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 > 第6章 “经神”任城访“学海” 一牍文章服康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经神”任城访“学海” 一牍文章服康成

“文则兄,可是好奇我所骑乘的马匹行走在这崎岖小道之上,却如履平地?”何彧看着一路同来,多次疑惑看着他胯下马匹,欲言又止的于禁,笑了笑开口问道。

于禁闻言尴尬的笑了笑,拱手问道:“实在是好奇彣麒所乘马匹,看起来也非是奇物异种,为何表现得比我这西凉良马还要神骏,如此崎岖山道,仿若平地,难道是这不同于其他的马鞍之功?”

何彧翻身跳下马背,先是指着马背上的高桥马鞍道:“此乃我改良的高桥马鞍,可以使骑乘马匹之人更加容易稳定身形,贴合马背。”然后又指着马鞍两边坠着的两个铁制半圆形物件道:“此乃我改良的双边马镫,可使骑乘之人更容易在马上发力,亦有在马背上辅助稳定的功用。”最后何彧附身抬起一条马腿,露出马蹄上的一块铁片:“此乃马蹄铁,马匹四掌皆有,就像给马儿穿了铁鞋,不怕磨损,不怕尖锐异物,铁片磨损后可以反复更换,如若用在军中,更是能减少马匹损耗,延长战马寿命。”

于禁随着何彧每展示一样物件,眼睛就瞪大一分,当听完何彧的介绍后,再也控制不住,翻身下马,几步来到何彧的马匹跟前,一边细看,一边抚摸着道:“此乃骑兵神器也,有此三件,我大汉骑兵将再无敌手!”说完神情激动,对着何彧一礼:“彣麒何不将这神器献于皇帝,使我大汉铁骑纵横无敌,你也将得获高官厚爵?”

“在文则兄看来,如今朝堂控于宦官之手,几次党锢残害忠臣义士无数,天下士族渐与大汉朝廷离心离德,此时献上此物,不会让这天下野心勃勃之辈更加有染指问鼎的底气么?就如那熹平元年的会稽郡许生父子,自号“越王”,朝廷耗时三年才得平定,如若此物传开,又将多费多少钱粮,又将伤多少将士才行呢?”

于禁听得何彧此言,整个人顿时沉默了下来,眼中一阵迷茫,嘴里喃喃道:“彣麒所言句句在理,但所谓‘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若有这一身本事,不能为国效力,在如今世道,我等寒门小户的前路那该在何方呢?”

“文则兄所虑,我已有解决之道,不若先放宽心随我前去一观兵法,再作计较,如何?”何彧看于禁一下子沉默下来,劝解道。

于禁闻言默然,默默翻身上马后,继续随何彧往泰山山脉深处行去......

......

而与此同时,任城何府,还未起行前往洛阳的何休,迎来了汉末古文、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郑康成的登门拜访。

何休大开府门,亲自迎接郑玄及其弟子国渊入府。在何休引领下,众人入府分宾主坐定后,郑玄首先开口直言道:“近日得知邵公因推崇《公羊》之学,着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等书册,遂特意拜访,欲与邵公坐而论道,唐突之处,还请见谅。”

何休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哈哈大笑道:“康成兄之来意我已明了,原来是来找我麻烦来了。我推崇《公羊》和今文经学,不过是我这一派学问思想而已,如何敢在今文、古文经学的通学大家康成兄面前卖弄?”

“不过犬子倒是一直很推崇康成兄,并在游历前留有一篇文章,我就是读了此文之后,醍醐灌顶,不再拘泥于古文、今文之学,不然我今日必然要与康成兄论道一番。哈哈哈。”

郑玄闻言,一脸疑惑:你何邵公推崇《公羊》、今文经学,你的儿子不是应该继承你的学问,怎么反倒推崇起我来了,而且你居然还不生气?到底是何文章如此神奇?而随郑玄一道前来的郑玄弟子,17岁的国渊听到两人对话亦是一脸惊讶。

“令公子竟然推崇于我?那不知是怎样的一篇文,竟让邵公摈弃派别之见?玄实在是好奇的紧。”郑玄一脸惊讶的开口问道。

何休则是满脸笑意的叫来府中仆役,让其从书房拿来一张绢帛,然后把绢帛送于郑玄跟前。国渊见状,连忙上前接过,然后双手奉于郑玄。

郑玄拿起绢帛,缓缓打开,其上一篇文章以隶书写着:

自天地初开,事分阴阳,万物皆各行其道。上古先贤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感悟天地规则,四时变化,以图记录之,带领世人艰难求存,后留河图洛书以传后世,表述天地伟力,只为继续引领世人。然岁月久远,图简文陋,晦涩难明,后世之人渐失其道。致使天下大乱,遂有逐鹿之战。再及自仓颉造字,炎、黄二帝着书立说,以文字为天地万物表述各道。具现天地规则变化,便于世人逐渐明其理,掌其道,遂有三皇五帝之圣贤治世。

自炎、黄二帝开创以文传道,渐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记录时人之天下山河、社稷秩序、人文伦理;后世生民以传世之文作指引,抗衡天地伟力,寻求生机,建立秩序,遂使华夏大地愈加繁荣。

至周之天下,《周易》、《太公兵法》等次第问世,文道越发昌盛。至春秋时,百家崛起,道、儒、墨、法等各家皆有其所长,为世人所推崇,《道德经》、《论语》、《墨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皆是先贤所着,其中对天地、对人伦、对自然、对秩序等的论述皆各有所长,故何必拘泥于只谈儒学之长,藏其短,而驳其他之短,而掩其长?更勿论今文、古文经学儒学两派之辩。因此,何不效仿郑康成公包容并绪,各取其长,使得先贤之说得以广为流传后世?

当先贤之学说得以传承发扬,后世牧民之君则可择优而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有可用之学,如此未尝不可展望长久之太平盛世。不知父亲以为然否?

因此,孩儿窃以为,所有识字之人读书传承先贤,皆应遵从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便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郑玄手捧绢帛,越看越心惊,直到最后霍然起身,满面骇色,转头看向何休涩声道:“令公子欲为圣乎?”何休却是满面傲色,哈哈大笑,笑毕对着郑玄一礼道:“小儿年幼,虽有此志,然还需磨砺。我知康成兄乃是谦谦君子,不知可否亦助我儿一臂之力?”

郑玄怔愣片刻,亦是哈哈大笑,对何休一礼道:“如今天下,朝廷昏暗,世家贪婪,百姓艰难,我几经蹉跎,空有救世之心,而无救世之能,若是真能有圣贤出世,挽救天下,玄敢不尽心竭力。”

国渊则是在一旁看着老师如此态度,心中莫名惊诧,遂从老师手中接过绢帛,然后也细细阅读起来,结果惊呆在当场,心中就一个念头:有圣贤将出世矣!

......

泰山山脉深处,典韦所在山寨大堂中,一名士兵快步跑进来大声道:“团长!有消息传来,已经接到公子,大概明日巳时就可抵达山寨。”

典韦一听,一脸欣喜的站起身来,命令道:“传我命令,召集各营营长,今晚务必赶到山寨汇合,明天迎接公子检阅。”

“喏。”传令兵转身向外跑去,不一会儿,几名骑兵便出了山寨,往泰山山脉各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