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张等门完全升起来,也跟着一块儿进店。

一进店,老张便旁若无人般从兜里掏出一个打火机,熟练地点燃了叼在嘴角的香烟。

深深地吸了一口后,烟雾顺着他的鼻腔缓缓吐出,形成一团朦胧的白雾。

这时,老张转头看向身旁正专注于观察水箱的小亮,开口问道:“小亮,你们打算买什么海鲜?是摆摊贩卖还是送人。”

小亮一边围着水箱转悠,嘴里一边念叨着:“都不是,有别的用处,有没有品质好点的。”

“品质好的有啊,在靠墙那边一排的水箱里,帝王蟹、中华锦绣龙虾、老虎斑……全都是上等货。”

“去看看。”

他们来到老板说的位置,果然发现水箱里有不少好东西。

东西是挺好,可价格也不低。

小亮他们刚刚才把银行贷款给还了,手里是真没剩多少了。

他们三个加一块儿,也就只有九千块钱而已。

要是全都买值钱的海鲜,他们手里这点钱根本不够看。

小亮琢磨了一下,开口道:“老张,跟你商量个事儿,你看行不行?”

老张吐了个烟圈,说:“你先说说看。”

“是这样的,我手里的钱刚还了贷款,现在没剩多少了,货款能不能先付一半,另一半等资金回笼了再跟你结清。”

“大过年的就赊账啊,太不吉利了。”

“帮帮忙嘛,等回头出海捕回来的海鲜,我优先拉到你这边来。”

老张眉头微皱,稍微想了想,问道:“打算欠多少。”

小亮一听有门儿,赶忙说:“也没多少,我这边还有七八千,估计万把块钱吧,对你张总来说那都是小钱。”

“你可别捧我了,账可以让你先欠着,不过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我这边也得资金周转。”

“行,运气好的话,我这两天就能给你,用不了一个月。”

小亮现在恨不得马上就去把摊支起来。

摆得越早,回本也就越快。

有老张给他托底,小亮也不用担心钱不够用了,只管选货就行。

他抄起网兜,在水箱里捞着海鲜,专挑贵的捞。

陈小创和大伟也没闲着,把捞出来的海鲜用筐接着。

套圈圈性质比较特殊,不能像平时摆摊卖鱼那么随便。

用的货必须得是活蹦乱跳的,谁也不会花钱套死海鲜回家。

经过半小时的挑选,小亮几乎把老张店里的活海鲜都挑了个遍。

等他们挑好海鲜,老张就把秤搬过来,拿起账本,“好了,开始称重,称完回家搓麻将。”

小亮他们也不磨蹭,按照不同品种和价格,把海鲜往秤盘上放。

称重的时候,小亮还念叨着:“老张,都是自己人,价格悠着点儿哈。”

老张笑着说:“放心,都是按成本价算的,我做生意向来都是规规矩矩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的海鲜都称重完成了。

老张捧着计算器,手指在按键上飞快地跳跃。

老张按计算器都不用看,完全是盲打。

这熟练的手法,没有几年功夫可练不出来。

经过七八分钟的计算,老张把总账单打出来了,递给小亮。

小亮接过账单瞅了瞅,总账是两万六千八百块,完全超出预算了。

老张说:“小亮,你自己再算算。”

小亮哼了一声,仔细看了看各种海鲜的单价。

总价看不看都无所谓,老张是老生意人了,出错的概率很小的。

看了一遍单价后,鱼虾蟹的价格都比平时高。

平均算下来,一斤要高出五块钱左右。

就这价格,老张刚才还说自己做生意规矩,简直就是胡扯!

这算什么,分明坐地起价。

小亮刚想和他掰扯掰扯,可一转念又觉得还是算了吧。

老张都赊账给他了,换作别家也没这待遇。

要是这会儿闹掰了,自己的摆摊生意可就砸了。

多花点钱,回头摆摊分分钟也能赚回来。

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小杨笑眯眯地说:“老张,账没问题,就这么定了。”

老张又拿出一张欠条,写上了具体的钱数,说:“签个字吧,别想太多,就是走个流程。”

“好嘞。”

小亮拿起笔,龙飞凤舞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名字签好后,陈小创他们就开始把海鲜往车上搬。

等他们把所有的海鲜都搬上车,车厢里堆得满满当当的。

陈小创有点担心地说:“亮哥,咱们一下进这么多货,要是卖不出去可怎么办?”

小亮却满不在乎:“瞧你那点出息,要是怕亏本,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我不退,就是开个玩笑嘛。”

陈小创虽然心里有点犯嘀咕,但又怕真赚到钱了自己分不到,只好硬着头皮表态。

一旁的大伟已经开始畅想了,一天赚个万儿八千的。

等他赚到钱了,第一件事就是去足疗店好好享受一下。

这段时间为了还钱,看见足疗店都只能绕道走。

一想到里面技师那曼妙的身材,大伟心里就像有只小猫在挠痒痒。

不知不觉,他们就把车骑到了村头。

小亮把车停下,说:“大伟,你一会儿先把塑料布拿过来,把位置占好,明儿个早上直接摆,不浪费时间。”

大伟拍着胸脯说:“放心吧,地方我都跟人说好了,等会儿把东西送过来就行。”

“嗯,干得漂亮。”

村头两边那位置,平时鸟都懒得光顾的地儿,如今却都成了香饽饽。

这边的摊位一直摆到元宵节之后,还有好些天呢。

本村在这边摆摊的没几个,多数都是外地人。

大伟也是仗着自己在村里住的久,熟人多,这才占到了好位置。

要是再有外地人来,没有多余的空位置了。

渔村现在热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集市呢。

这边现在的人流量,跟步行街都不相上下了。

小亮也没多耽搁,蹬着三轮车先回家了,有一部分鱼还得补氧。

这些鱼虾蟹都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可得好生伺候着,就指望着它们赚钱呢。

等把本钱赚回来,再把海鲜一卖,又能大赚一笔,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