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0 章安内攘外

夜幕深沉,墨色如漆般晕染开来,将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乾清宫里灯火辉煌,那明亮的光芒,好似要冲破这沉沉夜色,照亮这内忧外患下的艰难时局。

马超在获得王先生的支持后,一直紧绷的内心仿若被注入了一股暖流,不禁甚感宽慰。

他提高了嗓门,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既然如此,那朕也不能被长平那个小女娃给比下去,决定倾尽所有去与皇家陆军并肩作战。

让中将以上军衔的人先进来吧!今晚咱们就要统一思想,在这里商议出个章程来,早日派遣人民军参战。”

马超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肃穆,首先将王先生、母贤君、马成、刘佳、赵四海、蔡昌军等一众高层说服。

在这个过程中,他言辞恳切,对局势分析的丝丝入扣,将倭寇入侵的严峻形势,以及与皇家陆军携手抗倭的必要性,阐述得鞭辟入里。

随后便将乾清宫外等待的人员召入,此时他这位帝国皇帝不再言语,只是一脸庄严的坐在龙椅上,看着王先生当众讲述倭寇的危害。

王先生神情激昂,语调铿锵有力,详细讲述着倭寇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的暴行,以及马超所讲述的那些国家和民族的理论。

他最后着重提及,皇家陆军在这场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战士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只为守护国土安全与民族传承。

马超看着一众年轻的臣工们,在听闻倭寇大举入侵的恶行时,各个义愤填膺,眼中燃烧着怒火。

他们的脸庞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无不认为弹丸小国竟敢以下犯上,屠戮华夏子民,此等罪行简直不可饶恕。

在王先生那极具煽动性的讲解中,人民军高层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意见,战斗情绪高涨到了极点,纷纷向马超请旨出征。

虽然如愿达成了共识,可马超的心中却百感交集,感叹这些处世未深的学生们还太年轻。

他们一直在自己的羽翼呵护下成长,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还没有真正见识到这个世界的险恶与残酷。

这些年轻后生,将来一旦离开自己去戍守一方,在那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在糖衣炮弹的狂轰滥炸下,慢慢迷失自我,最终走上一条安于享乐的歧途。

马莲曾经向自己提出的那个疑问,此时又在他耳边响起:

“如果你建立的那个国度,成为了你所讨厌的样子,你会怎么办?”

“皇上,臣工们已经达成共识,愿意暂时放弃分歧,与大明皇家陆军携手抗倭。”

王先生的话语,将陷入沉思中的马超唤醒。他赶忙端正坐姿,迅速将心思收回,目光再次变得坚定。

马超环顾乾清宫中的一众臣子,只见他们都是一脸的凝重神色,眼睛盯着自己。他便轻咳几声,清了清嗓子后说道:

“倭寇之患不同于满清,满清是要奴役华夏,掠夺财富来供养他们的繁衍生息。

为了能达成掠夺的目的,满人将会如同蒙元一样,继续尊崇儒家文化,保留华夏风俗,维护华夏利益,利用现有的规则来奴役华夏百姓。

而倭寇则不然,他们不但要奴役华夏,掠夺财富来供养他们的繁衍生息,还会强行用他们的文化来改造儒家文化,剔除华夏风俗,传播他们的宗教来愚弄天下。

如果让满清来统治华夏三百年,那华夏还将是如今的这个华夏,只不过是多了一点奴性思想,少了些敢于反抗的骨气而已。

可如果让倭寇和俄罗斯那些异族人,来统治华夏三百年,那华夏民族将会亡国灭种,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要么会变成红毛鬼,要么会变成说着鸟语的异类。”

马超的情绪愈发激动,他从龙椅上站起身体,不断用力的拍打这御书案,以此来宣泄他心中对倭寇入侵的愤怒。

那“砰砰”的拍案声,就像他内心深处的怒吼,震得人们心头发颤。

乾清宫中一众年轻的臣工们,特别是人民军的那些将领,此时已经被马超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满脸通红,双眼圆睁,纷纷大声表达心中的愤慨。

“皇上,您就下旨吧!臣愿意为先锋,去与倭寇干一仗。”赵大龙猛的向前踏出一步,大声请战。

“皇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干死倭寇。”赵四海挥舞着没有手指的拳头,情绪激昂的喊道。

马超看着情绪激动的众人,十分满意的摆了摆手。待众人安静下来后,他继续说道: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

王先生即刻以中华帝国名义,向四川、湖广、贵州、山东、境内的明军和流寇残余势力,北直隶的清军,颁布朕的特赦圣旨。

只要他们愿意停止内战,率军前来共同抗击倭寇,其麾下军队就可以进入人民军编制,所有人员享受人民军待遇,将领可根据麾下兵力众寡授予军衔。

如果清军愿意共同抗击倭寇,可保留国号和独立的八旗兵制,成为中华帝国的同盟国,将来可在朝鲜半岛和建州立国。”

可马超说完后,原本热闹的大殿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殿内众人都是一脸的愕然,似乎并不赞同建立抗倭统一战线的提议。

他的心不禁为之一沉,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协商,但唯独不能伤害到个人的既得利益,这也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灭亡的根节所在。

就像崇祯皇帝,他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勤勉君王,可在面对国家收益日益萎缩时,他也不敢去触碰臣工们的既得利益。

才会出现了富臣子,穷皇帝的尴尬局面,直至大明帝国灭亡,也没有谁愿意拿出家中存银,去挽救那个给予他们荣华富贵的国家。

所以崇祯皇帝在临死前,才会怒吼道:

“朕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文臣误国,文臣误国啊!”

马超虽然贵为帝国的皇帝,还亲手创建了人民军,培养了这些年轻的臣工们,可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他已经很难再做到一言九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