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请客这一日,贾敏站在空空荡荡的二门处,脸上露出个讽刺的笑容。
林家的族人居然一个都没来,这林家是没救了,贾敏的那些安排也用不上了,也不等了,直接回了院子躺在摇椅之上看书,午后贾敏让人出去打听林家人的动向,排除意外情况,那么她还进行她下一步的打算。
下午的时候人回来了,说林家族地那边并没有什么事发生,都好好的,贾敏听了心里有了盘算,让人把准备好的饭菜送到了郊外的乞丐窝,吩咐让人把行李收拾起来,明日就离开。
至于这宅子也是麻烦,最后干脆直接锁了,不留看守的人,如果以后林如海致士要返乡那就推了重建,如果不回来那就每年让人定期过来修缮院墙和大门就行。
贾敏这边是走了,可林家族地那边的族人却是有几家不怎么太平,家里有儿子的新媳妇不知道当初林家的事。十分不明白为何有个高官的家族还能成这样。
事情很简单,林如海的爹当年生林如海就是老年得子,在没有林如海之前这些人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想过继儿子给林如海的爹,当时闹得是不可开交,一度到了断亲的地步。
林如海的爹是不同意的,想多等两年再说,可族里的人一方面确实害怕他们这一支断绝,更多的是想要侯府富贵。
最后以林如海这一支分出来另立一支作为结尾,没想到这样一来却把林家族人得罪了个彻底,干脆就放狠话不认林如海这一支了。
他们也做到了,自从林如海这一支另立一宗,他们日子过得再苦也不曾巴结上来过,这次贾敏以林如海正妻的身份前来,这些人不是没有心动过的。
可想到那些年闹的不愉快,又想起这些年邻里之间的传言,说他们强行要过继惹怒了当大官的族人,最后人家没同意,他们还把人家给除族了。
这些流言蜚语对姑苏林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当初的知情人也死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姑苏林家才不至于受流言蜚语之苦。
这些人这些年日子过得苦,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苦,就把当初的那一点好心逐渐放大。人的本性就是推卸责任,久而久之林如海这一支真的成了他们心中叛族的外人,这次贾敏找上来,他们终于想起他们过往干的那些事。
硬是撑着一口气不答应贾敏的帮助。
姑苏林家不知情的媳妇们,之前是不知道,如今知道了,别人都说帮忙到了门口了,家里的长辈一个个都不同意去,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到现在连子孙的前程都不顾了,她们不理解,便闹了起来。
越闹,这些老古板越不同意!就这么僵持到贾敏离开都还没个结果。
几个媳妇这么多年家里一直住着茅草房都从未抱怨过的心,也逐渐生出些不平来。他们就算了,难道要让后辈子孙都过这样的日子吗,心里生出的埋怨简直直冲脑门,一场大闹,媳妇们也越发的沉默寡言。
姑苏林家之后的日子堪比热油,有一丁点水进去就会沸腾到炸。一有不顺心就把这事拿出来说一遍,等孩子们到了读书的年纪更是要大闹一场,逼着长辈拿钱让孩子去读书。
长辈拒绝,她们就把贾敏来帮他们的又他们不愿意,那就是有能力供孩子们读书。现在别人已经走了,那他们就拿钱出来给孩子们读书。
还别说后来还真的在这样的吵闹之下,真的供出了点名堂来,两个秀才,一个举人,两个进士,只不过在这之前家里是差点连茅草屋都住不起了。
不过后来贾敏跟林如海再也没想过去拉拔什么的,这人有骨气也是一件好事,至少没给贾敏多操心的机会不是。
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这边贾敏离开姑苏之后,去了金陵到了薛家拜访。毕竟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她去也有个由头,见薛父身体还是不咋好的样子,暗中给薛父下了一颗养元丸,一颗解毒丹,又给了一封贾敏模仿林如海的笔记写的一封信。信里说皇家的猜忌以及别人的算计,让他早做打算,薛父深信不疑。
薛父就信了,当日送走了贾敏,果然在家里查了起来,心里还可惜这位林大人的高风亮节,又是个热心肠的人,他也只能嘱咐妻子薛姨妈回礼厚上三分。
贾敏做完这一切施施然离开金陵,一路欣赏着好风光回了扬州,从她出门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回来之后第一次请安,贾敏就收到了好消息。
钱氏,陈氏,张氏都有喜了,张氏有孕两个月,陈氏和钱氏都是一个半月。
看来她离开的这些日子林如海没少往后院走,一瞬间她对林如海就失去了兴致。
算了!本就走身不走心,以后少上点心吧!
