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群内顿时一片哄笑,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帝王们也忍不住被这突如其来的诙谐逗乐。

李世民笑言道:“曹公真乃风趣之人,不过,朕以为,治国之道非金银所能衡量,更在于民心所向,制度之善。雍正兄的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实乃高瞻远瞩,利国利民之举,其价值远非六千万白银可比。”

武则天点头赞同:“正是如此,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智慧与勇气书写着反腐兴国的篇章。雍正帝此举,不仅缓解了财政危机,更在于其背后的深意——重塑官员廉洁之风,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实为高招。”

雍正见状,谦逊回应:“诸位陛下谬赞了,朕当时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贪腐之害,如蛀虫蚀木,若不及时根治,必将危及社稷根本。朕所行之事,皆是为了我大清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曹操收起玩笑之色,正色道:“雍正兄言之有理,曹某虽身处乱世,亦深知清廉之重要。只是时局所限,难以施展拳脚。今日得见诸位高论,实乃受益匪浅。”

此时,群聊中又有新声加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诸位所言,皆是治国良策。朕在位时,也曾严刑峻法,以雷霆手段整治贪腐,虽收效显着,但亦知非长久之计。治贪之本,在于制度与人心,二者缺一不可。”

群聊中,帝王们纷纷表示赞同,继续深入探讨着反腐与治国的种种策略,

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启示。

天幕之上,画面继续流转,

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们的智慧与决心,

也映照出后世对于清廉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历史的智慧与未来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反腐兴国的壮丽画卷。

天幕上也是继续盘点道:

【二、雍正之过失

(一)文字狱

因为清王朝本就是少数民族统治,加上雍正帝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树立了很多政敌,在雍正帝登上至尊之位后,对威胁他统治的势力进行清洗,比如八王爷、阿其那、年羹尧、隆科多等等。无论是兄弟还是臣子,无论是八旗权贵还是汉族官员,只要对皇权存在潜在的威胁,就会被雍正帝以各种名义处置。】

【而在其中,吕留良曾静案件的影响最大,自此文学狱大兴。在吕留良曾静案件之后,雍正严密监督广大民众的民族思想,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专门挑别人文章诗歌里的纰漏,来牵强附会的断章取义,诬陷他人,以此来漫天要价或排除异己,这导致了大量的耸人听闻的“文字狱”。

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统治最黑暗的一部分,它从开始到结束,历时近百年,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很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受到极其惨重的惩处,这在华夏历史上是最黑暗最无道的一幕。】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令”。雍正帝为人猜忌,终其一朝文字狱竟有二十余起,密度仅次于乾隆帝,而且多为大案重案。】

【有人作诗带了一个明字,便被满门抄斩!】

闻言,帝王群炸锅了!

朱元璋:“艹!真tm黑暗啊!”

秦始皇:“混账啊!雍正老贼!把红包还朕!”

秦始皇的怒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雷鸣,

震得在场诸帝心神俱颤,

即便是以威严着称的帝王们,此刻也不免面露惊色。

朱元璋更是愤慨难平,他站起身,宽大的龙袍随着动作翻涌,

眼中闪烁着对那段残酷历史的深切痛恨。

“哼,这雍正,倒是比朕还狠辣几分!朕虽重法,却也知过犹不及,岂会如此滥杀无辜,泯灭人性!”

朱元璋的话语中满是不屑与愤慨,仿佛要将那份积压在心底的不平之气一吐为快。

李世民轻轻摇头,面容凝重:“帝王之道,在于仁政与法治并行,过刚易折,过柔则弱。雍正此举,实乃短视之政,遗祸无穷。”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见解,以及对雍正政策的不认同。

康熙帝,作为清朝的另一位杰出君主,此刻却显得尤为沉默。

他深知自己子孙的所作所为,心中五味杂陈。半晌,他缓缓开口:

“朕在位时,虽也有严苛之时,但从未滥兴文字狱,以至于民心背离。此事,确是雍正之过,朕难辞其咎。”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更显沉重。

众帝皆知,康熙此言,既是对雍正的责备,也是对自己未能妥善教育子孙的自责。

这时,武则天轻启朱唇,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峻与智慧:

“文字本为教化之工具,却沦为杀戮之利器,实乃文明之殇。然,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吾辈当以此为鉴,警醒后世,勿使悲剧重演。”

她的话音刚落,便得到了众帝的共鸣。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秦始皇见状,怒气稍解,但仍是愤愤不平:

“朕虽不认同雍正之政,但红包之事,乃吾等私下之约,他既违约,便应受罚!”言罢,他似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诸位,不如我们联手,给这雍正老贼一个教训,如何?”

此言一出,帝王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哄笑。

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此刻却因共同的目标而团结一致,誓要给那远在清朝的雍正帝一个难忘的“教训”。

于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包大战”悄然拉开序幕,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那位在历史上以残暴着称的雍正帝,以及他那令人发指的文字狱政策……

..........

