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村里,有一位名叫林生的年轻书生。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全靠乡邻们的救济和自己的勤奋苦读才得以长大成人。
林生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为人正直善良,心地纯净,备受村民们的喜爱。然而,他的正直也引来了村里恶霸刘财的不满。刘财一直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看林生不顺眼,多次找借口抢夺林生仅有的一点财物,还时常对他进行羞辱和谩骂。
面对刘财的欺凌,林生心中虽然充满了怨恨,但他却无力反抗。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不是刘财的对手。于是,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将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深埋在心底,一心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为乡亲们主持公道。
终于,这一年,林生决定进京赶考,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乡亲们讨回一个公道。然而,刘财却不想让他有出头之日,于是便暗中使坏,买通了林生投宿客栈的伙计,在他的饮食里下了药。
林生毫无防备地吃下了被下药的食物,不久后便感到身体不适,发起了高烧,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他错过了科考的时间,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当林生得知是刘财在背后捣鬼时,他悲愤交加,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愈发猛烈。然而,他却投诉无门,因为刘财在当地势力庞大,根本没有人敢为他作证。
在绝望之中,林生突然想起了老一辈人曾经说起过的一种古老的方法——“告阴状”。据说,这种方法可以让死者的冤屈在阴间得到伸张,让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传说在村外那座荒山上有一座破旧的城隍庙,这城隍庙早已荒废多年,周围杂草丛生,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但若是有天大的冤屈之人,在月圆之夜,带着香烛纸钱,到城隍庙中诚心向阎王告状,阎王或许会听到冤屈,惩治恶人。
林生本是个不信鬼神之人,但此时已走投无路。他在月圆之夜,怀着满腔的怨恨,带上香烛纸钱来到了那座城隍庙。庙中的神像早已破败不堪,蛛网密布。林生哆哆嗦嗦地燃起香烛,摆好纸钱,然后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开始诉说自己的冤屈。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庙中回荡,透着无尽的哀伤与愤怒。
当他诉说完后,一阵阴风吹过,香烛突然剧烈地摇曳起来,火苗跳动着仿佛要熄灭一般。林生心中害怕,但又充满期待,他觉得或许阎王真的听到了他的冤屈。
回到家中后,林生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他每天都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的街道,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时间一天天过去,起初的几天里,一切都显得异常平静,没有任何异常的迹象。
然而,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村里就开始传出一些怪异的事情。有人说在深夜里,当他们路过刘财的院子时,看到院子周围有黑影在晃动,而且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这些传闻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恐慌,大家都开始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刘财本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他的精神状态变得恍惚起来,常常在半夜突然惊醒,然后惊恐地大喊:“不要来找我!”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有一天,刘财突然像发疯一样,狂奔到村子的中央。他站在那里,对着天空大声呼喊:“我错了,我不该害林生,阎王饶命啊!”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村民们听到刘财的呼喊声,纷纷围拢过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刘财一边疯狂地后退,一边不停地求饶,嘴里还念叨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他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吓人,就像是被什么恶鬼缠身一样。
没过多久,刘财就卧床不起,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身上还出现了一些青黑色的瘀痕,就像被什么东西抽打了一样。他请了很多大夫来看,大夫们都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林生看到刘财的惨状,心中虽然觉得有些解气,但更多的是一种恐惧。他开始担心自己告阴状是不是触动了一些不该触动的东西。每到夜晚,他总会听到窗外传来隐隐的铁链拖地的声音,仿佛有阴差在附近徘徊。
随着刘财的死去,那股恐怖的氛围如影随形,萦绕在林生心头,久久不散。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林生便会被噩梦所困扰。在梦中,刘财那充满怨恨的眼神如同幽灵一般,死死地盯着他,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不仅如此,那座城隍庙中阴森的神像也频繁地在他的梦境中闪现。那神像面容狰狞,浑身散发着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气息,仿佛是从地狱深处爬出来的恶鬼。林生在梦中被这神像吓得冷汗淋漓,却无法逃脱它的纠缠。
林生渐渐意识到,他在寻求公道的道路上,似乎不小心踏入了一个超自然的恐怖旋涡。这个漩涡深不见底,将他紧紧地吞噬其中,让他无法挣脱。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从这个可怕的漩涡中脱身,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自那以后,林生的生活完全被无尽的恐惧所笼罩。他变得神经兮兮,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戒备。那告阴状所引发的一系列恐怖后果,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