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各种表情包和吐槽如潮水般涌来,

连带着历史的尘埃都似乎被这股子热闹劲儿给搅动了起来。

慈禧太后(略显无奈):“哎,孩子们,都消停些吧。咱们这跨越时空的相聚本就不易,何必为了过往的功过是非伤了和气。”

汉武帝(威严中带着几分戏谑):“乾隆小子,你爹雍正确实是个角色,你嘛,也还算有点建树,但别忘了,盛世之下亦有隐忧,你后期的奢靡之风,可没少给后世留下话柄。”

乾隆(不服输):“哼,朕在位六十年,四海升平,文治武功皆有建树,怎就奢靡了?再说,哪个帝王没有些小瑕疵,瑕不掩瑜嘛!”

秦始皇(霸气侧漏):“论起一统六国,奠定华夏基业,朕敢说无人能比。但历史自有其评判,咱们还是多聊聊如何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吧。”

武则天(淡然一笑):“说得好,治国之道,在于平衡各方,心系苍生。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最终都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

溥仪(苦笑):“好了,好了,都别争了。我虽身为末代皇帝,但也深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非一人之力所能阻挡。咱们还是多学学前人的智慧,少些无谓的争执吧。”

天幕画面一变,也是继续盘点道:

【(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土着民族的首领,流官指的是由中央王朝委派的官员,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由于担任土司的人大都是“部落贵族““部落首领”,有着世袭罔替的权力,并且在自己的辖区内自成一套独立的权力体系,更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兵权,其实所谓土司就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诸侯国,而且西南地区偏远独特的地理关键,导致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难以管理这些土司。这些土司对内实行农奴制度,对外经常互相发生战争,还经常骚扰附近百姓,又时常不服从中央王朝管理,中央王朝一直在为解决土司割据的积弊而努力。

最早的改土归流始于明朝,但明朝、清初只限于小规模改革,直到雍正时期清王朝国力强盛,雍正帝又是锐意进取的君主,大规模推广改土归流的社会条件也成熟了。】

【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数次上书,全面阐述改土归流的必要,明确提出“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奏请准许推行。他建议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他要求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管理,使地方官相机行事。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

【改土归流制度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界的控制,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而且对华夏多民族的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幕还未盘点完,聊天群里忽然有人发了个红包。

【叮!秦始皇给雍正发了一个专属红包!】

雍正打开红包一看,刀币一枚!

--秦始皇:“雍正后生,这一枚刀币送与你,望你长命百岁,国运昌隆!”

--雍正看着手里的刀币感触颇多,泪眼婆娑道:“多写始皇赠物,朕...我收下了!”

就在秦始皇跟雍正聊的火热时。

--溥仪:“雍正爷!您别国运昌隆了!大清到我这儿就亡了!”

闻言,

大清的所有帝王皆是一惊!

雍正帝的脸色瞬间凝固,手中的刀币似乎变得沉甸甸的,

他抬头望向聊天群中的溥仪,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群内瞬间安静了下来,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雍正:“爱新觉罗溥仪,你此言何意?大清怎会到你手中便亡了?”

--溥仪叹了口气,缓缓输入文字,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哀愁:“雍正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非一人之力所能阻挡。清末之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加之种种历史原因,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我虽身为末代皇帝,却也无力回天。”

大清帝王们见状,纷纷沉默不语,各自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中有的回忆起往昔的辉煌,有的则痛惜大清的衰败,更有的则是深思其中的历史教训。

--乾隆:“朕在位六十年,自诩文治武功皆备,却未料到后世子孙竟会面临如此困境。溥仪之言,实乃警钟长鸣,提醒我等后世之君,需时刻警醒,勿忘历史之鉴。”

--康熙:“大清之兴衰,非一人之过,亦非一朝一夕之故。吾等作为先祖,当以此为鉴,勉励后世子孙,自强不息,方能保我华夏基业长青。”

--努尔哈赤:“我女真一族,自白山黑水间崛起,历经艰辛,方有今日之大清。然兴衰更替,乃天地之常道。吾辈虽已逝,但愿后世子孙能铭记先祖之志,勿忘初心,方能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光绪也在这时候站出来痛骂慈禧。

--光绪:“诸位先祖,溥仪所言非虚,我朝之衰败,慈禧老巫婆难辞其咎。她专权误国,排挤忠良,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我虽有心振兴,却处处受制,无力回天,此乃我生平之大憾也!”

