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司马迁的请求,陆鸣并不意外,

《史记》中那么多内容,不可能是司马迁凭空想象出来的,

他必然要多方了解信息才行。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么多内容里怎么会没有自己的这富民侯的一席之地呢。

“司马郎官想请教什么?”

“关于富民侯发明的这些奇物,以及高产粮食,我想了解一番。”

看着陆鸣玩味的表情,司马迁立刻补充道:“事关机密的部分我都不会问。”

陆鸣点头道:“择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如何?”

“敢不从命。”

司马迁离开后,霍去病走过来问道:“那个小黑子要干什么?”

陆鸣叹息道:“黑皮何必为难黑皮呀。”

“……”

人言否?

听完解释后,霍去病翻个白眼,

“真是无聊的人,那些东西有什么好说的,哪有我的轰天雷和热气球厉害。”

富民侯府。

司马迁坐在椅子上,感受着这种新式家具的新奇之处。

“富民侯果然与众不同,就连这座椅都前所未见。”

“一点小心思,觉得舒服的话送你一套,或者你自己去仿制一套也行。”

“多谢富民侯,早已承蒙恩惠,不敢再有所求。”

司马迁掏出一本小册子,双手送到陆鸣身边,

“多亏有富民侯发明了如此轻便的纸张,我才能用这么一本册子,就把自己这几年出游时的见闻记录下来。”

说罢,司马迁起身郑重地深施一礼。

纸张对于他来说,好处远远不止体现在这本小册子上,陆鸣值得他的感谢。

平静的受完这一礼,陆鸣笑道:“只此一次,以后可不要再谢了。”

两人相视一笑。

“不知这些新粮食是从何而来?”

司马迁感谢完之后立刻转入正题,从最重要的粮食开始问起。

不能告诉他真相,陆鸣只好把袁,李,陈三位院士的故事又讲了一遍。

司马迁连连赞叹,听完故事后冲着科学院的方向连续拜了三拜。

“几位院士胸怀天下,功勋卓着,改日我要专门前去祭奠。”

对于新粮食的栽培,产量,储存,食用方式等问题,司马迁都一一进行提问,

听到难以理解的地方也不会仗着自己史官的身份指指点点,而是主动按照陆鸣的思路去理解。

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水准和素养,比某些体育记者强多了。

在自己的领域里跋扈惯了,还敢跨界对另一项运动最顶尖的人才指指点点,出言不逊。

“司马郎官,你不会担心我以后搞不出新的好东西,从而没法生活吧?”

司马迁:“?”

这个富民侯在说什么,他司马迁看起来是有什么大病的人么?

“开个玩笑,继续问吧,能说的都可以告诉你。”

从望远镜到水泥,从造纸术到新粮食,

司马迁把陆鸣穿越以来搞出来的好东西,几乎问了个遍。

陆鸣回答了其中一部分不涉及机密的内容,态度之诚恳和谦逊,

让司马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列传恐怕是不足以记录富民侯了,世家才可以。”

司马迁暗自感叹。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要写的史书会分为本纪,世家和列传几个部分。

本纪要记录的是,天下共主的帝王们的生平事迹,

这几年随着对项羽的了解越来越多,虽然他不是帝王,司马迁还是打算把项羽也列入本纪之中。

以当今陛下的脾气,知道的话必然不会允许,所以他打算偷偷写。

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可以列入世家,陈胜吴广作为推翻暴秦的先驱者,可以破格进入世家行列。

其他各种代表性的人物列入列传之中。

陆鸣也没想到,一番谈话下来,生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了一截。

司马迁起身拱手道:“多谢陆兄今日为我解惑。”

一番谈话下来,两人亲近了不少,称呼都变了,

司马迁准备告辞回家,把今天的内容记录下来。

“司马兄客气了,其实我们学派对史书也有一定了解。”

这个神秘的学派还有什么不研究的么?

司马迁很诧异,问道:“不知贵学派对史书有什么认识?”

“谈不上认识,只是有些想法罢了。”

司马迁重新坐下,“还请陆兄赐教。”

“我们学派中有前辈钻研历代史书的时候,发现他们都是以时间为线,

这种写法固然最切近历史事件本身的发生顺序,但是难免重复啰嗦,不利于展现事件的全貌。”

司马迁连连点头,“不瞒陆兄,我也有这种想法。”

“那位前辈将这类史书统称为编年体史书,”

“他觉得史书应当以人为本,

打算以人物传记为核心,通过记录人物的活动来记录历史事件,来保证叙述的连贯性。”

司马迁听得两眼放光,“对对对,我也有这种想法,只是还不够清晰。”

“这位前辈真是我辈史官楷模,可惜不能与之相见。”

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实在是打动了司马迁的心窝。

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司马迁现在是孤独的。

除了父亲外,没有人和他想法一样。

没想到在陆鸣这里,他听到了高度类似的想法,甚至更加具体和完善。

陆鸣努力控制住表情,经过长时间锻炼,他在这方面已经是专业的,

无论多好笑都不会笑。

“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同一件事可能分散在不同人物的传记中,难以纵览全局。”

“后来者查看的时候难以直观感受事件的时间顺序,也无法记述历代的典章和制度。”

“嗯嗯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司马迁作为史官世家,自然知道不同方式的优缺点。

“不知那位前辈可曾想到解决之法?”

陆鸣惋惜道:“想到了,可那位前辈当时过于老迈,已经难以付诸行动。”

“他打算用表来进行编年记录,彰显历史的时间顺序,与传记互相印证,

用书来记录典章制度,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共同组成一一部史书。”

司马迁忍不住喊道:“知己啊!”

陆鸣连连点头,你和你自己能不是知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