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98章 我郑庄是见过世面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章 我郑庄是见过世面的

“陆侯啊,那红薯和玉米眼看就要成熟了,咱们是不是应该着手研究如何育种啊。”

一见面,郑庄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他这段时间每隔几日就要往皇宫中跑一趟,不亲眼看看那几株秧苗心里就非常不安。

昨日他眼见玉米已经像陆鸣说的那样枝叶发黄干枯,金灿灿的玉米粒也变得坚硬起来,按耐不住心情的他今日早早过来找陆鸣商谈育种的事。

“按照陆侯所说,这玉米都要熟了的话,红薯也就成熟了,这两种作物意义重大,咱们还是早日定下计划的好。”

身为大农令,劝课农桑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郑庄如此急切除了尽忠职守之外,也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时间所剩不多。

他一生清廉,待人接物之时不分贵贱都能予以尊重,也不喜欢购置产业,品行在天下人中有口皆碑,本以为这样度过此生也不错。

没想到在他行将就木之时还能遇到如此高产的粮食,要是能在临终之前看到新粮推广天下,他不知自己会高兴到何种程度。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在意陛下让谁主导此事,一切身外之物和名声对他都失去了吸引力,他只在乎能否尽快推广。

“大农令不要着急,等红薯和玉米收获后看情况再定也不迟,谁知道这两种能产出多少呢。”

陆鸣心里有底,何况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种植,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不过这育种的人选确实可以提前考虑了,大农令可有具体人选?”

主导权虽然在自己这里,但陆鸣也不好定下所有的事情,要是郑庄那里有合适的人选,陆鸣也不介意选拔出来备用。

虽然这几种粮食属于前所未有的东西,但有些经验是相通的,陆鸣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东西指导一番后,这些人能更快速的学以致用。

二人商讨一番之后定下了初步计划,郑庄得到满意的成果后随即就要离开。

临走时,陆鸣提醒道:“大农令再去现场观看收获时不会再晕倒了吧。”

这老头岁数大了,陆鸣觉得还是提前说一声的好,不然史书上要是记载他因为红薯产量过高惊喜而亡,后世的人看到后会是什么感想。

一桩大喜事要是和一桩丧事一同发生,那可就不太好了。

郑庄抚须大笑,“陆侯多虑了,见识过土豆的产量后老夫眼界已开,知晓造物神奇,不会再晕倒了。”

陆鸣看着老头远去的马车,觉得他应该不会再晕倒了,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见陆鸣谈完正事,霍去病等人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

“大农令现在比任何人都重视这些新粮啊。”

“他不贪权也不贪财,已经这个年纪了还有机会做成一件惠及天下百姓的事情,他能不重视么。”

“等这些新粮培育出来了先给谁种啊?”

苏武这个问题出口之后,其余几人齐齐看向陆鸣。这几人家中都有着大片的田地,高产的新粮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

这新粮推广天下必然要有个过程,谁先得到就能先获得好处。

“这个自然要由陛下来决断,你们问陆兄不是难为他么。”

曹襄是这几人中拥有土地最多的,继承了平阳侯爵位的他,名下有着大量的田产。

作为阳信公主的儿子,当今天子的外甥,他对于自己舅舅多少是有些了解的,这种关乎整个天下的大事一定要由他自己决断。

其他人无论如何都不能代替他做出选择,哪怕他采纳了哪个人的建议也只是因为这份建议符合他的想法,而不是他被这份建议给改变了。

陆鸣也知道这件事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但是他也不确定这件事会以什么方式推进下去。

虽然这时候朝廷普查人口和田地遇到的阻力不会像东汉时期那么大,但明里暗里有没有隐瞒就不得而知了,眼前这几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高官子弟,甚至是具有双重身份,真要是清丈田亩,重新核准税收的话,这些人还会和陛下站在一起么?

还是要把蛋糕做大啊,做大了才有更多的划分空间。

……

这几日,长安城的空气似乎又变得焦灼起来。

满长安的人都在等着红薯和玉米的产量。

土豆的高产已经打破了人们对于粮食产量的认知,无论是哪一种粮食,无论种在哪一片肥沃的土地上,都长不出能和那六株土豆相媲美的东西。

剩下的这六株红薯和四株玉米背负了前所未有的期待,要是这两样新粮也很高产,那就足以证明土豆的产量不是偶然,这几种新粮将会彻底引爆天下人的期待。

甚至连长安城内的赌坊都开出了盘口,以土豆平均每株的产量为标准,来赌红薯和玉米的产量能不能更高。

更有甚者,竟然还在私下里去赌这次的收获现场会不会有人晕倒,要是被郑庄发现的话,也不知这位老人家会作何感想。

刘彻又一次安排满朝文武去现场见证收获。

一大早,满朝文武又来到那御花园中。

还是那口青铜大鼎,香案上三牲依旧。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回更加快速的称出了两种粮食的产量。

六株红薯一共六十七斤六两,四棒玉米一共9斤三两,都是汉斤。

阈值已经提高的大汉君臣对于玉米的产量不怎么满意,甚至纷纷对玉米的产量表示嫌弃。

“这个玉米很一般啊。”

“如此精心照料下一个也只有两斤重,以后普及天下了可能还到不了两斤。”

“啧啧啧,不行啊。”

“呸!”

陆鸣很鄙视这群口是心非的家伙,嘴上说着嫌弃,眼神却时不时地就会扫过那几穗玉米,好像生怕它们飞走似的。

现代玉米亩产一般可达千斤,虽然没有土豆和红薯那么高,但是放在西汉就是绝对的高产粮食,远远胜过粟米的产量。

郑庄满脸笑容,“玉米也很不错的,和其他粮食搭配种植,也能丰富一下百姓们的口粮。”

“以往我北方的粟米,南方的稻米几乎就是百姓们仅有的主食,以后又能增加一样了?”

听到南方的稻米几个字,陆鸣忽然想到了一种高产粮食。

“大农令,我忽然想起来有一种更高产的稻米,不仅耐旱,而且不择地而生,从种到收仅需五十余日。”

“哦,不知道这种稻米产量如何呀?”郑庄的声音有些颤抖。

“比现在的高六七成吧。”陆鸣大概算了一下。

“呃……”

“快来人呐,大农令又晕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