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火开着一艘大型海洋工程船去冲之鸟礁了。同行的不仅有一堆日本的海洋学家和工程专家,还有藤原和一群日本产业的下属。这艘名为安土丸的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就是李星火之前订购的,专门用来进行海底测绘、沉船打捞、气象观测和生态调研的大型综合舰船。几十号人和几十个海员每天都很忙,几天后从东京到了冲之鸟礁,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个十几个平方的被防波块围起来的圆形水泥平台。
当初他发明霸王星海上油气开采平台也是能进行这些海洋工作的,这艘船和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速度快了十几倍,虽然不能开采石油天然气,但是在灵活的海底机械触手的操作下,从海底海床上捡东西、取样打孔、安装声呐设备或者布置磁感应设备搜查潜艇监视往来渔船军舰毫无压力。
这柔性机械臂就是和中国抄袭美国科幻片一样,抄袭自章鱼博士的那个神经操控机械臂。这款类似章鱼触手的灵活机械臂最长可以延长到120米,最短可以缩短到80米,由1200个AI神经网络芯片操控,软体连续体机器人就是展示仿生学魅力的宝石。那些令科学家头痛的技术难题,大自然早已给出答案。这项研究成果便是从章鱼臂中得到了灵感。
软体连续体机器人的建模、感知及控制是机器人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软体连续体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冗余度,对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进行数值近似求解的速度和精度难以同时保证。而软体连续体的环境感知则存在着传感电路与机器人本体杨氏模量匹配难、功能结构分布设计难等问题。
章鱼被誉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灵长类。它的触手十分灵巧,触手所及之空间,皆为章鱼所掌控,这些惊人的功能为软体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章鱼在抓捕猎物过程中,其细长的触手采用一种“弯曲波传递”的模式接近目标,利用高灵敏度的触手\/吸盘神经进行感知并快速捕获目标。模仿生物章鱼的这种独特的捕食行为,可为软体连续体机器人的感知和与环境交互提供参考。
早在90年,李星火的机械臂课题组就开启了关于仿生章鱼臂的研究。起初,他们将目光聚焦于章鱼臂的末端部分,就“章鱼触手如何吸附、如何抓取”这个问题一探究竟,发现触手末端必须有一定的锥度才能“手到擒来”。而在大范围、大空间的应用场景中,仅靠触手末端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机械臂可以真的像章鱼一般“心灵手巧”,团队开展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与目标物体接触面积上的可控制橡胶吸盘也仿造的很成功,那些可更换机械臂末端的作业部件有和章鱼一样的缠绕型柔性高摩擦力品类,可以卷起最小鸡蛋大的玻璃珠,也有仿制人类手臂的机械臂去远程操控末端的设备,比如可以做手术或者开枪之类的,也有直接学习龙门吊抓集装箱的爪子那样的四爪五爪六爪的抓取提拉机械爪,也能换成冲击钻头或旋转钻头在海底或目标作业面进行破碎和切削作业。这种机械臂可大可小,小到可以用来做灵活的微创手术,大到可以在建筑或钻井开矿时用来做盾构机代替品大转弯。
而且大的机械触手末端还能装载远程无线遥控或者有线遥控的小型机械触手,而且可以安装好几个小一号的触手或机械臂,由一个人操作或多个人分别操纵协作。
最为惊爆眼球的运用就是巨灵神货仓的那些抓取集装箱和大件运输货品的时候弹射而出的机械触手了。这些触手可以高效率的将地面上的物资抓取放置到内部的指定位置和货架上。精度就不用说了,一个人在摄像头拍清楚目标物品之后,直接在软件中选中目标物品,机械臂就能完整轻松的将目标物品抓取起来送到内部货仓承接区。承接区有专用的货物移动托盘机器人和起降吊车,比那些最牛的码头装卸货物还要快得多。
