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胡天佑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南华晚报报社。
推开报社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油墨和纸张的混合气味,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打字机声和电话铃声。
“胡记者来得真早啊!”人事科的朱美丽正好路过,笑着打招呼,“我带你去见钟社长。”
钟明华的办公室比昨天更显凌乱,桌上堆满了稿件和照片。
他正叼着烟斗审阅一篇报道,见胡天佑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
“小胡,来得正好。”钟明华从抽屉里取出一张记者证递给他,“这是你的工作证,从今天起,你负责采访时政新闻版块。”
胡天佑双手接过记者证,只见上面印着“南华晚报特派记者 胡天佑”几个大字。
他郑重地将证件装入衣兜,说道:“谢谢社长信任,我一定不负所托。”
“今天就有个重要任务。”钟明华从桌上抽出一张请柬,“日本驻港宪兵司令部十点召开新闻发布会,你代表我们报社去采访。”
胡天佑心头一紧,但面上不露分毫。
“社长,请问这次发布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宣布日本新任驻港总督。”钟明华压低声音,“现在香港局势微妙,英国人的势力已经被清除,日本人全面接管了香港,现在香港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你的报道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客观,又不能表现的亲日,明白吗?”
“明白。”胡天佑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获取情报。
九点四十五分,胡天佑准时抵达位于中环的日本宪兵司令部。
这是一栋西式建筑,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
出示记者证后,他被引导到二楼的会议厅。
会议厅内已经聚集了二十多名记者,大多是外国通讯社和本地报社的代表。
胡天佑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
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女记者吸引住了。
那女子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穿着一身得体的藏青色西装套裙,乌黑的长发盘成一个干练的发髻。
她正用流利的日语与一名日本军官交谈,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与自信。
不一会儿,她径直走到胡天佑身边坐下。
“这位先生,您也是来采访的吗?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女子问道。
胡天佑连忙欠身说道:“您好,我是南华晚报的胡天佑,刚入职不久。”
“我是星岛日报的郭嘉玲,以后请多关照。”郭嘉玲看胡天佑的气质和体格,不像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
两人握手时,胡天佑注意到她右手虎口处有一层薄茧。
这是长期使用枪支留下的痕迹。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凛。
“胡先生是新来的?怪不得以前没见过你,胡先生以前在哪里高就?”郭嘉玲微笑着,眼神却带着审视。
“是的,昨天刚入职,以前在上海申报工作,”胡天佑装作腼腆的样子,“以后还请郭小姐多多指教。”
就在这时,会议厅大门打开,几名日本军官簇拥着一个身材矮小、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各位记者朋友,我是大日本帝国驻香港宪兵司令官冈田宁次。”为首的军官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今天,我很荣幸地宣布,矶谷廉介中将将出任大日本帝国驻香港首任总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矶谷廉介中将给我们讲话。”
胡天佑一边记录,一边用余光观察郭嘉玲。
只见她眉头微蹙,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不时还标注着什么。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记者朋友,很荣幸出任大日本帝国驻香港首任总督……”
矶谷廉介说了一大段废话后,冈田宁次宣布进入记者提问时间。
结果除了日本的记者,在场的记者基本没有提问。
发布会很快就结束了。
胡天佑故意挤到郭嘉玲身边,假装不小心踩到她的脚。
“哎呀,对不起!”他连忙道歉。
郭嘉玲微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没关系。”
说完转身就要走。
胡天佑快步跟上:“郭小姐,为了表示歉意,我请你喝杯咖啡如何?”
“不必了,下次吧。”郭嘉玲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外走。
“其实我是想请教几个专业问题。”胡天佑压低声音,“为什么矶谷廉介会从华北调来香港?这是否意味着日本对港政策会有重大调整?”
郭嘉玲终于停下脚步,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胡先生,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一个刚入行的记者该关心的。”
“职业敏感而已。”胡天佑笑了笑,“毕竟时局动荡,我们做新闻的要多留个心眼。”
两人对视片刻,郭嘉玲突然说道:“对面有家咖啡馆,不过只能给你十五分钟。”
郭嘉玲之所以答应胡天佑,完全是因为他长的高大英俊。
在咖啡馆里,郭嘉玲直截了当地问道:“胡先生,如果你仅仅是为了和我搭讪而请我喝咖啡,完全没有必要费这么大的周折,我不会给你机会的。”
“我刚入职,不知道如何把握报道的尺度,想向你请教一下,真的没有别的企图。”胡天佑表现的一脸无辜。
郭嘉玲笑了笑,这些年她见过太多垂涎于她美色的男人,不过胡天佑面对自己的质问倒是显得特别镇静。
不是泡妞高手,就是隐藏的够深。
“胡先生,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到我们报社一趟,我可以把我会的都教给你。”
“现在就去吗?我有时间。”
胡天佑从第一眼见到郭嘉玲就感觉她不是一般女人,只是现在还不知道是敌是友。
“好啊,跟我走吧。”郭嘉玲率先站了起来,走出了咖啡馆,胡天佑紧随其后。
胡天佑搭讪道:“郭小姐不是香港人吧?听你口音像河南人。”
郭嘉玲从小离家闯荡,早已没有了家乡口音,没想到这才说了几句话,这个人竟能听出自己是河南人。
“胡先生好耳力,我确实是河南人,只不过已经快二十年没回河南了。”