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 第61章 狮子大开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代城,郡守府。

代县原本是代郡治所,城中一直有保留郡守府,如今赵云迁回治所;提前两日到达代城的周仓等人,就已派军士将郡守府打理干净。

赵云进入代城后,在前呼后拥中直接入住郡守府。

代城的郡守府很大,而且颇有气势,比之高柳的郡守府足足大了几倍。

当晚在郡守府举行了一场小宴,算是赵云的接风宴。

第二天,休息了一晚的赵云,召集诸将以及县令雍召,在郡守府议事。

首先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高柳迁入代城的三万百姓可安置妥当?

百姓是基石,赵云一直都是放在首位。

因为这事是曹性负责,曹性回禀道:“府君安心,末将在雍令君的帮助下,已经妥善安置!”

代城庞大,足可居二十余万人口,原本城中五万余人,如今迁入三万来人,也不过区区八万余人,城中依旧随处可见废弃的民房。

听曹性这么一说,赵云也就放心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代郡百姓,今年过冬衣食的问题。

代郡诸县的情况,赵云曾在成廉那里有了大致的了解,基本都是忍饥挨饿之中艰难度日。所以赵云提议向各县每户人家,送去一头羊十张皮货,助百姓过冬。

雍召在代地多年,深知民生艰难,赵云这个提议,感动的纳头便拜,扬言替代地百姓感谢府君恩德。

如此,赵云一下子就送出去近七万头羊,数十万张皮货,因为代郡如今有近七万户民。(代郡常年遭受鲜卑入侵,百姓死伤惨重,平均一户只有三口人)

百姓过冬衣食问题解决,那么就是扩充实力,赵云提出募兵。

注意!是募,而不是征,募是自愿,征是强迫。因为赵云初来代地不久,虽然在击败拔都一战中获得了代地百姓拥戴,但他知道,他的根基还不够深,要想扩军,只能召自愿的,不能强迫,若是强制征兵,必定惹得怨声载道,使刚树立起来的声望瞬间就没了。

诸将一听,自然大加赞成。

如今,三千步兵外加一千突骑,赵云全部交给高顺在九阳峡筑关,代城如今只有虞虎麾下一千突骑以及四百亲卫骑,导致周仓、左髭、裴元绍、成廉等人都处于无兵可领的状态。

于是,赵云打算让四人各领百骑去郡内各县募兵,至于能募多少新兵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讨论完募兵的事,接下来,赵云就要论功行赏。

周仓等人从常山就跟着他出生入死,这些赵云都记在心里,如今有了一块地盘,自然要封赏他们。

而成廉、高顺、虞虎等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戍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也理应封赏。

当然,这也是赵云必须要做的;因为忠心,是需要物质作为基础的,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无法给予部下,何来忠心?

“雍令君,听闻城中有诸多空置宅院,我意收归官府,将之赏给有功之士!”

赵云之前听成廉说过,因鲜卑年年南下,代地世家纷纷南迁避祸,如今的代地,几乎没有世家的身影,而世家高门大院,人走了,房子可搬不走,所以留下了很多空宅。

赵云称雍召雍令君,是对县令的尊称。当然历史上三国时期荀彧也是大名鼎鼎的荀令君,但人家荀彧可不是县令,而是尚书令。

“府君,代城确有诸多空宅!”雍召为难道:“可这些宅院并非无主,想要收归官府恐怕…..”

并非无主?

赵云微怔,问道:“听闻代地世家俱已南迁,安能有主?”

代城庞大,城中高门大院不下百座,普通百姓也没有资格居住,雍召居然说都是有主的,之前成廉不是说代地世家都南迁避祸了吗?这让赵云颇为疑惑。

雍召解释道:“代地世家确实已经南迁避祸,可他们临走时,将家宅贱卖给了中山马商张世平。”

马商张世平?

莫非是资助刘备起兵,参与讨伐黄巾军的马商张世平?

赵云怔了怔,暗道:既然人家买了下来,自然不能强抢,也罢!就出钱买几处赏与周仓等人。对雍召道:“既是有主,那么就由官府出资买下几处!”

如今,赵云在洗劫鲜卑时也获得了一笔钱财,正好可以用来买宅院。

“诺!”雍召躬声应诺。他估计赵云是准备封赏部下,心想议事结束后,就将张世平请来县衙商谈。

这事暂且放下,赵云又想起要送四千鲜卑女人去九阳峡的事情,对下首的周仓道:“元福,明日由你带些人送四千鲜卑女人去九阳峡,我意赏给筑关军士!还有,随我入代城的一千军士也不能少,每人赏赐一个;对了!你们要是有看上的也挑两个,这冰天雪地的暖暖床!”

八千鲜卑女人一下子送出去五千多名,剩下的赵云自然不可能白养着,他准备让雍召在城中召集会制衣袍的妇人,教这些鲜卑女人制汉人衣袍,反正他洗劫了大量的皮货,正好可以给军士御寒,换装。

送鲜卑女人!

诸将闻言大笑,都露出男人都懂的表情。

…………

北方的第一场雪是漫长的,万里河山都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

代城郡守府后院,赵云坐在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雪白的世界,愣愣出神,他脑中浮现一个美丽的身影。

“阿兄,你在看什么?”赵雨凑在他身后,望了望窗外,除了雪什么也没有啊!

赵雨突然出现在他身后,惊了赵云一跳,佯怒道:“一惊一乍的,哪有个女儿家的样子!”

赵雨撅着嘴儿道:“雍县君来了,正在前厅等你呢!”好心给你传信,还骂人家,不识好人心,哼!