而这艘船底部的三根机械触手也是和巨灵神同款产品,石墨烯纤维做的操控绳索充当控制方向和承受拉力的肌肉纤维和高强度航空合金做的关节骨架配合的很好。一百多米的机械臂内部有五个动力枢纽(也就是操控绳索的电机马达和控制器),自由度足足有16个,精准且灵活,甚至并不亚于那些真正的章鱼触手。
在深不见光的海底,这种触手开上探照灯和加装操控设备,可以精确的抓取沉船内部的绝大部分货物和零件,操作人员坐在船上就能把海底沉船内的所有房间都打开,操纵和人手一样的机械臂拿起各种沉船内的物品,统统打包放进收纳盒,一个钉子都不会遗落,文物和有价值的东西统统都能被机械臂捡走。有了这神奇的机械臂,根本就不需要潜水员冒险深入沉船,在海底暗流和缺氧环境中承受巨大水压去赚取搏命换来的那些未知大小的利润。从此以后打捞沉船的行业就对李星火变成一个风险低利润高的行业了。单向透明且安全,全世界独此一份,在多数同行意识到这个商机之前,他完全可以把全世界海底都逛一遍,古代近代的那些沉船全部标记和搜刮一遍。
沉船打捞行业可是一个极为暴利的冷门小众产业,全世界从事的人很少,但是每年产值起码几十亿,原因就是各种海难空难多年积累下来,海底拥有巨大的无人认领的宝藏。李星火实际上又多了一个出货的渠道。没错,他可以利用沉船打捞作为借口,直接将自己的各种仿古首饰、珠宝、手表、工艺品、瓷器、金银币、金银条、龙涎香等香料拿去拍卖会上合法的卖掉换取资金。
当然这艘船只是测试的,以后真的大规模去打捞,还是悄咪咪的用大型潜艇去操作比较好,这也是为了避免沉船所在海域归属的国家分一杯羹或者阻挠李星火捞钱而产生的麻烦,也能避免沉船原本所有者和注册国家的追索而经行的合理规避。那些欧美发达国家从中国非法抢走那么多文物珠宝金银,自己打捞沉船只不过是取点利息罢了,反正国力强大之后根本也不用在乎被人知道了自己打捞了被追索。中国追索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文物追了多少回来?就算被人在拍卖会第一时间发现并追索,李星火照样不慌?他完全可以在中国境内开的拍卖会卖,让那些西方国家干瞪眼。
这海量的沉船文物和珠宝工艺品古董足以支撑起一家世界上最大的拍卖公司了。共富拍卖总部前几个月就注册在了沿海的泉州这个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起点城市。
这艘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双体式设计,载重量大的同时,船体上的起重机能帮助打捞大型海底沉船和收放科考\/观光潜艇。船上集合了日本最尖端的雷达和半导体技术打造出来的气象监测雷达(预警雷达)和电磁干扰设备也是给国家秘密准备的尖端技术装备,随时可以运回国去当大礼包。
这艘船底部还安装的可以扫描海底地形数据并建模绘制高精度等高线地图的声呐设备和分米级分辨度海底磁感应扫描设备。任何沉船和非自然造物都能被扫出来。多跑几趟在海上待个几年,全世界的海底地图都能分毫不差的绘制出来。绝对比卫星遥感画得更加精细可靠。存在电脑上的数据随时可以根据情况更新。
当然这艘船还有生态调研能力,尤其是对鱼群的声呐测定、电场感应、卫星通讯、捕鱼雷达等等都是测试装备,为以后制造高端渔船做技术测试。美国、日本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探鱼系统,他们可以从天上、海底、沿岸领域探测追踪鱼群,能随时知道鱼群的动向,保障渔船的捕捞成功率。
远洋渔业特点是远离生产基地、独立性强,必然要求船体轻、速度快、网具操作自动化(降低渔民劳动强度和受伤风险)、加工自动化、系列化。
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渔船的马力、吨位、航速、舱容量、捕捞机械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自我维修能力、加工能力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日本的渔船装备的先进程度大大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所以安土丸号不仅发动机主机先进、航速大、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捕鱼测试用的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也十分先进。另外,驾驶室内装有3台雷达,卫星导航仪、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以及单边带和甚高频通讯设备。船上还配有一架用来侦察鱼群的直升飞机,飞行最大高度达2900米,每小时时速为150公里。
