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也砸回去。”李翠翠怂恿道。
对两个女儿,夫妻俩向来一视同仁,不管是谁欺负谁,都让她们自己处理,反正到最后两个人还是嘻嘻哈哈在一起耍,没得让他们费心。
外院来拜访的徐致远听见银铃般的笑声,不着痕迹地露出一个微笑,先生说他年纪尚小,乡试不用着急,再等两回也行,可他觉得,下回乡试,可以一试。
这两年,他跟县里的书铺有合作,将他平日学习的笔记放在书铺售卖,也能得些银钱,虽供不上读书耗费的银钱,但日常吃用还是可以维持。
今日一番交谈,得知话本也十分赚钱,徐致远厚脸借了几本回去,决定好生研究,有空时好多写几本卖钱,攒银子赶考。
听说乡试熬人,徐致远又讨了锻炼身体的法子,争取一次过,追上金家的脚步。
看见徐致远走了,金锦儿和金铃儿蹿出来,拉着金三郎去打雪仗,最后弄得身上全湿了才进屋泡澡换衣裳。
雪天,适合窝冬。
一整个冬天,金锦儿都没怎么出去,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家里的净房,李翠翠说她再窝下去,都要长虫了。
金锦儿毫不在乎,长就长呗,又不会少块肉。
“娘,吃不吃烤红薯?”炭盆里的烤红薯烧的差不多了,金锦儿拿火钳夹到地上滚两下,散去热意。
李翠翠摇头,这干巴噎人的玩意儿,也就三郎和锦儿爱吃,“我不吃。”
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带着些湿润的气息。
这两年,金锦儿出点子,大伙儿出人出力,李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皮蛋’村。
一开始只是靠皮蛋,后来又弄了魔芋豆腐出来,占领了红松镇的第一波市场,再加上金家的推销,给县里供货,村子也是红红火火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大永县各家各户,高产作物要种,海椒也种,还有各种辛香调料,价格更是精贵,不过也就少部分人才能把调料种好,其他人还是靠普通的作物赚钱,尤其是海椒。
金家的海椒作坊,不管是青椒、红椒、还是干椒,都会大量收购,而且价格也是一顶一,从不让农户吃亏。
金锦儿想到风靡许久的辣酱,心说虽然现在搞不出玻璃,但是他们村子烧陶的那家人,技艺精湛,陶罐一个赛一个平整,还有改进种植技术的油菜,产量也增了几成,辣酱可以搞出来试试水。
沧澜偏北,多山,早晚寒凉,人们多偏爱重口食物,这辣酱,大有可为,所以经由金锦儿指导,李翠翠实操,第一罐带肉丁的辣酱出来,征服了九成人的味觉。
金家作坊所出的产品,除了一开始的卢家商队,后来又签了两家商队,最大的进项,还是与秦家军的合作。
凡是便于保存和运输的东西,秦家要了大半,金三郎原本还烦忧要自己去找销路,没想到销路自己找上门来,也是省事不少。
郡城的衣裳,经过玉娘的一番操作,在城里流行开来,前几天还托卢家的商队把送给金家的衣裳给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