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女子本身就活得艰难,可越是如此,越不能让她们在蒙昧中度过一生。
唯有读书明理,才能让她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多一些选择,少一些身不由己。
而郑嫂子有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这世道对女子的束缚太多,她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稍有不慎便会招来闲言碎语。
更何况郑嫂子的意思是,她们只是穷苦人家出身,哪怕读再多书,也未必能改变命运,反而可能因为读书多了,心气高了,将来嫁人时更难找到合适的婆家。
这种顾虑,宋芫并非不理解。
宋芫闷了口酒,嗓音带着微醺:“哥,我也是有妹子的人,我当然希望她们将来能顺遂如意。”
“不论以后是嫁人还是自己闯荡,起码她们能有底气,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一辈子被别人安排。”
“而我能做的就是给她们铺条路,至于走不走,那是她们的选择。”
石头哥听着宋芫的话,声音低沉:“小宋,哥跟你不一样,哥没你的家底,也没你那般见识。”
“哥就怕荷花读了书,以后心高了,却又没个好出路,到时候遭人笑话,受苦的还是她自己。”
宋芫摇摇头,开玩笑道:“哥你这么说,说得好像我这是把荷花往火坑里推似的。”
“其实学堂里教的不止是读书识字,还有算账、刺绣、织布这些实用的手艺。”
宋芫当然知道不能只教小姑娘们读书识字那么简单。
在这个世道,女子的出路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本事来支撑。
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她们读些书,而不教她们如何立足于社会,那么这些知识最终也只会成为无根之萍,无法真正改变她们的命运。
“哥,你放心,学堂里的课程我都仔细规划过了。”宋芫接着说,“除了基础的读书识字、算账以及女红手艺,还有厨艺和草药知识等等。”
“荷花若是能学会这些,将来无论嫁人还是自己过日子,都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石头哥听了,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他脸上带着些许赧然:“小宋,是我想岔了,哥见识短,你别往心里去。”
说着,便举起酒杯:“哥敬你一杯,给你赔罪!”
宋芫急忙伸手拦住石头哥举杯的动作:“哥,你这是说哪里话,咱们兄弟之间,用不着这般客气。”
“你也是关心荷花,做父母的为孩子考虑,这再正常不过了,我怎么会往心里去呢。”
接着两人相视一笑,气氛缓和了不少。
......
郑氏忙活完家里的琐事,便看见石头喝得满脸通红回来,她赶忙上前,一边扶着石头坐下,一边问道:“小宋怎么说,有怪咱们吗?”
石头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醉意,但语气却十分清醒:“小宋没怪咱们。”
郑氏听了,松了一口气,但眉头依然紧锁:“那……荷花读书的事,小宋怎么说?”
石头坐直了身子,拍了拍郑氏的手背:“小宋说了,学堂里教的不仅是读书识字,还有算账、刺绣、织布、厨艺和草药知识这些实用的本事。”
“这么一说,这学堂确实能教给荷花不少有用的东西。”郑氏神情有些松动,但依然带着几分犹豫。
“可荷花都快十五了,也该说亲了,读书会不会耽误她找婆家呀?”
石头打了个酒嗝,笑呵呵道:“媳妇,你就别瞎担心了。”
“小宋说了,女孩子知书达理,又会这么多本事,以后嫁人了,在婆家才能过得好。再说了,这读书识字又不耽误说亲。”
郑氏终于松了口:“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让荷花去读书。”
“嘿嘿,媳妇你真好。”石头握着郑氏的手,满脸笑意。
郑氏白了他一眼,却也掩不住眼中的笑意:“你这酒还没醒呢,就知道贫嘴。”
说完,她起身去厨房盛了一碗醒酒汤,递给石头:“先把这喝了,早点歇着吧,明儿一早你带荷花去学堂报名。”
这边宋芫送走石头后,看了看左边虚掩着的门,道:“这么晚了还不歇着,是不是想挨揍。”
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宋晚舟从门后探出脑袋,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大哥,我错啦,我就听了一点点,真的!”
生怕宋芫不信,宋晚舟还特意伸出小拇指比划了一下,眨巴着眼睛道:“就这么一点点!”
宋芫伸手在她脑门上轻轻弹了一下:“你这丫头,越来越没规矩了。这么晚了还不睡,明天怎么有精神去学堂?”
宋晚舟吐了吐舌头,从门后钻出来,挽住宋芫的胳膊:\"大哥,我这不是担心荷花嘛。你说石头哥会让荷花来读书吗?”
“会的。”宋芫很肯定地答复。
“好耶!”宋晚舟高兴地跳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那我明天一早就去接荷花!”
“大哥我去睡了。”宋晚舟说着,松开挽着宋芫胳膊的手,转身就往自己房间跑。
跑到门口,她又停下来,回头冲宋芫咧嘴一笑:“晚安,大哥!”
宋芫看着她那俏皮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来,摇头道:“这丫头,真是越来越皮了。”
他站起身,熄灭了堂屋的灯,也准备回房休息。
翌日,石头早早便领着荷花来到学堂报名。
这时宋芫正陪着舒母说话,这次舒母是带茵茵雯雯姐妹俩来学堂报名的。
学堂也同样招收外村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入学。
哪怕张家村与小黎村一向不和,这学堂可是宋芫掏钱盖的,自然是宋芫说了算。
是以这次报名的孩子里,就有好几个是来自小黎村,且他们家也与张家村有姻亲关系,不怕孩子来上学会受欺负。
学堂盖好后,宋芫就询问过邓二嫂,要不要把茵茵和雯雯送来学堂读书。
至于舒大宝,在舒长文高中举人,准备上京城备考进士时,就将妻儿一起带去了京城。
而且舒长文早已给舒大宝启蒙,舒大宝的学问底子扎实,村里的学堂反而不适合他了。
茵茵和雯雯如今六七岁的年纪,正好是读书识字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