贾敏按老规矩让几个姨娘免了请安,后院的孩子多了女人多了,府里的牛鬼蛇神也露出来了。
林如海他要了前院伺候茶水的一个丫鬟,贾敏也没什么大的反应,直接给提了身份,成了林如海的通房。以后就在前院老爷的住处伺候,不许再进书房一步。为了避免之前徐氏那种情况,贾敏悄悄的给林如海下了绝育的药,以绝后患。
现在林如海的孩子也算是多了,不然总不能让后院的女人一直生吧!
到家没多久就又收到了贾母的信,元春的婚事定下来了,就在金秋十月。
贾敏让人收拾了礼物,又把备孕的法子都写下来,制成了一个小册子,当做给元春的贺礼。怕她这个没生育的姑姑没说服力,她清楚的写了她们府里的孩子都是拿这个法子怀孕的。元春信不信的就随缘吧!。
十月怀胎贾敏这个正经母亲倒是没什么感觉就当娘了,不要太安逸。
张氏第一个生产,是个女儿,行三,林如海也不厚此薄彼,洗三宴取名林妍。
一月之后陈氏生下林如海第五子,洗三宴林如海取名林恂(xun)。
陈氏生产第二天,钱氏也生下林如海第四女,洗三宴和林恂一起办的,取名林娥。
自此林如海已经有了五子四女,已经算得上是子嗣昌盛了。
还有一年就任期满了,贾敏也开始慢慢的把产业往京城方向转移,这些年那些高产粮食已经在百姓当中流传,再有扬州这个钱袋子,皇上的农业推广也很成功,为此还给林如海暗地里记了一大功。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林如海已经接到明旨回京述职,扬州巡盐御史之职由另外一位大人担任。
接到圣旨,贾敏就开始往巡盐御史府外搬行李,船已经租好了,就等几日后出发了。
三月北方冰雪开化,还是很冷的,船是贾敏的商船,里面保温设施一流也不怕小孩子受不住,七日后林如海做好交接,林家一行人启程赶往京城。
三月二十六,林家一行人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下了船,没走几步前面开路管家就被几个婆子拦下,说是贾家来人来接了。
贾敏看那几顶青色小轿子,眼里闪过一丝不耐烦,直接拉着林姝走向一边合规制的官家轿子,其余人跟着她走动,林如海也见了装作没看见,上了最前面的轿子。
比贾家来的高了不知道几个档次,贾家的几个婆子面面相觑,最后不得不的回去复命。
贾敏这边上了轿子也没闲着,而是对一直没嫁人的庆儿道:“贾家你熟悉些,你走一趟,把今日的所见所闻告诉贾家老太太,再替我问一问我那好二嫂,知不知道朝廷二品官的规制,如果不知道就让二哥好好的教一教,免得出来丢人现眼。”
庆儿答应着叫上一队人马,把不怎么重要的礼物都抬上去了贾家。
把话这么一说,贾母恶狠狠的看着王夫人叫到:“好好好,当我的话是耳边风了,来,王氏你告诉我前几日我是说的。”
王夫人青着一张脸,这么大年纪被婆婆问到脸上她是头一人了,僵硬着脸道:“媳妇也是想着先把敏妹妹接来,让老太太您高兴高兴。”
贾敏冷笑一声:“你还是等政儿回来了你跟他解释去吧!”
傍晚贾政下职回来得知此事,气的脸通红,连道三声好,把王夫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第二天贾敏就接到了贾母的书信,信里写了王夫人的自作主张,还说最近王夫人越来越牛心左性,一点没有年轻时的那种爽利。
贾敏回信说了上门拜访的具体时间,又说王夫人只是觉得太闲了,找点事做着免得歪了心思。还说元春的婚事在即,其中陪嫁都该好好挑选,又提起贾珠这些年都才贾兰一个,膝下到底是单薄了些,这些都是该王夫人操心的。
贾母收到信也是深以为然,不过王夫人的眼光和野心她是知道了,就怕到时候误了元春,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乃是万古不变的道理,她这个做祖母的也不能一口就给元春订下亲事。
心里到底叹了一口气,至于贾珠那边,贾母到底准备给贾珠物色一个好生养的。
林如海回家之后就换了衣服去了皇宫拜见皇上,这一天都没回来。贾敏猜测林如海今日是回不来了,让丫鬟们收拾行李,她就睡下了,在船上再舒服也没有脚踏实地睡在床上舒服。
睡下之前贾敏才想起来后院还有一群妾室和便宜儿子们,贾敏对着罗嬷嬷道:“嬷嬷辛苦些往后院走一趟,告诉她们孩子们今日就让跟着生母休息。老爷今晚大概是回不来的,舟车劳顿的让她们早些歇着,行李什么的过后再安置也不迟。恒哥儿他们就让他们住在之前安排的院子,别让他们去陈氏那边,明早我醒了就带过来陪我一起用早食。”
罗嬷嬷答应一声带着几个正院的小丫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