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民国大文豪 > 第180章 甲骨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国桢打开箱子之后,李斯年好奇地探头往里面张望,只见箱子内整整齐齐地放置着十几片黄褐色或深褐色的骨片,它们的外观呈扁平状或略带弧度,看样子应该是龟的腹甲。

这些龟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小巧精致,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有的则宽大而厚重,最大的一片大概与常见的公文包相仿。

龟甲上面布满了斑驳的裂纹,其上的甲骨文字线条流畅,字形古朴,镌刻的深浅不一,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散发着古老文明的气息。

李斯年小心翼翼地拿起其中一片,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的文字线条。

这些甲骨文字大小不一,形态更是千变万化,有的刻划得纤细而精致,宛如细腻的工笔画;有的则粗犷而豪放,如同大写意的泼墨。

但无论哪种风格,文字里一定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让人不禁为之沉醉。

观摩了半晌之后,李斯年激动地问道:“舅舅,这就是甲骨吗?”

见舅舅点了点头,他更是兴奋不已,继续说道:“那这上面的文字岂不就是我中华汉字的源头?这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甲骨文,作为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它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汉字的源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之后,才在1899年由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偶然间发现。

从发现至今,甲骨文的研究历史也不过二十多年时间。虽然它已经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崭露头角,但其知名度还未达到广泛普及的程度。其传播也主要局限于学术圈子和一些对古文化感兴趣的群体当中。

至少对于李斯年来说,在之前他只是听说过甲骨的存在,但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真正的甲骨。

看着外甥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王国桢的内心也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他自己就是甲骨文研究的大家,很乐于看到年轻人对古文化的热爱和好奇。

李斯年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甲骨,又重新拿起一片,仔细观察着和刚才那片的异同。

他边看边说道:“早就听说舅舅对于这种甲骨文字很有研究,还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这篇文章。我一直都想要见识见识这甲骨的真面目,之前来舅舅家怎么都没见过这些宝贝呢?”

王国桢是国内接触并研究甲骨文较早的学者之一。他从1912年起就开始跟随罗振玉研究甲骨文,并在1917年独立完成了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这篇论文不仅是甲骨文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甲骨文被发现后第一篇具有科研价值的论文。

它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真实可信、有据可考,从而使王国桢成为了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

除此之外,王国桢还撰写了《殷周制度论》等名篇,创造性地运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周史和典章制度。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研究古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听到李斯年的问题,王国桢微笑着回答道:“这些甲骨最初被发现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还被磨成粉末,当成药材在市场上贩卖,最终被病人无知地吞入腹中。”

李斯年迫不及待地接话道:“这个我听人提起过,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