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1036章 九月攻本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伦一直觉得儒家思想很有趣,儒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整体理论是颇有些泛泛而谈的。

但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的大儒们,对儒家经典便做出了各种符合自身利益或者时代的解释,总之解释权在我,从汉儒到宋儒,发展的趋势也渐渐明朗。

汉儒是“我注六经”,即两汉的儒学,其实是大儒们对经典的注释和解读,是要阐明圣贤们的微言大义,理论基础仍旧是对圣贤们思想的重复。

到了宋儒,则变为“六经注我”,即前宋的儒学,是大儒们从经典中寻找合适的论点,从而论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前者是机械性的,后者是功利性的。

机械性发展到最后,是儒学变得宗教化和神圣化,而一旦学说宗教化,那么必然走向死板和一成不变;功利性发展到最后,必然是精致利己主义的,历史上南宋的朱熹为了避免这一堕落过程,拼命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就是在反抗儒学功利性的极致发展。

王伦想要改造的新儒学,其实是将功利性扭转为实用性,这一过程自然是很困难的,但未必走不出一条新的道路。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让中原王朝不断对外开拓,推行以农业、工业产品为基础的外贸,一旦放眼看到了天下之大,那么这个过程基本就无法停止了。

因为要阻拦对外开拓的人群,就是阻拦更多的人受益,任何人都无法与自身切身利益、与一个广泛的受益群体相对抗。

从新汉开国以来,王伦所有的对外战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将蛋糕做得足够大!

就好比新汉开国之初强制推行均田令,民间反对的声音从来不断,地方豪强、士绅组织的反扑也从未停歇,但都被王伦以“匪乱”的名义强行镇压了下去。

随着金国被灭、草原打通、西夏被灭、西域再次开通、丝绸之路顺畅、海外贸易兴盛,许多原本觉得在均田令下利益受损的诸多民间人士才发现,赚钱发家的机会,原来不仅仅局限于大量集中土地啊!

若要担心家中存粮不足,福建广东百姓都已经开始向吕宋岛进发了,那里可是有着大片一年三熟的土地,产的粮食及时回运,哪怕长江以南遭受大面积的灾荒,朝廷也能够及时调度粮食。

若是想要利用土地发家,比如种植原材料,大琉球岛和吕宋岛搞种植园不香么?

朝廷鼓励作坊产业,是因为汉人自古就聪明,善于积累工艺经验,对于许多东南士绅富户豪族而言,在本地多兴办作坊赚了钱,然后雇佣百姓、购买奴隶去开发大琉球岛、吕宋岛,前期固然艰难,但收益也是巨大的啊!

总好过在中原跟那些百姓们抢夺土地不是!

正常人都看得出来,均田令的推行,朝廷其实是培养了一个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哪怕一个家庭的消费能力有限,但全天下千万规模的家庭聚在一起呢?

而且朝廷不是只推行均田,同时还改革了教育和科举,培养了大批实干型的人才,又提高了工匠的地位,环环相扣之下,前进的浪潮和大势已经形成!

在这样的大势下,东征日本的义勇水师掠夺了倭人奴隶送回中原后,各个行省的用途便各有不同。

辽东行省由于地广人稀,更乐意将倭人视为农奴,购买了倭人奴仆的百姓们更愿意给予倭人部分自由权。

河北、山东、淮北的倭人奴隶,也大多从事农业和挖矿之类的体力活,江南、浙江由于作坊多,工商业发达,购买的最多的是倭女,以充作侍女、婢女。

福建百姓是最不将倭人当作人看的,毕竟开发大琉球岛与吕宋岛,要与岛上的野人斗争,还要与岛上的毒蛇、蚊虫、炎热的气候斗争,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福建人口本就少,送命的机会自然要交给倭人去干了!

尽管义勇水师在九州岛做了许多恶劣的行径,但倭人奴隶却得到了中原商人和百姓们的一致称赞,都觉得好用。

只要管饱,不刻意虐待,这些倭人简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奴隶,他们听话、勤劳,对中原充满了敬畏,丝毫不敢反抗,相比喜欢偷奸耍滑的朝鲜人,倭人居然有了不错的口碑。

故而朝堂曾经有声音提议,要不要给予倭人奴隶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他们在中原的下一代,倭女与汉人男子的私生子女的身份,是不是要得到承认?

但王伦以一句“再议”就打了回去,日本天皇还在,日本诸岛还没有完全征服,现在考虑这种事情还为时过早!

倭人如果没有为中原的复兴付出一代人的生命,那就算不得立了功劳,凭什么给他们正常人的身份?这么听话的奴隶,再找下一个可就实在太难了!

王伦的态度就此决定了一切,东征日本的诸军队都不急,皇帝和朝廷认为应该慢慢打,那咱们就慢慢打!

这也是洪武十四年,在九州岛方向几乎没有发生值得记录的战事的原因。

日本的崇德天皇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义勇水师自南向北在九州岛诸令制国肆虐,上岸的朝鲜兵和诸都督府兵就驻扎在九州岛北部,随时都可能跨越长门水道进攻本州岛。

濑户内海西面大半个都被义勇水师以及朝廷水师的船队占据,并且向西延伸到长门、石见诸国外海,可以说日本的海军在坛之浦海战后基本被打残了。

中原王朝一口吞下九州岛后,就这么停止了进攻的步伐,开始对九州岛慢慢消化了起来。

崇德天皇非常愤怒,他很清楚,假设他能够夺回西海道,九州岛大约也会被唐人给搬空,没有了人口,土地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偏偏他又无力反击,汉军的水陆配合太娴熟了,而且熟悉水文气候,日本军队方面,将领已经被吓破了胆。

他想要投降,哪怕接受中原的册封都可以,但唐人就是不松口,提出的条件也太苛刻了,根本就不是想要和谈的样子。

于是崇德天皇也发了狠,从本州岛、四国岛拼命征调大军,打算与唐人决一死战。

如他所愿,时间很快到了洪武十四年的九月中旬,肆虐的飓风停歇,筑前国的朝廷大军开始跨越长门海峡,向本州岛进发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