光绪的话语如同一声惊雷,在聊天群内炸响,瞬间打破了之前的沉寂。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慈禧太后的愤慨与无奈,也透露出对自己无力改变命运的悲哀。

--慈禧:“光绪之言,过于偏颇。哀家虽为太后,但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清江山稳固,为了皇室血脉延续。然历史洪流,非人力所能抗拒,哀家亦有诸多无奈与遗憾。”

光绪:“艹!老妖婆!此时你还在这里狡辩!亘古帝王,可有含一介女流为亲爸爸的!”

闻言,所有人也是一惊!

崇祯:“哈哈哈!报应啊!”

赵构:“什么玩意?这光绪不会喊这慈禧爸爸吧?”

胡亥:“哎哟卧槽!玩的听话啊!”

康熙:“混账啊!光绪你一个大男人,脊梁怎么如此软弱!要是老子早就宰了这慈禧!”

...........

聊天群里吵得不可开交。

大清!

康熙朝!

康熙看着聊天群里,大清后世之君竟然被一个后宫太后玩弄于手掌之中,也是气的破口大骂。

“逆贼!娼妇!婊子!”

康熙帝心中怒火中烧,他双手紧握成拳,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决心。

他深知,作为大清的开创者之一,

自己有责任为后世子孙树立榜样,

更不能容忍大清皇室的尊严被如此践踏。

下面的张廷玉见状,也是急忙上前劝道:

“皇上息怒,龙体为重。此等言论虽令人愤慨,但皆是后世之事,非我辈所能直接干预。况且,历史自有其公论,慈禧太后之功过,后世自有评说。”

张廷玉的声音温和而沉稳,他深知康熙帝的脾气,也知道此刻需要有人站出来平息皇上的怒火,以免伤及龙体。

他的话语中既有对康熙帝的忠诚与关心,也透露出对历史的尊重与客观。

康熙帝闻言,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他看向张廷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后缓缓开口:

“廷玉所言极是,朕一时失态,险些坏了大事。但此等耻辱,朕岂能坐视不管?朕要亲自撰写一篇诏书,昭告天下,警示后世子孙,勿让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张廷玉闻言,立刻领命,准备笔墨纸砚,静待康熙帝挥毫泼墨。

康熙帝提笔在手,沉吟片刻,然后笔走龙蛇,一篇慷慨激昂的诏书跃然纸上。

他在诏书中痛斥了慈禧太后的专权误国,表彰了那些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的忠臣良将,并告诫后世子孙要以此为鉴,勤勉治国,勿忘初心。

诏书写成后,康熙帝命人即刻传遍天下,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能知晓这段历史,铭记这段教训。

同时,康熙帝也在心中暗自发誓,无论自己身处何地,都将时刻关注大清的命运,为后世子孙留下更加稳固的基业,让大清帝国能够永远繁荣昌盛。

康熙刚写完,佟国维也上前谄媚道:

“皇上圣明,此诏一出,必能警醒世人,让后世子孙铭记历史,不再重蹈覆辙。臣等愿随皇上之后,共赴国难,守护我大清江山永固。”

佟国维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谄媚,但更多的是对康熙帝的忠诚与敬仰。

他深知康熙帝此次动怒,不仅仅是因为对慈禧太后的愤慨,更是对大清未来的深深忧虑。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与康熙帝一同承担这份责任,共同守护大清的基业。

康熙帝微微点头,对佟国维的表态表示满意。

他深知朝中大臣们的心思各异,但像佟国维这样真心实意为自己和大清着想的人并不多。

因此,他更加珍惜这份忠诚与信任,决定给予佟国维更多的重任与信任。

“国维,你言之有理。朕需要你这样的忠臣良将,为朕分忧解难。从今往后,你要更加用心地辅佐朕,共同治理好大清这片江山。”康熙帝语重心长地说道。

佟国维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是康熙帝对自己的信任与重托,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他连忙跪倒在地,向康熙帝表忠心:

“臣佟国维,誓死效忠皇上,为大清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帝微微一笑,亲手将佟国维扶起。

他相信,有了佟国维这样的忠臣良将,大清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就在此时。

殿外响起了唱报声。

“宣金陵附副将马国成,原顺天府尹隆科多进殿回话!”

