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杨丹拖在地上的孟让,看着眼前这群情激愤的一幕,心中也是绝望万分。

完了!

这下孟家遇到大麻烦了啊!整个孟家,都可能要完了。

“小皇子,你在前面带路把,我们相信你说的话,我们大家都随你进宫。”

“我们大家一定跟着你一起,为你讨回一个公道。”

“是啊,是啊,我叔父在朝廷中也有官职,我一定求他给小皇子你说句公道话。”

杨丹看着激愤的百姓们,要说心中没有感动,那也是假的。

自己颁布继承税和科举制,为了报仇是其一,但是也有真真切切地为百姓考虑的因素在里面。

既然自己重活了一世,而且还带着前世的那些知识和经验,那自己为什么不彻彻底底地去改变这个世界呢?

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也真的是太苦了。

杨丹当初第一次和杨坚微服私访的时候,见到那个村子的人的生活情况的时候,他额实在是忍不住心疼。

怪不得屈原当初会写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

如今,杨丹为了百姓们的付出,也终于得到了回报!

杨丹深知,世家门阀们的根儿,扎得实在是太深了,不仅仅是在大隋,其实世家门阀在每一个时代,都盘根交错地扎根在封建王朝之中。

所以杨丹要把他们扳倒的话,单单光是靠他自己,那是肯定不够的。

他必须要有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能够让天下是家门都压不住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就是民心!

“好,本皇子就领着大家一起进宫一趟。”

“要是父皇怪罪的话,那就让我一力承担这个责任便是。”

杨丹猛然一喝,大手一挥,带领着百姓们,浩浩荡荡地就往大兴宫走去。

大兴宫,藏书殿内。

杨坚正在和虞庆两人商讨科举制在大兴城内先彻底落实的相关事宜。

“皇上,老臣还是觉得,把新法学当成是科举制考察的重点,这样最为稳妥。”

“小皇子后来提出的那个‘明经科’,有些不适合目前的天下。”

虞庆仅仅是皱着眉头,向杨坚提出了建议。

身为新法学典籍的主编者,虞庆当然希望新法学能够在大隋遍地开花。

这样他虞庆位极人臣不说,还能被后世的文人尊称为一声祖师爷,如此可以说是人生大赢家了。

杨坚看着虞庆,满眼都是无奈,他又哪儿能不知道虞庆的小心思呢?

挥了挥手,杨坚没有回答虞庆的话,“分科的事情暂且不提,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组织一场公平的考试,而不是像去年那般,各地都在过家家一样,这一次一定要先选拔一些人才出来,给天下看个清楚。”

“最好还能够把那些前朝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全部都给替换一遍,给我大隋来一次大换血。”

杨坚眼神澎湃,他光是在这里说一说,就是激动万分了。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在心底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等到前朝世家门阀没有用了,那就可以出兵,一举把那些世家门阀全部都给杀光了!

虞庆见杨坚没有回答自己的话,原本兴奋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兴致缺缺了,也只是简单地回应了杨坚两句,“皇上圣明。”

“皇上说的极是,这的确也是如今我们大隋的当务之急,把我大隋的权力,从那些世家门阀之中收回来,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虞庆说完这句话之后,藏书殿内就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场景,这几天在藏书殿内并不罕见,因为这几天,杨坚在藏书殿内,讨论的也都是有关这一次科举制的事情。

杨坚每天都觉得,早朝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所以还专门延长了早朝的时间,专门来和朝廷大臣们一起讨论这一次的科举制。

其实,大隋朝廷的大臣们,除了虞庆等这种不是世家门阀出身的人之外,基本都对这一次的科举是心藏反对意思的,甚至不光是反对,还可以说是非常的厌恶科举制。

当然,除了大隋的将军们。

带兵打仗毕竟跟读书是不一样的,不是随便一个人,读了几本书,就可以成为将军的。

大隋的将领们,大多都是出生于将门,只有在本来家族中就全是将军的这种家族之中,才可能真正的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将军出来。

雄阔海这种天生就是为了带兵打仗而出生的人,当然又当是另算了。

所以大隋的那些将门世家,其实并不反对杨丹的科举制。

真以为读书就可以成为将军了?简直就是扯淡嘛!

就算是真的大隋开设了考试兵书的科目,朝廷就真的敢任用那些考的头筹的人为将军带兵出征吗?

当年的赵括,纸上谈兵的经验,如今又有谁不知道呢?

而且大隋的将门,基本都是在杨林统治之下的,特别是那些个太保们,除了倒霉孩子秦叔宝之外,哪一个不是大隋赫赫有名的战将?

只是因为前段时间,世家们和大隋作对,那些将军们都跑出去镇压各地的世家去了,所以现在的朝堂之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将军。

要是杨林的那些太保们在的话,那肯定是百分之百要支持杨丹的,因为杨林可是一清二楚,真要彻底落实科举制的话,会给杨丹带来多大的好处!

民心所归就不说了,只是单单凭借杨丹作为新法学的提出者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让未来几十年的读书人称呼一声“老师”了!

只是可惜,杨林的那些太保们,并不在朝堂之上。

于是,藏书殿内,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整个藏书殿内,就只有杨坚和虞庆的声音,其他的大臣们,都是眼观鼻,鼻观心,都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杨林倒是想说话,只是他插不上杨坚跟虞庆的话而已,所以也就选择了沉默。

只有在杨坚偶尔点到了某个大臣的名字,让这个大臣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大殿之中也才会响起其他人的声音。

下了早朝的藏书殿内,也不仅仅只有杨坚和虞庆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