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闻言看向杨雨亭,问道:“想说什么,倭国怎么了。”
“倭国那边现在什么局势,就这么打下去吗?不是说准备停战,可是咱们这边也没准备啊,这不是还打着呢,廷玉,你打就打,准备停战就抓紧。”杨雨亭说道,虽然他不知道张廷玉怎么想的,但是他知道这么拖着肯定是不对的。
张廷玉微微皱起眉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思索片刻后说道:“雨亭,倭国之事确实不能久拖。如今我们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长期的战争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消耗。停战并非不可行,但我们必须确保在停战谈判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和倭国停战,在于他们,现在我不介意多掠夺一部分财富。”张廷玉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缓缓说道:“倭国这个国家民族,他们在想什么我们不知道,所以先静观其变吧,你先去和王永疆、少帅商议一下,看看目前的局势下,我们若要停战,需要提出哪些条件。”
杨雨亭点了点头,说道:“好,我这就去安排。不过,廷玉,与苏俄的结盟之事也不能放松。我们得在两边都把握好分寸,争取最大的利益。”
张廷玉颔首道:“没错,你去办吧。与苏俄的谈判,继续坚持我们的原则,不能轻易让步。”
杨雨亭离开张廷玉的办公室后,便马不停蹄地去找王永疆和少帅商议与倭国停战的条件,在前往王永疆办公室的路上,杨雨亭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的情况,倭国虽然在战场上处于劣势,但他们向来狡猾,肯定会在停战谈判中想尽办法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而华国这边,既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又要在国际上保持一个合理的形象。
杨雨亭首先来到了王永疆的办公室。王永疆见到杨雨亭到来,立刻起身相迎。“杨总长,这么匆忙来找我,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王永疆问道。
杨雨亭微微点头,说道:“老王啊,廷玉让我们商议一下与倭国停战的条件。现在局势虽然对我们有利,但停战之事不能草率决定,必须确保我们能获得足够的利益。”
王永疆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与倭国停战,确实需要慎重考虑,而且到现在,你难道都没发现这一次的倭国军政府都还没派人来说和吗?现在的世界上的局势跟以前不一样了,双方阵营都打出真火了,停战,还行拿到足够多的好处,并不容易,现在更遑论德意志已经东征了,倭国现在更不会和咱们和谈。”
“是啊,所以才谈一下看有没有可能,廷玉现在的意思也是不想打,要是打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半岛那边他去了一趟,回来就变了,倭国毕竟也算是一个强国,打到最后,肯定要把倭国打急了,问题就在这了,打残了倭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现在说白了跟以前咱们混战的时候一样,打下来又能怎么样,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还是拿不下来。”杨雨亭毕竟以前一直负责奉系的行动和指挥,在这方面门清,也是看透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瓜葛,毕竟这和以前混战的时候根本没什么不同。
王永疆微微颔首,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杨总长。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提出哪些停战条件呢?”
杨雨亭沉思片刻后说道:“首先,倭国必须进行战争赔偿,包括金钱、物资以及一些重要的技术转让。”
王永疆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些条件确实能保障我们的利益,但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条,要求倭国在一些关键资源上给予我们优惠的贸易政策,毕竟他们在某些资源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且开战之后,协约国虽然明面上都已拒绝和轴心国交易,但是漂亮国还不是私下交易了,现在的地下黑市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当然了,我们前一段时间是不会卖给倭国武器和物资的。”
“嗯,这个主意不错。” 杨雨亭说道,“那我们现在就去找少帅,听听他的意见。”
两人一同来到少帅的办公室,少帅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也加入了讨论。
少帅说道:“除了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要求一下倭国,比如以后华国人在倭国享有一定的特权,还有就是如果倭国有人想要来华国,倭国军政府不得阻拦。”少帅的想法更绝,想要把倭国的根刨了。
杨雨亭和王永疆对视一眼,心中都对少帅的提议感到意外,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
杨雨亭说道:“少帅这个提议很大胆,但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倭国的实力,同时也能提升我们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过,这样的条件倭国恐怕很难接受,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在倭国的本土,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现在咱们占据优势,下一个小时,倭国就占据优势了,换位思考,德意志现在已经进军东亚,让我是倭国,我不仅不会同意停战,还会疯狂的牵制我们华国。”
王永疆也点头表示同意:“是啊,倭国向来高傲,要他们答应这些条件,恐怕得费一番功夫,但如果我们能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也许还有谈判的余地,但是杨总长也说了,德意志进军东亚了,结果很不好说,所以我现在也对倭国会不会停战保持怀疑,更何况咱们提的要求很离谱,除了开放私下里的贸易,但是倭国也清楚,我们偷偷卖给他们的武器和后勤,也不可能让他们用到我们手里。”
少帅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这些条件很难让倭国一下子就接受,但我们可以在谈判过程中逐步施压,而且,现在倭国面临着的压力,他们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只要我们把握好时机,就有可能让他们答应这些条件。”
三人继续就与倭国停战的条件进行深入探讨。他们分析着各种可能的情况以及倭国的反应,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谈判策略。
杨雨亭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先向倭国提出一个较为温和的停战方案,看看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表现出一定的诚意,我们再逐步增加条件,如果他们拒绝,我们就继续加大战争压力,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决心。”