据统计,一艘8000吨级大型远洋拖网渔船价值量超过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而一艘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价值则高达1.7亿美元,超过万箱集装箱船,属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李星火也想给米甸和中国搞出大型远洋拖网渔船来赚外快。毕竟海洋可是无穷的宝藏啊,数之不尽的高蛋白饲料来源,各种可以洗白收入的超高产海鲜加工产业链完全可以解释他全世界毛利润最高的饲料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成本,因为他有最牛逼的远洋捕鱼船队,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获得数千吨的磷虾、鳕鱼等海产供应饲料厂做蛋白质添加剂。
出海就是没有捕捞到一条鱼,也能开着空船回来,仓库里那些魔法合成炉生产出来的库存的蛋白粉和油脂照样能送去加工厂平账。李星火完全可以凭借大量的倾销,将全世界的饼干、膨化食品、淀粉和精加工糕点市场完全垄断。也能垄断全球的饲料和营养添加剂产业,还能将鱼骨粉、鱼类多肽和腐殖酸等有机肥料产业做大做强。
“咱们这么多天只是经历了一次热带气旋,捕捞了几条金枪鱼,测绘了航线上2公里宽海底地形罢了,怎么都累成这个样子?”李星火看着那些累出黑眼圈的家伙直皱眉。
“老师,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一个是体质不足,一个是旱鸭子上船不适应,船开的太快,颠簸太大,再就是晚上这吊床太晃了,没几个专家能睡得好,这航线不是近海航线,可是穿越了小笠原群岛的远洋航线,风大浪高,不是专业海员,真没多少人能适应呢。”
“叫船长过来,我们将这冲之鸟礁周围海底地形测绘做完就直接去关岛。我要测绘马里亚纳海沟。那里的秘密很多,还是古代十洲三岛的所在地,有一些沉船和古代海底遗址,我还能找到一些古代墓葬的陪葬品,里面就有上古时期神魔战争的信息。”李星火这次来太平洋上并不是仅仅为了把冲之鸟礁变成岛屿的,和造陆术不一样的方式也能制造一个巨大的一千平方公里的大岛出来,那就是让珊瑚发疯。
没错,基因改造的自养型鹿角珊瑚只需要十个月,就能铺满这个被淡淡的魔力覆盖冲之鸟礁的礁盘,并且在满月的大潮时疯狂的生长。一个月就能从卵变成成虫排出数千枚珊瑚虫卵,每个月大潮的时候都是数十倍增长的时候。
在绕行冲之鸟礁的时候,李星火悄悄将自己储物空间内地这些封印的珊瑚虫卵抛入海里,几天之后,这些珊瑚虫就能遍布整个礁盘。
红珊瑚因为是低等动物,基因编辑改造起来很简单,这种水螅型群居魔化动物比正常的红珊瑚更大一圈,生长代谢速度更快,分泌骨骼也更多,那些被捕食的硅藻、微生物被消化后剩下的残渣也会被类似珍珠质分泌物包裹起来喷射出去沉淀到海底形成碳酸钙沉积物和砂砾。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个珊瑚虫能直接通过体表的羽毛状的8个对称的表面积巨大的触手直接吸收海水中的钙离子,将其通过体内体液循环运输到骨骼分泌的体表皮肤。
这种魔化的红珊瑚过滤海水的能力是原生种的十倍,分泌骨骼、制造砂砾和造礁能力是原生种的百倍。一年的生长之后,这个巨大的礁盘就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珊瑚岛,堆满了红珊瑚的骨骼。
数亿吨的的碳酸钙的钙离子则来自于地质协调仪弱化版的元素汲取魔法阵板从方圆一千公里的海水中富集到礁盘附近供应珊瑚群造礁。为了给这些特别能吃能拉的红珊瑚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养分,元素汲取魔法阵还有吸收范围内的铁离子和镁离子的效果,以供应海藻的生长和浮游动物的滋生。
