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万民王更加深入,更加离谱的是,他注意到往来于市集中的人们,并非全部都是宁国之人,其中竟然还有一些高丽人士。这让万民王越发地感到不可思议,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来到了桃源所说的“战场”。
而当一座硕大的建筑突然闯入他的视野时,万民王的震惊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达到了顶点。这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宛如一座巍峨的宫殿矗立在那里,与周围熙熙攘攘的市集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更令万民王惊愕不已的是,从那座院子里传出了一阵清脆而稚嫩的童声。这些童声此起彼伏,咿咿呀呀地念着大宋的文字,抑扬顿挫地诵读着四书五经。而最让万民王感到诧异的是,这些童声明显带有高丽这边孩子特有的口音,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万民王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甚至有些恍惚,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他不禁开始怀疑,这样的场景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战场上呢?这里明明应该是充满硝烟和杀伐的地方啊!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定了定神,努力让自己从那片模糊的记忆中挣脱出来。他紧闭双眼,集中精力,试图重新勾勒出那片隔着海岸看到的战火纷飞的画面。
然而,尽管他如此努力,那片曾经令他心悸的战火却如同被一层薄纱笼罩,变得越来越模糊,仿佛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他不禁开始怀疑,那真的是真实存在的吗?
就在他陷入沉思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宋天机等人正悠然自得地在街面上闲逛。这一幕,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心中的疑惑瞬间被放大。
他恍然大悟,怪不得在大半年前,桃源军就与万民王这边断了联系,甚至连补给军备都不再需要万民王这边提供了。原来,一切都已经有了新的安排,他们打算自给自足,不再依赖万民王。
万民王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和疑惑,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桃源军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决定不再犹豫,立刻腾空而起,朝着他所感知到的桃源王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的速度快如闪电,仿佛眨眼之间就能够穿越时空,消失在天际之中。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执念,那就是找到桃源王,问个明白。
终于,在经过漫长的追寻之后,他终于见到了桃源王。然而,让他惊讶的是,桃源王竟然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海面的一艘小鱼船上,悠然自得地钓着鱼。
在桃源王的身旁,还坐着两名身着高丽服饰的人。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息,手上的剑和另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武器,无不显示出他们的实力非凡。
这三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三座山岳一般,内敛着气息,专注地钓着鱼。
然而,当万民王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那两名身着高丽服饰的人立刻被惊动了。他们的身体微微一颤,瞬间爆发出三道五境巅峰的恐怖气息。
这三道气息如同惊涛骇浪一般,汹涌澎湃,似乎要将整个海面都掀翻。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这三道气息如此强大,但海面却并未掀起丝毫的波动。
原来,这一切都是桃源王在暗中出手。他以一种极其隐秘且无声无息的方式,如鬼魅一般,悄悄地将自己的力量施加在这三个人身上,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紧紧地束缚住,使得他们的气息完全被压制,力量也无法正常释放出来。
就在这时,桃源王缓缓地转过头,目光落在了万民王身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看似和善的笑容,轻声说道:“三哥?你怎么亲自来了?”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万民王的眼中却充满了虚伪和假意。
万民王并没有被桃源王的表面所迷惑,他毫不掩饰地直接问道:“桃源王,你这一路上究竟都看到了些什么?”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严肃和质问的意味。
面对万民王的质问,桃源王却显得异常镇定,他嘴角的笑容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深沉了一些。只见他慢慢地放下手中的鱼竿,然后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悠然自得地回答道:“三哥,既然你也都看到了,那我也就不再隐瞒你了。自从我攻下高丽之后,高丽已经对我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威胁了。所以,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肆杀戮,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里的事务。”
桃源王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说道:“我在这里推行教化,传播大宋的律法、儒家思想、佛教教义以及道家理念,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推崇大宋的意志。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两国的百姓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你看看这市集的繁荣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期望看到的吗?”
