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刷原子弹炸倭岛,华夏帝王沸腾了 > 第172章 天幕弹幕功能再次上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天幕弹幕功能再次上线!

天幕上!

神魔通道无数人报名,另一半天幕也是继续盘点道:

【这时候,起义军内部已经开始商量拥立皇帝的问题。按理说,出身于皇族、又有一定势力的刘演应该被拥立为皇帝。但是,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朱鲔、王风(与王政君哥哥王凤不是同一个人)、王匡、张卬等人不想刘演的势力过于强大,而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拒绝拥立刘演为皇帝。

随后,绿林军拥立了同样出身于皇族、但却没有任何势力、刘演的同族兄弟刘玄为皇帝。

公元23年,刘玄正式在淯水称帝,这就是更始帝。刘演由于势力弱于绿林军,只能作罢。不过,这件事也为后来的刘演被杀埋下了伏笔。

更始帝即位后,封刘演为大司徒,爵位为汉信侯,而28岁的刘秀则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帝称帝的消息,震惊了王莽的新朝。于是,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42万大军进攻起义军,打算一举灭掉新生的更始朝廷。

公元23年,王邑和王寻率领42万大军从洛阳出发,并在颖川会合了严尤和陈茂的部队,浩浩荡荡的向起义军杀来。】

帝王聊天群里,所有帝王也是惊愕了!

--秦始皇:“哎哟卧槽!四十二万大军?这还不把刘秀砍成肉泥啊!”

在帝王聊天群里,秦始皇的一番话引起了其他帝王的热烈讨论,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刘秀命运的担忧和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汉武帝(刘彻)**:“王莽此举,无疑是想一举定乾坤,但刘秀素有英名,必有应对之策。”

**唐太宗(李世民)**:“四十二万大军虽众,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亦不少见。刘秀若能善用兵法,未必没有胜算。”

**宋太祖(赵匡胤)**:“赵某以为,刘秀此时更需稳固军心,用智不用力,或可有转机。”

**成吉思汗(铁木真)**:“哈哈,四十二万大军虽多,但若无统一号令,不过是乌合之众。刘秀若能击其要害,或可大破敌军。”

**明太祖(朱元璋)**:“王莽之军虽盛,但刘秀亦非等闲之辈。若能联合各方势力,共抗强敌,未尝不能取胜。”

**康熙帝**:“朕观刘秀,乃非常之人。此战虽凶险,但亦可能是他成就大业的良机。”

**雍正帝**:“父皇所言甚是。刘秀若能在此次战役中展露头角,必能收服人心,为日后的大业奠定基础。”

**乾隆帝**:“刘秀之才,朕亦有所耳闻。若其能善用地势与人和,或许能以少胜多,成就一段佳话。”

**汉武帝(刘彻)**:“朕在位时,亦曾面临过强敌压境,但终以智取胜。刘秀若能冷静应对,未必不能逆转局势。”

**唐高宗(李治)**:“朕以为,刘秀此时更应注重内政,稳固后方,方可无后顾之忧。”

**武则天**:“刘秀若能展现其帝王之姿,或许能赢得更多支持,共抗王莽。”

**唐玄宗(李隆基)**:“朕在开元盛世时,亦曾经历过战乱。刘秀若能凝聚人心,发挥士卒之勇,或有胜机。”

**宋太宗(赵光义)**:“赵某以为,刘秀应以守为攻,待敌军疲惫,再图破敌。”

**宋仁宗(赵祯)**:“刘秀若能深得民心,或可动员百姓支援,共克时艰。”

**元太祖(忽必烈)**:“刘秀若能以骑兵破敌阵脚,或可乱其军心。”

**明成祖(朱棣)**:“以朕之见,刘秀应善用火攻、水攻等战术,以弱胜强。”

**明神宗(万历)**:“刘秀若能坚守城池,耗敌粮草,待其自乱,再出奇制胜。”

**清太祖(努尔哈赤)**:“朕以为,刘秀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敌军,打乱其部署。”

**清太宗(皇太极)**:“皇叔所言甚是。刘秀若能夜袭敌营,或可收奇效。”

**顺治帝**:“朕观刘秀,乃有大志之人。此战虽难,但亦可能是他崛起之机。”

**康熙帝**:“朕再次提醒诸位,刘秀非等闲之辈,此战结果尚未可知。”

帝王们的讨论如火如荼,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统治经验和历史知识出发,为刘秀出谋划策。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对于战争和权谋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相信,无论结果如何,刘秀都将以这场战役为契机,书写自己的传奇。