天幕上也是接着盘点道:

【(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是清王朝限制和禁止与国外运输贸易,严格限制与国外经济、文化、科学、制度等方面的交流。

这项政策虽然是是清王朝封建政府实行的防御性自卫政策,但是也是典型的孤立主义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的结束。

“闭关锁国”制度是基于自给自足的自然传统小农经济社会,不需与外界接触,自成一套经济体系。

雍正帝为了隔离汉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防止汉族得到国外的势力的支持进行反清,拒绝了所有国外的东西,导致清王朝的皇帝骄傲自满,也使得清王朝高层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清王朝特别担心中国会受到国外的影响,受到国外的侵略,担心中国人的反清势力将与国外势力相互勾结。

明朝是“禁海”,但不“锁国”,依然与国外有很多联系,但是清王朝鉴于郑成功的前车之鉴,对海上贸易实行严格执行禁令。

限制船舶的技术,限制国内产品出口,实行对外国贸易的限制,将通商港口之局限于广州一地,还限制外国商人和中国的商人进行长时间的接触。

导致盲目狂妄的夸大华夏在世界上的地位,感觉自己就是“天朝上国,而清王朝的统治者除了康熙之外,拒不接受国外不一样的文化和技术(即所谓的奇技淫巧)。

闭关锁国严重阻碍工业和商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自然小农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加上清王朝的抑商政策太多太繁,严重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

【对于雍正帝的总结如下】

【关于雍正皇帝,不同时间、不同的人对他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有人咒骂他,有人赞美他,有人说他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说他刻薄寡恩,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帝的确为清王朝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一个传统文化评价标准,雍正帝在中国古代的帝王群体之中绝对是前列。雍正帝是一位非常勤勉有才干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三年之中,每天只是睡四五个小时而已。一年就只有万寿节这一天才会休息。十多年间,他的朱批批语高达一千多万字。】

【在雍正帝的统治下,对内没有出现权臣大贪如和珅、穆彰阿之流,对外作战节节胜利,国家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旱灾害,也没有发生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国家人口不断增长。这是雍正的功绩

但是,雍正帝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雍正帝的功臣也少有善终者,年羹尧、隆科多等都死于非命。雍正帝对待政敌是无比无情的。与他争夺大位的八王爷胤禩、九王爷胤禟等人都被搞死,而且雍正帝大兴文字狱,钱名世案、吕留良曾静案等等,都是极其血腥。

总的来说,雍正帝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皇帝的无上权威,使得华夏进一步陷入专制独裁的泥沼中,导致社会、文化进一步僵化,文化的活力进一步丧失,为后来的全面落后埋下了伏笔。

清朝闭关锁国,眼界狭窄,无能对抗的情况下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到最后灭亡。历史无法重演但绝对是铭记于心的教训。是的,一个国家必须勇于且善于拥抱变化,随时谦卑,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强大。世界本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和影响,强行关门不理最后导致落后不前,信息蔽塞,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天幕上说罢。

诸天万界全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人、一个帝王竟然会如此复杂。

此刻,天上的各路神仙也是纷纷评论道:

太上老君轻抚长须,目光深邃:“世间万物,皆有两面。雍正帝之治,勤政爱民,固有其功;然其严苛寡恩,亦难掩其过。闭关锁国,更是自绝于世界之林,此乃大不幸也。”

观音菩萨慈悲为怀,轻声道:“帝王之心,深似海。雍正帝虽有过,但其勤勉治国,亦属难得。愿世人皆能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共谋发展。”

孙悟空在一旁挠了挠头,笑道:“嘿,俺老孙只知打妖怪,这治国之道嘛,倒是听不太懂。不过,那闭关锁国听起来就不对劲,俺觉得吧,还是得打开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行。”

猪八戒则是一脸憨笑,附和道:“猴哥说得对,俺老猪也觉得,整天关着门,哪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是得出去溜达溜达,长长见识。”

嫦娥仙子则是轻声细语,仿佛怕惊扰了这份沉思:“雍正帝之治,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闭关锁国之策,确为误国之举。愿后世帝王,皆能以此为鉴,开放包容,方能国富民强。”

孙悟空见状,更是按捺不住,他猛地一拍大腿,笑道:“诸位说得在理!俺老孙虽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治国方略,但俺知道,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变化。闭关锁国,岂不是自己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咱们得活学活用,与时俱进才是正道!”

如来佛祖面带微笑,声音温和而深邃:“悟空言之有理。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唯有开放心态,方能顺应时势,引领潮流。闭关锁国,无异于自断双臂,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二郎神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目光如炬:“正是如此。我大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更应敞开胸怀,吸纳四方之精华,方能保持长久的繁荣与昌盛。”

哮天犬在一旁摇着尾巴,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赞同。

它抬头望向主人二郎神,眼中闪烁着忠诚与智慧的光芒。

太白金星捋了捋胡须,语带深意:“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雍正帝之治,既有其光辉之处,也有其阴暗之面。我们当从中汲取教训,既要学习其勤勉治国的精神,也要警惕闭关锁国的危害,确保我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玉帝端坐云端,目光如炬,缓缓开口:“诸卿所言极是。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的辉煌与黯淡。雍正帝之治,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亦有难以回避之过。吾等当以此为鉴,警醒后世,勿让历史重演。”

“所以朕决定,.....立猪八戒为太子!”

