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刑部的文书后,王守敬慷慨地辞行朱高炽,悠然返回句容。
他心血来潮,查吏部的卷宗,提前发现了隐患。
这个隐患,王守敬有绝对的信心,能够妥善地处置。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
王守敬找到了廖镛,遗憾道:
“恐怕有负广钟所托了,我很可能无法顺利去往宁波府上任。”
“先生的着作,不知能否继续交托到广志手中。”
廖镛心神震颤,他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王守敬很少如此慎重,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志恒不必自责,这本就是我的非分之请。”
“莫非因为此事,给志恒添了麻烦?”
廖镛目光如炬,隐隐有所察觉。
“唉。”
“此事说来话长。”
“广钟将先生的着作交给我之时,我看到了‘正学’的名号。”
说到这里,王守敬陷入某种回忆之中,神色恬静、淡然。
“恩师号‘正学先生’,莫非……”
廖镛露出极其震撼的神态。
“是啊。”
“正学先生曾讲学于庐山,我当年有幸就学于白鹿洞书院,随同窗前往听课。”
王守敬没有藏着掖着,拉进了与廖镛的距离。
廖镛感受到了志同道合的亲切,安慰道:
“我是恩师的学生,尚不在十族之列。”
“志恒只是听了先生的课,何必忧虑。”
如果只是这样,王守敬自然心宽舒坦。
奈何情况的复杂,已经超出了控制。
“后来,不知为何,正学先生提拔我为句容县令。”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啊……”
王守敬说到此处,廖镛已经心知肚明。
这不是简单的听课关系了。
拔擢之恩,关乎朝廷运转的逻辑。
封建社会,是人治。
只要被某人提拔了,基本上都会归于这人的派系。
不知感恩的人,满朝文武谁敢与之共事?
科举高中的才子,都要称主考官为“恩师”。
何况是王守敬这样的情况?
跳进黄河,也无法撇清关系。
廖镛一瞬间将王守敬当成了自己人,远胜同窗。
“志恒。”
“你现在危险了。”
廖镛忧心忡忡,很担心王守敬的前程。
“不如立即动身,前往宁波府就任。”
“等到朝堂的风波过去,陛下也会将你遗忘。”
廖镛热忱地为王守敬出谋划策。
以王守敬的能力,只要在宁波府励精图治,那么看在他的功绩上,朝廷一定会网开一面。
谁还会追究此事?
只要王守敬不与皇帝交恶,完全可以蒙混过关。
其他人追究根本没用!
“广钟留在句容,是为了想办法营救先生吧?”王守敬直言不讳道。
“不错。”
“以我的能力,未必能够救出先生。”
“可总要留有一线希望……”
廖镛无奈地感慨。
哪怕真的失败了,他也应该留下,为恩师收敛尸体。
这是作为弟子,必须报答的恩情。
“既然如此,你为何劝我逃离呢?”
“在广钟眼中,我是如此地不堪吗?”
王守敬罕见地露出厉色,令廖镛心神震颤。
“非也。”
“只是不希望志恒趟浑水罢了。”
“你说过,先生是自寻死路,神仙难救。”
“我理解你的苦衷,你与先生的情谊,不至于舍生忘死。”
廖镛说话很直接,很坦荡。
他和方孝孺相处的时间很长,都不知道王守敬这么一号人物。
说明方孝孺很可能是偶然的惜才。
王守敬也没有继承方孝孺的衣钵,于情于理都不应该陷入太深。
方孝孺身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门生故吏无数。
当听闻朱棣要诛其“十族”,这些门生故吏都吓破了胆子。
识时务者为俊杰。
良禽择木而栖。
一点也不丢人。
夏原吉等重臣,不也是成为了朱棣的左膀右臂?
方孝孺不识趣,活该有此劫难。
难道他们要跟着送死?
还不如撇清关系,苟且偷生。
廖镛很理解这些同窗。
毕竟飞来横祸,谁都不想当冤大头。
何况是王守敬这样的得志青年?
年仅二十岁,就成为了知府。
未来一定能够位列高堂。
六部、内阁都会有王守敬的一席之地。
廖镛有绝对的信念!
句容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从未见过如此繁荣的一县,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这就是能耐。
王守敬可以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何必为了该死的政治,做出牺牲?
没想到王守敬根本没有领情。
他没有反驳廖镛,也没有说什么大义凛然的话。
王守敬很平静,面庞古井不波。
“我拿到了刑部的文书,明日将前去天牢探监。”
轰!
宛如一道惊雷绝响。
廖镛怔在当场。
“志恒啊志恒!”
“你聪明一世,怎么就糊涂一时啊!”
“你与先生萍水相逢,先生不过是稍微施恩于你。”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你的宏图伟愿怎么办,你遨游世界的美梦怎么办?”
“通文馆刚刚成立,难道就走向覆灭吗?”
廖镛激动地抓住王守敬的臂膀,情不自禁地用力。
他额头青筋凸起,失去了往日的从容。
“没办法。”
“摊上这么一位任性的先生,人生该有此劫。”
“我没办法救他,可还有机会救出先生的亲眷。”
王守敬语出惊人,廖镛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志恒真有办法?”
能够救方孝孺的亲眷,自然能够脱身。
廖镛对王守敬有着绝对的信赖!
“是啊。”
“有一定的成功率。”
“陛下要让我卖命,怎么也要施一点恩情,否则我如何为朝廷卖命?”
王守敬说得很重,心里却十分释然。
他孑然一身,冒险也无妨。
更何况,他未尝没有收获。
皇帝的信任,不是简简单单就授予的。
身为臣子,一定要会来事。
默默无闻,一辈子都不可能出头。
王守敬最不怕的,就是折腾事情。
他要人前显圣,怎么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
伴君如伴虎!
以朱棣的胸襟、气魄,这点容人之量,肯定会有。
王守敬决定赌一把!
永乐大帝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我也去!”廖镛坚定道。
王守敬笑了笑,道:“你的心意,我会向先生传达的。”
廖镛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