【此时,刘秀与王凤、王常等人驻守昆阳(今叶县),刘演正在率军攻打宛城。此时,如果昆阳失守,那么刘演就会遭到腹背受敌的局面,因此,保卫昆阳十分重要。

但在此时,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9千人,与42万的新军相比,实力太过于悬殊。

因此,一些汉军将领主张放弃昆阳,就连驻守在昆阳的汉军统帅王风、王常也是犹豫不决。但是,刘秀则是主张坚守昆阳。

随后,刘秀率领13名骑兵连夜出城,去定陵、郾县调集援军。至此,汉军又有1.7万人到达昆阳。不过,即使是这样,昆阳汉军和援军加在一块也只有不到3万人,与新军仍然有太大的差距。

就在刘秀出城调集援军的时候,新军已经开始对昆阳发起了进攻。

新军统帅王邑依靠兵多,对昆阳发起了猛攻,结果,遭到了王风、王常率领汉军的殊死抵抗,损失惨重。

不久,刘秀率领援军也赶到了昆阳。接着,刘秀亲自率领1000人为先锋,冲杀在最前面,将新军打得大败,汉军士气得到了大振。

然后,刘秀又派3000名士兵渡过昆水,向王邑的大本营发起攻击。不过,这时的王邑依然轻敌,为了争功,他下令所有新军不得出战,而是自己与王寻亲自率领1万人迎战刘秀。

结果,王邑被刘秀打得大败,王寻被汉军杀死。】

--朱元璋:“刘秀此子,真是牛而逼之啊!”

在帝王聊天群里,朱元璋的赞叹引起了其他大汉皇帝的共鸣,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刘秀的敬佩之情。

**汉高祖(刘邦)**:“朕从布衣起家,深知创业之艰难。刘秀能够在昆阳以少胜多,其智勇双全,实为我大汉栋梁之才。”

**汉武帝(刘彻)**:“昆阳之战,刘秀不仅展现了军事上的天赋,更体现了我大汉皇族的英勇气概。此战必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汉光武帝(刘秀)**:“朕虽身处逆境,但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昆阳之战,是朕与众将士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结果。”

**汉明帝(刘庄)**:“刘秀皇祖的昆阳之战,是大汉军事史上的辉煌篇章。朕将铭记皇祖的教诲,继续发扬光大我大汉的荣耀。”

**汉章帝(刘炟)**:“昆阳之战,刘秀皇祖以弱胜强,充分展现了我大汉皇族的智慧与勇气。朕将以皇祖为榜样,励精图治,使我大汉繁荣昌盛。”

**汉和帝(刘肇)**:“刘秀皇祖的昆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朕将继承皇祖的遗志,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汉献帝(刘协)**:“虽身处乱世,但刘秀皇祖的昆阳之战,依旧是我大汉皇族的骄傲。朕虽无力回天,但对皇祖的敬仰之情,永远铭记在心。”

帝王们的讨论如火如荼,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统治经验和历史知识出发,对刘秀的昆阳之战赞不绝口。

他们相信,刘秀的这场战役,不仅为大汉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刘秀本人,虽然在群里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尽了应尽之责,但他的心中,却对这场战役的胜利感到无比自豪。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挽救了大汉王朝的危局,更为自己赢得了民心和声望,为日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昆阳之战,成为了大汉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大汉子民,为国家的繁荣和强盛而努力奋斗。

而刘秀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这座丰碑之上,被后人传颂不息。

就在此时!

天幕上终于传来了一声炸响!

【叮!天幕弹幕功能再次上线!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一时之间,诸天万界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