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义军 > 第487章 联络漠南诸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雄一路长驱直入,经韶关,过英德,兵抵清远,清远开城而降,韩雄未至广州,肇庆易旗。

韩雄出征以来,最大的伤亡是疾病,摔跤而造成的减员,韩雄以为抵达广州后,怎么也要打一仗,结果还是一样,望风而降。

徐藩和一众部将,从刚开始的兴奋,到现在的无奈,这一路上,啥也没干,还怎么好意思领大功,最多也就混个苦功。

韩雄见部将有些泄气,便召开军议,安抚众人情绪,说道:“诸位,我等虽未能大展拳脚,但这般不流血夺城之举,稳定南方,安民抚土,同样功勋卓着。”

众将虽然点头,可这般说辞,还是不能让大家开颜,众人还是闷闷不乐,最后韩雄发火了,骂道:“为将者,军士瞩目,汝等这般郁郁寡欢,岂不是令将士心慌,若军心有变,谁敢担此重责!”

骂了一通后,诸将方才提振心神,虽内心不乐,但在面上,众人皆不敢露出半点忧色。

而在另一边,吴三桂却没韩雄这么轻松,吴三桂率军抵达桂林后,继续挥军南下。

吴三桂在抵达柳州时,遇到了李成栋的部下,吴文献所部,吴文献率军一万七千人,驻守柳州。

这些士兵的家眷大部都已经被李成栋迁移至安南,在战前,李成栋遣人通告全军,但有降者,其家眷尽斩,但悉从军令者,战后,皆厚赏。

李成栋也不是非要和吴三桂打一战,要证明什么,而是各地物资还未来的及全部撤入安南,而是李成栋要把南宁城的丁口,全部迁入安南,准备留一座空城给孟浚,这吴三桂来的有些快,因此,李成栋必须挡住吴三桂,给自己搜刮留出点时间。

而吴三桂刚刚抵达柳州城外时,便收到韩雄轻易攻取粤地重城广州的消息,吴三桂觉得李成栋应该就是个废物,韩雄两万人从赣州一路杀到广州,连停都没停一步,自己三万人,打到南宁岂不是易如反掌。

于是,吴三桂先发劝降信,想让守军识相些,别干负隅顽抗的事,结果等了一夜,一点回信都没有。

吴三桂驻军城下,打造了云梯,火炮发了几轮后,就挥师攻城,可结果却是让吴三桂当头一棒。

仅仅到了中午,吴三桂临时打造的那些攻城器械就已经被城上守军摧毁殆尽,步军伤亡八百余人,结果却是连城头都没摸到。

这让吴三桂有些怀疑自己,怎么韩雄这么顺利,连广州都打下来了,自己怎么第一战,就打的这么艰难。

吴三桂当即认真起来,怎么也要打一场漂亮仗,让孟浚看看,他给自己侯爵,是不是给低了。

因此,吴三桂在柳州城下,大肆打造器械,连造两日后,在抵达柳州的第五日,吴三桂再次发起对柳州的攻城战。

只听战鼓雷动,号角连天,猛的望去,确实气势磅礴,然而,吴文献坚守不出,吴三桂亲自督战,指挥大军展开强攻,炮声隆隆,箭矢交织,这一日,尽管吴三桂部下拼尽全力,未能破城,城中防守严密,吴三桂部下多次登城却被击退。

………………

北京。

明朝时定都北京,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与发展,京城中有大量的王公贵族,官员大臣,城中几十万的百姓,还有数量庞大的京营,这些根本不是河北一地所能完全供应,因此,需要从南方大量的运输漕粮,顺带着也养活了十几万的漕工。

只是现在的京城中,人口锐减,文臣武将,以及需要消耗大量财富的宫廷贵族,这些还只是极其少数。

在收复北方后,孟浚便令河北各地方恢复生产,要让河北,河南这些广阔的平原地带,产出大量的粮食。

这时孟浚勒住马缰,看着官道两旁那漫野的麦子,随风而起伏,心中颇为满意。

看今年的雨水,应当会是大丰收,这时一旁的顾炎武说道:“陛下,丰年时,也需未雨绸缪,将多余之粮,存入仓中。”

孟浚回道:“这种事,历朝历代都在做,但是承平日久,硕鼠日增,到了荒年,甚至仓中没有一颗米,即便是以刑杀峻法,也遏制不住。”

顾炎武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待南面平定后,应息兵罢战,让天下休养生息,若有十年太平之日,以陛下之才,定可令天下大治。”

孟浚闻言微微一笑,道:“天下一统后,朕将不起大战,不过边疆四塞,仍是用武之时。”

特别是辽东,孟浚不准备沿着宁锦防线打,以水师突袭登陆,虽说是一个法子,但是这种登陆战,对后方援兵的速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因此,在和诸将商议后,孟浚决定从战略上,对清廷进行包围,一路从济州岛,出兵朝鲜,再从朝鲜攻入辽东,这一路,已经在实施当中。

另一路,那就是蒙古。

自从清军数次击败林丹汗后,在崇祯七年,林丹汗向青海进兵,欲据西藏,途中因出痘,卒于西拉他拉大草滩。

至此漠南蒙古诸部陆续降服清廷,奉清朝皇帝为汗,这些蒙古诸部,其实心中一直都有重建蒙古帝国的梦想,只是数次被八旗兵打的连心气都没了,那点梦想,也只能放在心底。

但是现在却有所不同了,清廷已经势弱,从关内被孟浚给赶出去了,于是漠南诸部都有些蠢蠢欲动,对清廷征调人丁马匹等事务,都在暗中抵触。

这还是漠南蒙古离清军近,而且之前挨的打还没忘,漠北蒙古那已经是压根不鸟清廷了。

孟浚派遣大批使者,行至漠南蒙古诸多部落,意图联络诸部,在清廷内外交困时,孟浚试图采取外交手段,联合漠南蒙古诸部。

为此,孟浚派遣特使数十骑,每队护卫数十人,携带金银财帛与密函,前往漠南蒙古各部,意在拉拢,共击清军。

拉拢漠南诸部,其一是在断清廷之臂,其二便是打击清廷,其三则是孟浚在为将来控制蒙古做准备。

历代对草原的最大难题,不是打不过,而是找不到,也跑不过这些逐水而居的部落,正所谓最熟悉草原的,肯定是草原人。

孟浚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肯定能将水泥,铁路搞出来,到时候,只要在草原各处以铁路相连,分割各地部落,不让诸部厮杀统一,中原上千年来,草原游牧的威胁,将在自己的手中,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