“这就气了啊!”看妹妹的样子,赵云马上安慰道:“你不是想要一匹白驹吗?改天阿兄带你去城中马场,任你挑一匹如何?不说了,我得去见雍令君了!”

语落,赵云快步向院外走去。

“哎!”

哼!跑这么快,肯定是诓人家的。气得赵雨跺了跺脚。

…………

“雍令君!”赵云拱手进入前厅。

“府君!”垂垂老矣的雍召起身一礼。

“雍令君请坐,天气寒冷,您老可要保重身体!”赵云在上首跪坐下来关心道。

又赶紧让亲卫军士在屋里升起炭火,暖洋洋的。

雍召落坐后,对赵云道:“谢府君关心,下官这身体还能撑下去!下官前来,是关于前日府君提及购买宅院之事!”

“办成了吗?”赵云喜道。如今手下诸将都还住在城中军营,赵云觉得挺愧疚的。

“呃…”

雍召头上皱纹皱成了一团,吞吞吐吐道:“张世平不要钱财,他说要府君用战马与他换!”

“用战马换也不是不可!”

洗劫鲜卑,赵云总共获得了两万多匹马,其中就有五千多匹是可以作为战马的。

因为战马不是随便一匹马就可以的,特别是在扶罗韩领大军出征上谷后,他老巢的战马大部分去了上谷,所以赵云并未获得太多战马。

张世平既然提出用战马换,赵云也没有意见,折算相对应的价格,交易就可以了。

“可张世平要二十匹战马换一座宅院!”雍召苦着一张皱巴巴的脸,说出了张世平的要求,雍召认为张世平太心黑了!

二十匹?

赵云从常山来,在常山时曾有意购买战马,向甄姜询问过,甄姜告诉他一匹战马在草原大概是两万钱,回到国内就要翻四五倍,代郡虽然地处边关,不说翻四五倍,但两三倍要翻吧!张世平要求二十匹战马换一座宅院,相当于一百多万钱买一座宅院,但代城这种地方真不值这价,摆明了张世平想敲他竹杆。

赵云心中火气腾的一下升起,怒极而笑道:“我和他换,他有多少宅院我都与他换!同时告诉他,明日便可来城中马场选马!哦,对了!他一介马商有何资格由你亲自去传话,随便找个下吏去就可以了。”

“府君!不可啊!”

换几座宅院雍召都觉得血亏,现在赵云却要换张世平手中全部宅院,这少说要上千匹战马,这不亏的吐血吗?况且换那么多弃置已久的宅院也用不了啊。

“雍令君,照我说的办便是!”赵云语气坚定。暗恨道:张世平,你胃口不小啊,我就怕你没那个命!

雍召一脸肉疼的出了郡守府,他急匆匆回了县衙,找了一个县衙的小吏去张世平家。

张世平虽然是代郡南面中山国人,可此人大多时间都与他的老搭档苏双居住在代城,他俩是马商,每年开春就要去草原采购战马,而代城就作为他们中转点,每到大雪来临前,他们就会来到代城居住,同时二人已在代县置办了庞大的家业,名下美宅、土地应有尽有,可谓是当下代郡唯一的两个有钱人。

就连后世蔚县的空中草原,如今也在张世平、苏双二人把控下,哪里就是他们畜养战马的地方,不过现在赵云还不知道这些。

张世平家

这是一座五进的大宅,宅内装饰精美,格调高雅。

书房内,有两个中年男人,一胖一瘦正围着火盆烤火。

瘦的那人担心道:“张兄,你别看他年轻,但人家可是太守,是名震常山的赵子龙;人家一入代地,不费一兵一卒计灭拔都,血洗草原,这样的人物那是我们能得罪的,况且我们一直都依赖代地这条路,得罪了他!以后那有我们好果子吃!”

“苏兄,你这话就错了,我们是商人。俗话说得好无商不奸,当日我买下这些宅院就是为了待价而沽,这么多年了,我总得赚点利息吧!”白白胖胖的张世平,一双绿豆眼极尽贪婪。

当年,代地世家南迁避祸,纷纷贱卖宅院,他便以单价不足万钱买下一座座宅院,想的就是有一天能高价卖出。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他自然要赚点利息是不?

利息?

你这哪里是利息,当年不到万钱贱买的宅院,你居然要人家用二十匹战马来换?你这完全就是吃人不吐骨头!

苏双腹诽不已,起身对张世平道:“张兄,在下家中还有些琐事,就先告辞了!”

“且去!且去!”

张世平不耐地挥了挥袖摆,看着甩门而出的苏双,不屑道:“愚蠢,怕这怕那的,能成什么事?年初在涿郡怕那刘备,送钱送马,害得乃公也跟着倒霉!竖子!”

其实,张世平对苏双胆小怕事的性格不满已久,要不是二人利益相合,早就散伙了。

“家主,官府派人来了!”苏双刚走没一会儿,房外响起了下人恭敬的声音。

官府派人来了!张世平披上皮裘向前厅走去。

来到厅中,见一小吏等候,张世平有些不喜,暗道:雍老头,以前你求乃公的时候忘了?现在居然端起架子,派一下吏来?真是岂有此理!

小吏可不知张世平心中不忿,赶忙将赵云的原话带到,张世平一听大喜过望,赵云居然要用战马换他手中的全部宅院?

他掰着短肥的手指算了算,他在代城好像有六十处宅院,这么算下来就可以换一千两百匹战马,到时候再把这么多战马弄到中原去贩卖,少说也是一万万钱。

想到当年买宅院的几十万钱,马上要变成一万万钱?张世平开心的只剩两条眼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