万民王听了桃源王的话,心中愈发沉重,他的眉头紧紧地皱成一团,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忧虑之色愈发明显地浮现在他的面庞上。
“你这样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成效,但实际上却是在制造另一个桃源啊!”万民王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无奈和担忧,“这可不符合规矩啊,圣上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恐怕会对你降下罪责的。”
桃源王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的目光越过万民王,望向远方,仿佛在沉思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我当然知道大哥的脾气,但我这么做,可不只是为了桃源。我实在是为了以后的大宋做着长远的打算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高丽已经统一,若高丽百姓能够真心归附,那么日后高丽沿海地区,无需驻守边疆也可保太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让百姓们免受战乱之苦。而三哥,你我都是为了国家,虽然我的做法有些异于常规,但其中深意,你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
桃源王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况且,你我都是跟随父亲南征北伐的兵士,对于父亲的治国之道,你应该比我更为了解。我虽然没有上过私塾,但我也明白,在某些时候,为了大义,必须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
万民王沉默片刻,心中有所动摇。这时,那两名身着高丽服饰的高手站起身,朝万民王抱拳:“将军,桃源王此举实乃仁义之举,还望将军能理解。”
这两人的言语中包含了深深的高丽语气,但诚恳却是真实的于是万民王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道:“罢了罢了,既然你已有定计,我便支持你。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能让圣上有所察觉。”
桃源王见万民王松口,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拱手道:“多谢三哥理解,此事我自会小心谨慎,不会让圣上起疑。”万民王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那两名高丽高手身上,问道:“这两位是?”桃源王笑着介绍道:“这两位是高丽的顶尖高手,如今已诚心归附于我,日后定能为大宋出一份力。”万民王心中一动,暗道这桃源王倒是会招揽人才。
然而其实宋宛桃可要比谁都明白,宁国圣上,他大哥的脾气,而且桃源王也深知战争的残酷,所以他的思想也在桃源被宋玉铭的改变后在耳濡目染下,他也逐渐温和变得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与高丽的纷争。
所以在击败高丽后,他这才并未赶尽杀绝,而是在当地开展建设,传播大宋文化,希望能让两国百姓和平共处。
然而就在万民王也坐下后桃源王竟然又开口问道“三哥,战争不是目的,和平才是。若想让这片土地不再有战火,想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就需要铁血的手腕,所以这也是一种战争啊”桃源王诚恳地说道。
万民王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望着这片看似和平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这时,海面突然涌起一阵波涛,一艘大船快速驶来。船上站着几位身着宁国官服的人,为首的竟是圣上身边的亲信太监。太监尖着嗓子喊道:“桃源王接旨!”众人皆惊,桃源王神色未变,从容跪下接旨。圣旨中,圣上对桃源王在此地的作为有所耳闻,虽未明确指责,但言语中透露出不满,要求桃源王尽快回朝复命。桃源王领旨后,平静地表示会即刻安排。万民王担忧地看着桃源王,桃源王却只是微微一笑,低声道:“三哥放心,我自有应对之策。”待太监离去,桃源王迅速安排后续事宜,准备带着两位高丽高手和部分亲信随他一同回朝,去面对圣上那未知的怒火与质问。
然而万民王听后,则是陷入了沉思。他一直都以为的是战争就应该征服与杀戮,却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解决方式。
在回朝的路上,桃源王与万民王同行。一路上,桃源王向万民王细细讲述着他在高丽推行教化的种种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万民王听得入神,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
到了京城,桃源王带着众人进宫面圣。圣上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桃源王不卑不亢地将在高丽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还呈上了高丽百姓安居乐业的相关奏报。圣上听后,脸色缓和了些许。
这时,朝堂上有大臣站出来弹劾桃源王擅自改变策略,有失国威。桃源王据理力争,阐述和平治理的长远意义。万民王也站出来为桃源王说话,详述所见所闻。圣上思索良久,最终认可了桃源王的做法,还嘉奖了他。
此事之后,桃源王也瞬间名声大噪,朝堂上许多大臣开始转变看法,支持他以和平手段治理边疆的理念。而万民王也彻底被桃源王的做法所折服,开始在自己驻守的东方推行一些类似的政策,促进当地百姓与周边部族的交流融合。
但在桃源王离开朝堂后,桃源王却是话锋一转果不其然,原来桃源王这次他才肯放万民王进去还是因为有事相求的而相求之事则与雷悬相同,那便是———“救下宋玉铭”———这个让他不省心的孩子…………
……次日辰时……
在另一边被宋玉铭传送走的寒弦乐悠悠转醒,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陌生的山林。她心中一惊,努力回忆着之前的事,但他又怎么可能回忆起这些,他只能是扫视着四周之道看到了宋玉铭传送阵所留下的记号,这时她才意识到是宋玉铭将自己传送了出来。她挣扎着起身,想要寻找宋玉铭的踪迹,可四周一片寂静,毫无线索。
但是她此时却是心急如焚,因为宋玉铭还陷入在危险之中,而且他现在也不知道时间更不知道这里是那里,她应该如何回去,她应该做什么,甚至她现在想要站起来竟然都有些勉强,原来是因为他在那场战斗中早已经脱力,一直都是靠着灵力勉强维持着自己
但如今她却只能看着四周陷入深深地迷茫与焦虑
他甚至不敢去想象宋玉铭现在是生是死只是还未等她想完这些,却看到了前面的灌木丛中几道黑影窸窸窣窣的闪过
…………
而另一边的守城,也因为宋玉铭、寒弦乐与冰雪女皇的相继离开,在第二日的清晨,敌军便以大军压阵的局势当即攻破了城门
而就算是守城的将士拼死反抗也不过是徒劳
但幸好城内仍然有一些宋玉铭曾经留下的阵法,在这一刻宋玉铭的习惯依旧在改变着这个城池的命运
一道道阵法被激活,一批批敌军在阵法中灰飞烟灭
但强大终归不是紧靠取巧便能战胜的……
……次日午时……
城破……城内将士无一叛逃,也无一存活,各个都战死在自己的战位
甚至那些垂暮的老人,稚嫩的孩童在城破的前一刻也都纷纷投身于火油桶,绽放在战场中央,以自己一境二境的灵力拼命抵抗
可歌可泣可悲可哀…………
而另一边终于在万民王将宋玉铭扛到桃源边境之际,宋玉铭这才有些苏醒的感觉
“醒了就自己走吧”万民王明显也感知到了这些,当即说道
而宋玉铭则依旧保持昏昏沉沉的样子,瘫死在万民王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