述着治国理念与人生哲学。

--胡亥(冷笑):“哼,你们这些所谓的明君,哪个不是踩着别人的鲜血上位?赵匡胤,你虽未大肆杀戮,但你的兵变本身就是对旧秩序的破坏。朱元璋、朱棣,你们更是手段狠辣,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而我,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尘埃,被你们这些大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

--朱元璋(沉声):“胡亥,你此言差矣。我虽手段强硬,但皆因时局所迫。我若不如此,如何能在乱世中立足,如何能保护我的子民不受战乱之苦?你或许觉得我残忍,但你可曾想过,若我失败,将会有多少人因我而丧命?”

--朱棣(叹息):“胡亥,你或许不懂,帝王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我夺取皇位,确实手段不光彩,但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为大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自知有错,但我也希望后世能记住我的功绩。”

--赵匡胤(温和):“胡亥,你或许对权力有着深深的误解。权力,并非是用来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而是用来保护百姓、维护国家安宁的利器。我虽以兵变登基,但我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着对话的深入,群聊中的氛围逐渐变得凝重而深刻。

每位帝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权力与责任、仁德与决断之间的微妙平衡。

而胡亥的挑衅,也似乎成了一种催化剂,让这场跨时空的对话更加生动、更加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