这种魔法阵板上有拳头大的精细切割打磨的钻石和红蓝宝石做魔力节点,还能将大量珊瑚虫排出的卵内的生命力变成滋养岛礁所有珊瑚的生命魔法能量。那个被镶嵌在核心的能量源就是李星火亲手打造的一个魔力之源,可以每天生成一个9环魔法所需的魔力。
强大的螺旋环形洋流将保障砂砾不会掉落到深海降低造礁速度。在岛屿中心的上升流会让砂砾沉积堆积在岛中间形成山丘。利用离子和砂砾摩擦原理加速砂砾沉积,最后干净的海水会从表层海面回到远离岛屿的外海区域继续循环。这个洋流借鉴的就是龙卷风模型,源源不断的从深海将富含营养盐分的海水螺旋吸入造礁区域,还能给礁盘的海水降温,使之保持20度的稳定温度,使得这些代谢最高的珊瑚虫能保持活跃。
李星火有涨潮术和退潮术,是对引力场的大范围控制魔法阵。只要在造岛的时候用涨潮术,那么海水就会淹没已经露出海面的人造水泥平台,制造一个20米深的平台礁盘和周边适合珊瑚生长的环境。一两年之后,珊瑚生长到理论上高于海平面了,再用退潮术,那么已经长好的珊瑚礁盘就会露出水面,成为海拔一米多到两米的大型珊瑚岛。并不会比瑙鲁之类的岛屿小多少。
当然,这珊瑚长得再快,无数的扇形红珊瑚堆叠在一起,一年最多也就长个几米高,想要实现比正常状态高一两米的拔高,不用造陆术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弱化效果,缓慢的在一年内给划定的圆形范围内加高一米左右。就是联合国的人来勘察,也只会目瞪口呆,被日本人的运气震惊,这个地区的海底基岩在过去的一年中上升了一米,礁石就成了珊瑚岛了。自然就能在大大增加的岛屿上修房子搞经济活动了。
这就是正儿八经的珊瑚岛,可以拥有和其他海岛国家一样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益。还有自身生产的高价值的红珊瑚、珍珠粉和珊瑚虫一起吃的脑满肠肥的数百种热带海洋观赏鱼类和海产品。这里未来将会是一个年产值数十亿日元的渔业中心。
当然未来这个岛屿在有必要的时候也会沉下去,这就要看李星火的心情了。吹沙填海也是必须要做的,必须垫高岛中心的海拔高度,起码要到朔望大潮的时候高于海平面3米以上,不然没法抗击台风和超级大潮防止内涝和土地盐碱化。把人类活动区域垫高也是需要做的事情,修码头机场必须地基坚固,也是给明后年在南海吹沙填海造岛积累经验了。
防波堤、码头、机场这种需要坚实地基的区域必须填出来,不然地基不稳就好笑了,光靠珊瑚和砂砾可不行,需要灌入水泥和震荡捣实施工机械。这就不能不用人了。
围着冲之鸟礁转了几圈,李星火亲自登上人工平台埋下魔法阵平板就溜了。
平常这鸟不拉屎或者说鸟没办法落地安心拉屎的礁石根本不会有人来,他的涨潮术是长期的范围魔法效果,经过这里的人没法发现被涨潮术效果淹没的礁石也很正常。明年来撤回这个魔法阵平板的时候,效果绝对能拉满。
在船上就和专家们就扫描出来的海底地形等高线图进行了填海工程的施工方案讨论。一个双跑道的中等大小的机场,油库、飞机躲避台风的机棚,一个可以停靠游轮的深水码头,一些城市必须的市政设施大楼和交通用地,森林和绿化用地,淡水和降雨储备的小湖、备选的热带植物园和蔬菜种植区,一个观光旅游品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一切都规划好了,算出来投资大约超过了200亿日元。这点钱也就相当于是填海造岛后抵押贷款20万亿一个月的利息罢了。
接下来几天,李星火就到了东南方的马里纳亚群岛,围着塞班岛转了几圈,他看了海底地形之后也确定了这里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五大仙山之一的岱舆。因为这里真的有吃了之后少了增加寿命的植物,古籍记载,仙山之上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是茜草科、巴戟天属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5米;茎直,枝近四棱柱形。说的就是这种巴戟天,既可以当做药用,又可以把果实当水果吃。
海底的地形也非常的具备说服力,大量的人工建筑遗址就躺在海底,方方正正的有巨大的建筑区。绝对不可能是春秋战国之后的建筑群。还有这里的地下确实是在移动的,岛屿在移动其实也好解释,地下的板块运动确实可以让岛屿在几千年内移动几百公里。
这里既然是五个仙山,海底自然有墓葬了,李星火准备晚上来个科学考察,看看到底古文明有什么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