康熙帝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量。

金陵附副将马国成与原顺天府尹隆科多,两人皆是朝中重臣,此番同时被宣,莫非有紧急要务?

“宣他们进来。”康熙帝沉声吩咐道,随即整理了一下衣襟,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静待二人入殿。

不一会儿,马国成与隆科多一前一后步入大殿,行礼如仪,恭敬地立于阶下。

“二位爱卿,有何要事需急报于朕?”康熙帝开门见山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威严与期待。

马国成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自金陵归来,带来前线军报。近日边疆局势紧张,有外敌蠢蠢欲动,似有侵扰之意。微臣已加强边防,但恐力有不逮,特来请示皇上定夺。”

康熙帝闻言,面色凝重。

边疆安宁乃国家之根本,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慎重对待。

“马爱卿辛苦了,你且先退下,待朕与隆爱卿商议后再作定夺。”康熙帝安抚了马国成几句,随即转向隆科多,“隆爱卿,你此番前来,又是所为何事?”

隆科多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禀报道:“皇上,微臣此番前来,是为了京城内的一件大事。近来京城流言四起,说是有奸臣勾结外敌,意图颠覆朝纲。微臣已暗中查访,发现此事并非空穴来风,恐有重大阴谋。特来禀报皇上,请皇上定夺。”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康熙帝的脸色更是阴沉得可怕,他深知这类流言蜚语往往能引发重大危机,必须尽快查明真相,稳定朝局。

“隆爱卿,你即刻着手调查此事,务必查清真相,不得有误。

同时,加强京城戒备,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康熙帝果断下令道。

数日后!

马国成和隆科多秘密奏报康熙。

马国成:“陛下!此番调查,证实了八爷和九爷等人,从天幕得知了四爷最后做了皇帝,他们密谋造反!提前逼迫陛下退位!”

隆科多:“全国一大半的官员都被八爷他们笼络了去!”

闻言,康熙青筋暴起!

康熙帝闻言,怒不可遏,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竟会生出如此悖逆之心,更未料到朝中竟有如此之多的官员被他们所笼络,企图颠覆他苦心经营的江山。

“混账东西!朕待他们不薄,他们竟敢如此背叛朕,背叛大清!”康熙帝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愤怒,大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在回响。

张廷玉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低声劝道:“皇上息怒,龙体为重。此时更需冷静应对,以免落入奸人圈套。”

康熙帝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深知,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和智慧才能应对眼前的危机。

“传旨,即刻将老八、老九等人软禁于府中,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同时,加强宫中守卫,确保朕的安全。”康熙帝果断下令,声音虽平静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皇上!”一旁的侍卫领命而去,迅速执行康熙帝的旨意。

“隆科多,你继续深入调查此事,务必查清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员名单及他们的行动计划。同时,加强京城及各地的安防,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做出更过激的举动。”康熙帝对隆科多下达了更为具体的指令。

“微臣遵旨!”隆科多领命而去,心中暗自发誓定要查清真相,不负皇上重托。

马国成见状,也主动请缨:“陛下,微臣愿领兵驻守边疆,以防外敌趁虚而入。同时,微臣也会密切关注朝中动向,若有异常,定当及时禀报。”

康熙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有马爱卿在边疆,朕就放心了。你且安心驻守,待朕平定内乱后,再论功行赏。”

随着马国成和隆科多的离去,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

但康熙帝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用智慧和勇气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守护好大清的基业。

就在康熙发号施令的同时!