众神仙:????

孙悟空:“俺老孙艹!原来仙界传闻呆子是玉帝私生子是真的啊?”

...........

与此同时。

大清!

雍正帝端坐在龙椅上,心情复杂的看着天幕。

雍正帝的眉头紧锁,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天幕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间,让他无法忽视,更无法逃避。

他回想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作为,勤勉治国,力求国泰民安,却也在不经意间,埋下了闭关锁国的种子。

那些严苛的政策,那些对政敌的无情打压,还有那些因文字狱而失去生命的无辜之人,都是他心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朕,究竟是对是错?”雍正帝在心中自问,声音低沉而沉重。

他明白,历史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但他却无法忽视自己作为帝王的责任与担当。

一旁的李卫和田文静等人也是纷纷说道:

李卫,这位雍正帝的心腹近臣,面容凝重,他深知皇上此刻心中的挣扎与不安。

他上前一步,躬身道:“皇上,治国之道,本就非易事。您在位期间,勤勉于政,力推改革,虽有偏颇之处,但皆是出于国家社稷之考量。至于闭关锁国,或许当时有其不得已之因,但如今既已明了其弊,便是我们改弦更张之时。”

田文静,以其温文尔雅着称,此时也缓缓开口:

“皇上,历史之镜,映照过往,亦启迪未来。我辈当以此为鉴,不仅要反思过往之失,更要着眼未来之路。开放国门,广开才路,方能引领大清走向新的辉煌。”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有的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有的则强调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学习。

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与决心。

雍正帝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渐渐有了方向。

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穿透了紫禁城的重重宫墙,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雍正帝沉声道,“朕以往或有错失,但今日既已明了,便当痛定思痛,力行改革。闭关锁国,乃我大清之殇,从今往后,朕要亲自推动开放之门,广纳贤才,学习先进,以图国家之强盛,民族之复兴。”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与欢呼。

雍正帝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自己过去错误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大清未来命运的勇敢担当。

在这一刻,他仿佛不再是那个冷酷无情的帝王,而是一个心怀天下、勇于变革的领袖。

夜晚。

雍正吃了一碗小米粥,继续看着奏疏。

忽然!

雍正感到胸口一阵疼痛。

他猛地捂住胸口,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突如其来的疼痛让他手中的奏疏滑落,掉落在龙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卫见状,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住雍正帝,

急切地问道:“皇上,您怎么了?是否需要传召御医?”

雍正帝强忍着疼痛,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

但他知道,这突如其来的病痛绝非偶然,

或许是他多年以来日夜操劳,身心俱疲的累积所致。

“不必……朕只是有些累了。”雍正帝的声音微弱而沙哑,他努力调整着呼吸,试图平复那份突如其来的痛楚。

然而,疼痛并未因此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雍正帝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力感袭来,仿佛整个身体都被抽空了一般。

“快……传御医!”终于,雍正帝再也无法忍受,他艰难地吐出了这几个字。

李卫不敢怠慢,立刻吩咐宫人传召御医。

不久,几位经验丰富的御医匆匆赶来,他们为雍正帝诊断后,面色凝重地交换了意见。

“皇上,您这是积劳成疾,加之心中郁结难解,才导致此症突发。”一位御医跪在龙案前,恭敬地禀报道。

雍正帝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自己这些年来为了国家社稷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禁感到一阵悲凉。

“朕……还能撑多久?”雍正帝的声音微弱,仿佛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御医。

御医们面面相觑,最终由一位年长的御医开口答道:

“皇上龙体虽虚,但若能静心调养,辅以良药,或可延年益寿。”

雍正帝苦笑一声,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

他必须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为大清的未来铺好道路。

“朕明白了……你们退下吧,朕要休息一会儿。”

雍正帝挥了挥手,示意御医们退下。

御医们恭敬地行礼告退,留下雍正帝一人独自面对这漫长的夜晚。

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光,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去的遗憾。

他望向窗外,仿佛穿透了紫禁城的重重宫墙,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

那里有他未曾见过的风土人情,有他未曾了解的先进科技,更有他渴望的开放与包容。

“若时光能倒流,朕定当以更加开明的姿态,引领大清走向繁荣。”

雍正帝在心中暗暗发誓,虽然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但他却愿意将这份决心传递给后世。

他站起身来,走到龙案前,提起笔,沉思片刻后,开始在纸上奋笔疾书。

他要写下一道旨意,鼓励官员与民众学习外界知识,促进文化交流,逐步打破闭关锁国的壁垒。

虽然这无法立刻改变现状,但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够迎来大清的新生。

同时,他也意识到,仅仅依靠一道旨意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更多的贤能之士来辅佐他,需要更加开明的政策来引导国家走向开放。

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整朝政,重用那些有识之士,同时放宽对文化的限制,鼓励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

虽然这些举措在当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它们却像一粒粒种子,悄然埋在了大清的土地上,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是夜。

雍正帝崩,终年58岁!

次日,

乾隆登基,全盘推翻雍正新政。

历史,再次进入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