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我对皇位不感兴趣 > 第144章 北冥神教总坛所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李镇真的发了疯要屠了整个付家,那绝对不是一件难事。

虽然他心里真的很想这么做,可毕竟那些人是无辜的,甚至完全不知情,而该死的只有付先儒一个人。

不过付先儒终究是朝廷大员,官居礼部左侍郎,想要将他拉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和另外一名礼部侍郎不一样,那一位贪墨了几十万两银子,而且站在了鲁王一党,所以才会被李镇揪出来。

而这付先儒不一样,无论是明面上还是在暗地里都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党派,只是规规矩矩的当好自己的官。

而且这家伙,还是儒学世家出身,对钱这种东西还不是特别的追求,也不贪钱,一心想着名垂青史。

这种不结党营私,不贪墨银两的官员确实不好拿住他的把柄。

这家伙简直就是属王八的,全身都缩回了王八壳里,让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他答应了玄真道人,将李长悲留在了京都当大理寺少卿的原因。

让李长悲在京都专门盯着他,只要这家伙露出任何一点错误,就让李长悲弹劾他,调查他。

每每想到拿这家伙一点办法都没有,李镇都恨不得将他在青州老家的族人都给屠了,就连族人养的鸡鸭鹅狗也不留。

这种有力气却无处安放的感觉,都快让李镇疯了。

不过这种愤怒却让李镇转化为修行的动力,这段时间的武道修行更为认真勤快,刀法也是越发的精进。

虽然境界上没有再进一步,不过却是愈发的稳固,想来距离八品中已然不远。

这段时间里,北升花那边也没有闲着,在白晓生的帮助下,大肆在江湖上传播消息,在南川境内聚集效忠于她的北冥神教教众。

按照李镇估算,以北升花在北冥神教的声望,哪怕只靠她自己聚集的教众也完全有能力重新从慕容雪的手中夺回教主之位。

其实这几天他也在想,北升花在南川聚集教众,完全可以另立门户嘛,何必要去与叛教者死磕,无非徒增伤亡。

他问过北升花,而后给他的答案让他十分无语。

就两个字:面子!

堂堂一代大宗师,北冥神教圣女,后又成为北冥神教的教主,居然被人给赶了下来,灰溜溜的逃到了南川。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白晓生十分擅长收集各种情报,整理情报,同时也能够通过情报来源将他想要传播出去的消息给传出去。

这段时间以来,北升花几乎是和白晓生天天待在一起。

白晓生除了擅长收集情报之外,也是个非常聪明的家伙。

“前辈,最近得到的消息,慕容雪已经完全控制了长老会。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巩固住自己在北冥神教的地位,如今在北冥神教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不是个好事啊。”

北升花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我知道,所以说我们拖不得,越是拖下去越是对我们不利。”

白晓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前辈,我建议我们分两步走。首先,继续在南川聚集教众,壮大我们的力量。其次,暗中联络教中那些仍然忠于您的长老和弟子,争取他们的支持。”

北升花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我要亲自去见一些人,他们对我和我父亲忠心耿耿,应该会站在我这边。”

北升花凝视着白晓生刚绘制的《北冥神教总坛图》。

“对了,下个月十五号,慕容雪要公开继任教主之位,举行继任大典。”白晓生指了指图,“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北升花的手指突然停在总坛图的祭天台上,指甲在羊皮纸上刮出细痕。\"她倒是会挑日子。\"她冷笑道,\"下个月中,正是她的《寒溟心经》功力最盛之时。她这是怕我杀回去啊!\"

北升花的手指在祭天台的位置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她明白,慕容雪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继任教主之位,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虽然这《寒溟心经》不如她所修行的北冥神功,但却十分适合慕容雪,而且在特殊的日子里,威力还能更胜几分。

“这女人真是狡猾。”北升花冷冷地说道,“她选择在这个时候继任,就是想要在教中彻底站稳脚跟,将我打上叛徒的烙印,这样一来,前来投效我的教众就会越来越少,此消彼长!”

“所以说,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

白晓生叹息一声,他们必须要在下个月月中前聚集力量,夺回北冥神教的掌控权。

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北冥神教教徒分散在大梁全境各地,有些距离极远,哪怕是想要前来支持教主北升花,恐怕时间都来不及。

“北冥神教的总坛究竟在哪里?”

虽说得到了北冥神教总坛的设计图,也知道北冥神教的总坛不在燕地境内,可自始至终北升花也没有提及北冥神教的总坛位置究竟是在哪里。

北升花看了一眼开口的白晓生,沉吟片刻:“蜀地。”

“什么?!”

白晓生先是一惊,随后点了点头,心想北冥神教的总坛在蜀地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蜀地是当年诸国之中唯一的未经灭国之战的地域。

蜀地方圆四千余里,超过两百万户人口,是大梁境内极为富饶之地,也是特殊之地。

因为其他春秋各国都被大梁分为了几个州不等,就比如旧楚便被分为了宝州、玄州、平州以及深州四州之地,统称南川。

旧齐也被分为了东青州与西青州两州。

可谓有蜀地未被分州,始终保持着二十六郡的行政规划,得大梁皇室青睐,相对其他各地,可谓是国泰民安。

蜀地山峦众多,自古便有蜀道难行的称号,将总坛设在蜀地的群山之中,倒是很好的规避朝廷或是其他所谓的大名门正派的围剿。

大量朝廷允许其自治,为不曾派驻重兵,各郡守皆自扫门前雪。

这些年北冥神教也给了那些郡县官员不少的好处,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只要北冥神教别做的太过分,这些官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外就是,旧燕将北冥神教视为异端,常年派兵清剿,而燕国与蜀地之间还隔着一个旧晋,能够为北冥神教阻挡不少的压力。

“蜀地与深州交界,倒是方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