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人笙得翼,须贪欢 > 第173章 昂贵的礼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桓和淮安的一众官员商议后,最终决定采用纳捐的方式来筹集银两。

人们可以通过捐赠财物来换取官职,或者可以捐国子监监生名额,反正想尽一切办法筹银子。

穆欢进城后直奔总督衙门。

顾桓见到她,皱眉问道:“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我现在焦头烂额,没时间管其它事。”

穆欢也不和他计较,言简意赅道:“已经有粮商在四处高价收粮。

你们官府动作是不是快一点?不然等过段时间,这粮食价格可就得翻倍了啊!”

听了她这话,顾桓无奈地叹气:“粮食已经开始涨价了,衙门这边正想办法筹银子呢。”

穆欢点了点头:“你知道情况就行了,其它的事我就不管了,你是官我是民。”说完,她便转身回家。

见穆欢回来,文砚和文墨马上过来禀报:“少夫人,目前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已经涨了不少。

最开始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粮食,现在已经涨到一两银子只能买一石,而且还不能多买。”

穆欢心里一咯噔,这才多久就翻倍了。

她随即问:“你们买了多少?”

文砚回道:“您给的五千两银子,我们已经全部用完,一共买了七千石。”

穆欢点头:“行了,不用再买了。”

这五千两还是上次小青从山贼那里搜到的银子。

反正也是山贼搜刮老百姓的不义之财,如今拿来购买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正好。

只希望官府能够有所作为,减少逃荒的流民数量。

可惜,事与愿违。

半月不到,就有大量的流民从四面八方向淮安府而来。

值得庆幸的是官府提前做了应对措施。

没有让流民进城,给他们在城外搭建了简易的住所。

又在城门外设置了几个粥厂,每日给他们施粥。

顾桓担心流民会闹事,于是将其中的壮劳力都组织起来。

安排他们去修河堤,用劳力换取口粮。

穆欢和小青整天出去转悠打听消息。

了解都有哪些粮商买了粮食,囤积了多少。

还有哪些达官贵人家里的田庄多。

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她终于有时间去陪春娘说说话。

春娘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坐着说话。

宋大夫专门请老木匠给她做了一张摇椅,让她不用整日闷在屋子里,可以坐在院里吹吹风。

穆欢坐上试了试,觉得这个摇椅不错,也做了几张放在自家院里。

这样她每日可以在院里躺着听圆圆念书。

不久,京师的将军夫人又来信了。

信的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信的最后说她偶然得了几支人参,自己用不了这么多,因此转赠一支给友人。

穆欢觉得将军夫人对‘友人’二字有误解,哪有单方面写写信就成友人了。

她打开一同送来的盒子,盯着里面的人参,陷入了沉思。

她想不通为何将军夫人无缘无故送来这样的礼物。

突然,她想起受伤的春娘,随即抱起盒子去医馆找宋大夫:“你看看有没有问题?”

宋大夫虽然一头雾水,还是接过盒子打开。

当他见到里面的人参时,眼珠子都不会动了。

好半晌才开口问:“丫头,你从哪里弄来的?

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这么好的野山参,这得上百年呐!”

穆欢道:“你先看看是否能用,是别人送的。”

宋大夫闻言一脸呆滞,心道:还有人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随即他拿着人参去仔细查验。

一刻钟后,他兴奋道:“可以用!这人参没有问题,而且质地非常好。”

看宋大夫欣喜若狂的样子,穆欢笑问:“你看春娘是否能用?”

宋大夫点头如捣蒜。

穆欢笑道:“那就给春娘用,好好调养她的身子。”

宋大夫如获至宝般将人参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见他这样,穆欢忍不住调侃道:“宋大夫,你自己就是开医馆的,把这些东西多备点不行吗?”

宋大夫闻言,一脸无奈地问:“丫头,你知不知道,这样一支人参要用多少银子?”

穆欢不懂这些,好奇地问:“多少?”

宋大夫伸出一只手掌,一脸认真道:“五千两银子还没地儿买。”

穆欢闻言,心中一惊。

这小小的一支人参竟然如此昂贵!

这将军夫人想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

她虽然满腹疑问,还是去陪春娘说了一会话。

回家后,她在书房独坐半晌,还是没有想通将军夫人的意图。

思来想去,她决定回一封信表示感谢,毕竟收了如此贵重的礼,再不回封信,似乎有些失礼。

然而,当她拿起笔准备写信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思考良久,最后只能写了一些淮安的风土人情,感谢她的礼物,并恳请将军夫人以后不要再送如此贵重的东西。

写好以后,她又给文棋写了一封信,让她筹五千两银票给将军夫人送过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涌向淮安城的流民越来越多,而仓库中的粮食却越来越少。

尽管官府已经购买了不少的高价粮食,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顾桓毫不犹豫率先捐赠了五百石粮食。

知府见状,也立即响应,捐出了三百石粮食。

裴父也捐了二百石。

淮安府大大小小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捐了粮食赈灾。

连沈老大人都捐了一百石粮食。

可是这些粮食要应对每日数以万计的流民,也坚持不了多久。

眼看着粮食支撑不到多久了,现在是有银子也没地儿买。

官府把淮安的权贵和富商都召集在一起,希望他们能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这些人个个哭穷,表示自己家也快吃不起饭了。

大家好似商量好的,最后每户人都捐赠了一石粮食。

穆欢知道后,眉头紧蹙。

明明粮商和富户家里还有很多存粮。

更可气的是那些奸商,他们明面上说没有粮食了,暗中却高价出售,更有甚者涨到一两银子两斗。

价格是以前正常时的十倍,城里普通的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虽说高价收要高价卖,但这也太离谱了。

思忖良久,她萌生了劫富济贫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