王永疆点头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先提出战争赔偿和部分资源的贸易优惠政策,看看倭国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包括倭国可能的反击。”
少帅接着说道:“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局势对倭国的压力,德意志的进军让苏俄陷入了困境,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向倭国表明,只有与我们停战,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三人经过一番讨论,确定了初步的停战谈判策略,他们决定将这些策略汇报给张廷玉,让他做出最终的决策。
与此同时,与苏俄的谈判仍在继续。杨雨亭虽然忙于商议与倭国停战的条件,但也没有放松对苏俄谈判的关注,他吩咐手下继续与苏俄外交官保持联系,密切关注苏俄国内的动态。
苏俄方面,对于杨雨亭提出的要求,仍然感到非常为难,军事技术合作和全面放开贸易市场是他们最为敏感的问题,他们担心这会对国内经济和军事安全造成巨大冲击。
然而,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的攻势越来越猛,苏俄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苏俄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立场,经过多次内部讨论,苏俄决定目前全部满足华国的要求,只等苏俄缓过来之后重新商量和华国的贸易。
苏俄外交官再次约见杨雨亭,这次他们的态度更加诚恳:“杨总长,我们苏俄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全面同意华国提出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愿意在贸易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华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但希望华国能够在物资援助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杨雨亭听后,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苏俄的让步虽然有限,但也算是一个进展,不过,他不能轻易答应苏俄的条件,必须继续争取更多的利益。
“大使先生,贵国的诚意我们看到了,但是,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质性支持。毕竟,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提升军事实力对于每个国家都至关重要。而且,我们在物资援助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贵国不能在军事技术合作上更进一步,我很难向我国政府交代。” 杨雨亭说道。
苏俄外交官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杨雨亭说得有道理,但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杨总长,军事技术合作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毕竟德意志已经马上就要与我国接壤,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会尽快给你一个答复,我在这里还是希望贵国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这已经算是我国拿出的最大诚意,哪怕我再次提出来,我感觉可能性也不大。” 苏俄外交官说道。
杨雨亭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期待贵国的答复,不过,我也希望贵国能够明白,时间紧迫,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德意志不会一直给我们时间,如果贵国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给出满意的答复,我们可能会重新考虑我们的立场,毕竟大家都明白,德意志给的压力有多大,对了,华国张廷玉司令想要你们苏俄一个人。”
苏俄外交官用有点不解的眼神望向杨雨亭:“贵国张廷玉总司令想要谁。”
“你不用紧张,我们张廷玉总司令想要一个大头兵,叫米哈伊尔的。”
“好,我会跟国内说的。”苏俄大使点点头,毕竟现在华国确实不急。
在等待苏俄答复的过程中,杨雨亭也没有闲着,他继续与国内的经济、军事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在与苏俄的结盟中最大化华国的利益,同时,他还密切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谈判策略,最后众人得出,苏俄可能不会和华国军事技术的支持,但是杨雨亭也说了,这只是留给苏俄谈判用的,华国也看不上苏俄的军事技术。
“杨总长,那为什么苏俄提出的条件已经符合我们的利益需求了,您还不同意呢。”一名外交官向着杨雨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外交是一门艺术,哪怕我们已经争取到了自己心里的价位,但是会不会拿到更多的呢,只能说我们心里的底线是最低价格,每一次上浮都是我们赚到了,下一次,苏俄总要稍微提一下条件,但是你们也要学会揣摩对方的心思和国家的情况,你们看吧,下午苏俄外交官就又会来找我们,但是下一次我估摸着就到了苏俄的底线。”杨雨亭也乐于教他手下的人。
“杨总长,明白了,我刚才都替您着急,我说呢,明明都已经符合我们的条件了,怎么还不同意。”刚才提问的杨熙恍然大悟,看来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和街边买菜差不多。
杨雨亭看着杨熙若有所思的样子,微微颔首,继续说道:“外交谈判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国家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对方的意图和底线,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
此时,办公室内的气氛略显凝重,众人都在思考着这场与苏俄的谈判所带来的影响,杨雨亭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这场谈判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和军事的利益交换,更是关乎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就在众人沉浸在思考之中时,一名助手匆匆走进办公室,向杨雨亭报告道:“总长,刚刚收到消息,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苏俄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杨雨亭微微皱眉,他知道,这个消息将会加速苏俄的决策过程。