康熙的儿子,老八和老九提前得知了消息。

造反提前了!

老八和老九在得知康熙帝已经对他们起疑,并下令软禁的消息后,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不甘。

他们深知,一旦落入康熙帝的手中,将再无翻身之日。

于是,他们决定孤注一掷,提前发动叛乱。

“八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老九急切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决绝,“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

老八紧咬牙关,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狠色:“没错,不能再等了。我们手中的兵力虽然不多,但足以控制京城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能迅速占领皇宫,控制住父皇,那么一切就还有转机!”

两人迅速召集了各自的心腹将领和忠诚的士兵,秘密部署起叛乱计划。

他们利用自己多年在朝中经营的人脉,暗中调动兵马,准备在夜幕降临之时发动突袭。

与此同时,康熙帝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充满了忧虑。

他深知自己的儿子们并非省油的灯,尤其是老八和老九,他们一直觊觎皇位,如今更是公然造反。

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不测。

于是,康熙帝秘密召见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和将领,包括张廷玉、隆科多以及边疆的将领马国成等人,共同商讨对策。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包括加强皇宫的守卫、调集京城的兵马进行镇压、以及派人前往边疆请求马国成率军回援等。

夜幕降临,京城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然而,在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老八和老九率领着叛军,趁着夜色掩护,悄悄逼近了皇宫。

他们的士兵们个个神色紧张,但眼中却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们知道,这是一场生死较量,但只要能成功,他们就能改写自己的命运。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发动攻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皇宫的守卫已经加强了数倍之多。

原来,康熙帝早已料到他们会提前行动,提前做好了准备。

叛军们措手不及,纷纷陷入混乱之中。

而就在这时,康熙帝亲自率领着大军从宫中杀出,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他身披铠甲,手持长剑,亲自上阵杀敌,展现出了一代帝王的英勇与果敢。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叛军终于被彻底击溃。

老八和老九在混乱中被俘虏,其余叛军也纷纷投降。

康熙帝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再次稳固了大清的基业。

平叛后,康熙论功行赏。

平叛之后,康熙帝站在皇宫的高台上,望着下方跪拜的群臣,心中五味杂陈。

这场叛乱让他深刻感受到了皇权的脆弱与亲情的背叛,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守护大清江山的决心。

“诸位爱卿,此次叛乱虽已平息,但朕深知,治国安邦之路任重而道远。”康熙帝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穿透了夜色的寂静,“朕要感谢所有在此次平叛中英勇奋战的将士们,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扞卫了大清的尊严与安宁。”

他首先看向了张廷玉和隆科多,两人作为此次平叛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功不可没。

“张廷玉,你智计百出,为朕出谋划策,功不可没;隆科多,你临危受命,深入虎穴,查清真相,更是居功至伟。朕决定,赐你们黄金千两,加封一等公爵,以示嘉奖。”

两人闻言,连忙叩首谢恩,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激动。

接着,康熙帝的目光转向了边疆将领马国成。

“马爱卿,你虽远在边疆,但闻讯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回援,忠心可鉴。朕知你守土有责,不便轻易离开,但你的忠诚与决心,朕已铭记于心。待边疆局势稳定后,朕定有重赏。”

马国成心中涌动着暖流,他深知康熙帝的信任与赏识,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大清江山鞠躬尽瘁的决心。

最后,康熙帝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参与平叛的士兵们身上。

“朕的勇士们,是你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大清的铜墙铁壁,是你们用无畏的勇气扞卫了朕的江山社稷。朕决定,对所有参与平叛的士兵,一律加赏半年俸禄,并赐予‘忠勇’二字作为荣誉。”

士兵们闻言,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他们知道,这是康熙帝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与奖赏。

所有人都很高兴,只有马国成不高兴。

康熙见状也是问道:

“马国成爱卿,你还想要什么赏赐?朕通通允了!”

闻言,马国成笑容溢于言表道:

“陛下!我....想要郑春华!”

所有人都炸了!

郑春华不是跟太子有一腿的康熙妃子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