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飞行了三日,皇城的轮廓出现在眼前。
皇城四周被群山环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绿的群山之间。两人飞至皇城上空,俯瞰着下方的景色,只见城中楼阁林立,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毫无乱世的景象。
周检和纪伯犽从城门外落下,径直往蔡府而去。
三年了,不知道老师蔡知书身体如何了。
蔡府位于皇城的东侧,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府邸。府邸门口,两座石狮雄踞,门前两棵百年古树参天而立。
周检和纪伯犽走向蔡府,门口仆人见到周检惊讶得张大嘴巴,周公子竟然回来了!他们连忙行礼,请周检进入宅院。
两人穿过曲径通幽的长廊,一路上的仆人见到他们,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周检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直接往书房的方向走去。
书房内,蔡知书正埋头于书卷之中,似乎并未察觉到周检的到来。周检站在门口,望着那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仅是三年,蔡知书的容颜较前显得更为苍老,他的面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皱纹深深地刻画在他的眼角和额头,头上的头发已经发白,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如今也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疲惫。
看来这三年,蔡知书过得并不轻松,或许是为了越国的安宁与儒门的发展,他倾注了太多心力。
他轻轻敲了敲房门,蔡知书这才抬起头,看到门口站着的周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周检,你回来了!”蔡知书放下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迎向周检。
“老师,学生回来了。”周检走上前,深深一揖。
蔡知书仔细打量着周检,见他气宇轩昂,神采奕奕,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这几年你在外面历练,看来收获不小啊。”
“托老师的福,历练的这段时间境界和修为都提升不少。”周检谦虚道。
蔡知书看向周检,短短三年时间,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元婴期末期,这个修炼速度让蔡知书颇为满意。
“老师,这次回来,我还带了一位朋友。”周检突然话锋一转,侧身让出了站在他身旁的纪伯犽。
蔡知书这才注意到周检身旁的青年,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中却闪烁着光芒。纪伯犽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道:“晚辈纪伯犽,本是神剑山庄的弟子,如今跟着周公子闯荡江湖,久闻蔡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蔡知书微微一笑,回礼道:“纪公子客气了,周检能有你这样的朋友,乃是他的造化。请进,我们坐下详谈。”
三人步入书房,蔡知书请二人入座。
周检向蔡知书描述了这几年历练的经过,以及遇到的种种挑战与奇遇。他的话语中,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有对自我成长的自豪。蔡知书静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眉头微蹙,仿佛随着周检的叙述,他也一同游历了那片广阔无垠的天地。
谈论了这几年的历练后,周检便把话题引向如今越国的局势上。周检将越国的局势和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蔡知书。蔡知书听后,沉吟片刻,道:“你的想法很好,但越国的局势错综复杂,想要改变并非一日之功。你需得小心行事,切勿操之过急。”
“学生谨记。”周检郑重道。
“你的名气在儒门中如日中天,王道学说已经自成一派,儒门内外皆有不少你的追随者。名声与责任往往并行,你需更加谨慎地言行,以免被有心之人利用,或是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之中。”蔡知书语重心长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周检的深切关怀与期许。
“老师教诲,学生铭记于心。学生定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王道,为越国乃至天下的百姓谋求福祉。”周检坚定地回答。
“老师如今已经辞官归隐,朝堂上帮不了你什么。但老师这里,永远是你的后盾。你若有需要,无论是书籍、资料,还是智谋上的支持,尽管开口。”
蔡知书略微停顿,继续说道:“你的大师兄,尽管在朝堂之上行为偏颇,对王道学说多有打压,但为师深知他内心深处那份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并未完全泯灭。或许,他只是被权力与私欲蒙蔽了双眼,走上了一条偏离正道的路。为师虽已退隐,但心中仍挂念着你们师兄弟的情谊。”
“周检,你作为我的得意门生,肩上承载的不仅是个人修行的重担,更有引导正道、教化万民的责任。面对你大师兄的阻碍,为师希望你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应对,用你的言行去感化他,让他迷途知返。”
周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莫甘来那爱慕虚荣和好高骛远的性格,怕是感化不了。
“老师放心,学生定会尽力而为。”
纪伯犽在一旁也被这番话深深触动,他站起身来,拱手道:“蔡先生高风亮节,令人钦佩。伯犽虽非儒门中人,但亦愿为越国的和平尽一份绵薄之力。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蔡知书笑着点头,对纪伯犽的加入表示欢迎。“纪公子侠肝义胆,周检有你这样的朋友,是他的福气。你们二人联手,定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天地。”
随后,三人又就如何抵御外敌入侵和改善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蔡知书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周检和纪伯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而周检和纪伯犽则结合自己在外的所见所闻,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