果然,下午时分,苏俄外交官如杨雨亭所料再次来到了会议室,这一次,苏俄外交官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焦虑,显然,德意志的攻势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杨总长,经过我国政府的紧急商议,我们决定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做出一些让步,我们可以向华国提供部分军事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但这需要在严格的保密协议下进行,同时,我们希望华国能够在物资援助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苏俄外交官说道。
杨雨亭心中一喜,但他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他微微点头,说道:“大使先生,贵国的决定显示了你们的诚意。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物资援助方面,我们会尽力而为,但也需要根据我国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来确定具体的援助数量。至于军事技术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具体的方案和承诺。”
苏俄外交官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杨总长,我理解你的担忧。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商讨军事技术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同时,我们也希望华国能够尽快确定物资援助的方案,以便我们能够共同应对德意志的威胁。”
杨雨亭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们会尽快研究并给出答复。但是,大使先生,我也希望贵国能够明白,我们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的。如果贵国在任何时候违反了我们的协议,我们将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
苏俄外交官表示理解,并承诺会严格遵守双方的协议。随后,双方又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直到傍晚时分,会议才暂时结束,此次会议也初步达成了初步合作的意图,苏俄主席表示自己实在没空来华国签署协议,就由苏俄外交官签署,张廷玉一听也让杨雨亭全权负责。
第二天,苏俄和华国的条约就这样秘密的由杨雨亭和苏俄外交官签署,苏俄外交官签署完毕后,也是立马拿着协议回国,还不忘催促杨雨亭答应的物资援助。
杨雨亭表示:在物资援助方面,华国将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向苏俄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药品、燃料等物资,同时,华国也将在贸易方面给予苏俄更多的优惠政策,帮助苏俄缓解经济困境。
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华国要求苏俄提供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的设计图纸,此外,双方还将在情报共享和军事战略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德意志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德意志在欧洲战场上的攻势愈发猛烈,苏俄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华国在与倭国的战争中虽然占据优势,但长期的战争也给华国带来了巨大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决定开始认真考虑与倭国的停战问题,他召集杨雨亭、王永疆、少帅等人再次进行商议。
“目前的局势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策。与苏俄的结盟和与倭国的停战,这两件事都关系到华国的未来。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张廷玉说道。
杨雨亭首先发言:“廷玉,与苏俄的结盟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他们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仍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我认为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可以给他们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如果他们不能在期限内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撕毁结盟。”
张廷玉听了杨雨亭的话则是摆摆手:“不至于,既然他们现在不执行,我们留着以后再撕毁,目前还是以和苏俄贸易的事情为主,这方面王永疆你得做好准备,不要给苏俄政府反应的时间,一举打入苏俄国内的民众,要的就是物美价廉。”
王永疆接着说道:“好,这边已经在调配着各种商品,至于援助物资,雨亭倒是说了不用着急,毕竟是他们不仁在先,现在物资都由黑省进入苏俄国内,一切都油条不忍,而且在与倭国的停战问题上,我们提出的条件不能轻易让步。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较为温和的停战方案,看看倭国的反应,如果他们拒绝,我们就继续加大战争力度,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决心。”
张廷玉则是说道:“说实话啊,大家,我对于和倭国停战还是有充足的信心的,我们毕竟再和倭国对战的时候占据优势,而且我们还再他们的本土,虽然我们转移了倭国本土的财富,但是不得不说,我们只要在倭国本土,那就是对倭国军政府的打脸,而且他们跟我们贸易,距离更近,比和漂亮国交易好吧,以贸易来控制倭国,他们大概率是不敢和我们再次开战的,我们稳坐钓鱼台,这才是上上策。”
少帅点了点头,说道:“廷玉哥所言极是,如今我们在倭国本土占据着一定的优势,通过贸易控制倭国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倭国向来狡猾,他们可能会在暗中寻找其他的出路,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倭国的情报收集,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
张廷玉微微颔首,说道:“六子说得对,情报工作至关重要,杨总长那边要加强对倭国的情报收集力度,确保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倭国的动态,另外,在与倭国的停战谈判中,我们要保持强硬的态度,让倭国明白我们的决心。”
杨雨亭接着说道:“廷玉,在与苏俄的贸易方面,我们也需要谨慎行事,虽然我们目前与苏俄达成了一些协议,但苏俄的情况复杂多变,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们,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推进与苏俄的贸易,另一方面也要寻找其他的贸易伙伴,以确保华国的经济稳定发展,而且廷玉你说的用贸易来控制苏俄,说实话,也不太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