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惠杰笑笑:

“那我就卖弄一下,各位就当听故事,能有帮助,自然是最好……”

“卜天阁倒是也有对龙这是神物的起源观点,归拢下来应该属于星宿起源说……”

“在我看来,龙确实存在,指的是天上的星象,即为东方苍龙七宿……”

“古诗文中经常会有类似说法,比如耳熟能详的《滕王阁序》中的开篇有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再就是《望海潮》的开篇:‘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包括李白的《蜀道难》所云:‘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这其中的星分翼轸,星分牛斗,以及扪参历井中的参井,这都属于古代的星宿分野……”

“我们常说的二十八星宿,便是华夏人自己专属的星座,这里面是以东西南北为四象……”

“这四象分别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边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象来源,而用天上星宿,映射到九州大地的版图上之后,每一个地区都会有对应的星野……”

“滕王阁在江西,西南方向,故而是南方朱雀七宿里的翼宿轸宿之所在,这便是古人的方位观……”

“而这东方苍龙七宿,便隐含着龙之起源的秘密,古人对星空的研读理解极深,但又因为科技所限与现代星象学大相径庭……”

“最为直观地体现便是他们通过星象的运转位置,确定了农业耕作的时令……”

“代表苍龙龙角的那颗星刚从天际线冒出来的时候,这叫潜龙在渊,表示天气即将变暖,春天即将到来,可以开始播种了……”

“二月二,龙抬头,这抬的龙头,便是苍龙七宿的头,然后便是飞龙在天,代表夏暑将至……”

“以此类推,到了秋收时期龙便开始降落,寒冬抵达时龙便开始藏匿起来,这边是秋收冬藏……”

“周而复始无限轮回,泱泱华夏上古先民也是因为通过对星象中苍龙七宿的观察,成为全世界最会种地的民族……”

“刚才位教授所提仰韶文化的蚌塑龙,虽是上古先民用蚌壳摆放而成,但它却与星象上的左青龙右白虎对应,所以被称为华夏第一龙,当之无愧。”

这番星宿起源说讲完,屋内几个人全都听得入了迷,余晖最先回过神来,开口问道:

“林大师,我大概听明白了,要想精准定位,是不是得结合星象位置与时节,同时还得参考位教授所提供资料中的记录者视角特点?”

林惠杰闻言一笑:

“聪明。”

说着转头看向还在神游的孙振鹏:

“振鹏,学着点。”

孙振鹏挠挠头:

“额,林师傅,你这说法听起来有理有据,不过这里面有个逻辑漏洞。”

林惠杰眉毛一挑:

“哦?说来听听。”

孙振鹏直直身子,开口道:

“你看昂,古人看到天上的星座形状,要起名字,肯定是先拿自己见过的生物往上对应……”

“按照你的说法,二十八星宿所归类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除了青龙,都有具体参照动物形状特征做参考……”

“白虎就是老虎,朱雀没准儿就是某种漂亮的山鸡,玄武更别说,就是大乌龟,那青龙呢?这就又转回来了……”

“仰韶文化的蚌塑龙呈蛇形蜿蜒,还有四条腿,苍龙七宿也是这个姿态的话,当时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就算跑不到鳄鱼身上来,哪怕是蜥蜴,甚至是壁虎,这都得是先见过动物,才能加以想象进行延伸冠名不是……”

“这结合起来说的话,龙指的是星宿,说不通,正确顺序应该是古人见到了龙,又把天上形状类似龙的星象以龙命名才对。”

孙振鹏这番话说完,不等林惠杰回应,位召兴开口了:

“振鹏所提,正是考古界对星宿起源说所质疑的点。”

林惠杰闻言点头:

“所以星宿起源的说法一直得不到认可,好在卜天阁只专注于星象,至于古人究竟以何为参照绘制星图,还得是靠你们学术界研究取证了。”

听到这里,老鱼看向位召兴问道:

“师兄,你们考古现有的资料里,应该有不少关于各类坠龙事件的记载吧?总不能都是假的吧?”

位召兴闻言迅速戴上眼镜,摸起一旁的鼠标点了几下,开口道:

“有文字记载的坠龙事件确实很多,并且相似度极高,只是除了这些文字之外,没有任何出土物进行佐证,很难判断是不是杜撰。”

孙振鹏嘀咕道:

“杜撰这个干嘛……”

位召兴下意识回答道:

“这就不好说了,比如为了奉承统治者虚构天空出现祥瑞,或是为了推翻某些统治者制造民间恐慌,都有可能。”

老鱼沉吟片刻问道:

“话都赶到这了,说说吧,有记载的,看看能不能开拓一下思维。”

位召兴点点头,开口念道:

“汉代元和元年,大雨,一青龙堕于宫中……”

“元嘉十三年,有青龙腾跃凌云,久而后灭……”

“后周建德五年,黑龙坠于亳州而死……”

“万历三十三年冬十二月,龙现丰城田中……”

“哎,文字记录太多了,从汉高祖五年,到隋仁寿四年,八百零六年间,有关见龙的记载足足一百零八次……”

“但出现频率这么高,却从未有过相关尸骨化石之类的出土证据,这根本就有悖于常理。”

老鱼听完嘀咕道:

“这么多啊……”

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那近代呢?好像是三几年,不是有个营口坠龙事件?那会儿都有照片了,还有很多民众围观么不是?”

位召兴叹了口气:

“那也是用鲸鱼骨摆放而成,说白了,跟仰韶文化中六千多年前摆放蚌塑龙的行为差不多……”

孙振鹏拧开矿泉水,喝了一口,嘀咕道:

“真让人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